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的突破点

    和光
    1页

    来稿须知

    4页

    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实践探索、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韩江萍曾天山陆宇正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高职贯通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历经多年传承和演进,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已形成中高职贯通模式、中本贯通模式和高本贯通模式等多元样态,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仍然面临制度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衔接不到位、课程与教材体系设计衔接不够、一体化教学实施缺乏、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等现实困境。为此,从开展一体化顶层设计、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构建课程与教材体系等方面提出推进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策略。

    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课程与教材

    一般系统论视域下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要素特征、问题检视与实践路径

    槐福乐杨贺凯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一般系统论,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包括管理层、协同层、执行层与评估等子系统,呈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及目的性等基本特征。当前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中存在贯通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性不强、贯通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不精准、贯通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不完善以及贯通人才培养的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基于此,从加强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的规划与协调、实现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供需精准对接、完善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建设和推动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标准落地实施四个方面提出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一般系统论系统要素

    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价值、困境与路径

    武辉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技能型社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面向技能型社会建设,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表现出培育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筑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价值取向。然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模糊、教育资源横纵衔接局限和专业教学评价标准贫乏等问题凸显,成为制约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的核心症结。对此,应紧扣教育类型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加强院校交流协作,完善教育资源横纵衔接渠道;建立联合管理机制,打造专业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以切实保障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顺利开展,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

    技能型社会"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

    共生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曹艳敏王萌李兴洲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着力点。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剖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校企作为共生单元的两类主体之间能量交互不匹配、产教融合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和约束力偏弱、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质量认同度低以及未形成一体化与互惠共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共生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提出要确立校企产教融合的共同利益目标:以资源交互促进新能量生成;治理校企产教融合的共生环境:以制度化促进校企行动自觉;激发校企产教融合的共生意愿:强化实体组织建设实现利益共享。

    共生理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包班制"育人:驱动要素、构建逻辑和实施路径

    曹登华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全科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种自主赋权的班级管理模式,职业教育"包班制"育人有助于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调动广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包班制"育人坚持"分类组班、充分选择"、"责任明确、权责统一"、"岗课赛证"融通、"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包得彻底、管理简化"的构建逻辑,实施路径为: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科学进行组班,明确班级范畴,打造"全能型"教师,组建管理团队,实施"串行式"课堂教学,深化评价改革。

    职业教育"包班制"育人驱动要素育人方式

    现代产业学院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苑恒轶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新时代工科人才培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软实力,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效的表现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新一轮发展的持续力。从新时代工科人才培养的基本逻辑来看,实践性、集成性、交叉性、协同性分别是其行动逻辑、时代逻辑、学科逻辑与组织逻辑。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视角,探索构建了以五大融合理念为引领、以多元培养模式为路径、以"智能+"课程体系为抓手、以一体化管理机制为保障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五金"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样态与策略选择——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秦程现任永波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现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五金"建设成为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五金"建设中,专业是基本单元,课程是核心要素,师资是根本保障,基地是实践平台,教材是主要载体。以"目标定位—组织实施—运行机制"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五金"建设存在定位不清、组织实施乏力、运行机制缺位等现实困境。加快"五金"建设应从如下方面推进:明确定位、强化资源供给和优化绩效管理打造"金专业";科学设计、加强组织实施与建设制度保障打造"金课程";强化信念、夯实知识能力和加大激励机制打造"金教师";科学规划、实现转型发展和优化运营管理打造"金基地";对接标准、加大资源供给和评价体系支撑打造"金教材"。

    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基地金教材"五金建设"职业教育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会计专业为例

    李琳娜赵大志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落实国家有关要求的需要,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需要,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能够解决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并为深化改革提供新机遇。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坚持目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一体化原则、数字赋能原则,构建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实践路径为: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和创新评价机制改革。

    教育数字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