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乔旺忠

双月刊

1003-305X

ecm1982@sina.com,ecm1982@yahoo.com.cn

010-64286602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中医教育/Jour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82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其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函大、夜大、社会力量办学的师生和自学中医者;以及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各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和准备参加中医药自学考试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传统治疗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蔡唐彦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开展课程思政,以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开展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共识.中医传统治疗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将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开展教学实践,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德技并修"的中医康复技术人才.从设计思路、思政元素挖掘、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 4 个方面对中医传统治疗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为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课程思政中医传统治疗技术教学实践中医康复技术

    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单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魏小勇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势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临床科学研究及宽口径就业背景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既需要扎实的临床医治能力又需要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单分子生物学作为当前生命科学前沿学科,已成为目前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此门课程显得尤为必要.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深入探讨首次对本科生开设单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必要性、意义、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及评价,不仅为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建设提供启发和借鉴,也为其他高等中医药院校提供参考.

    单分子生物学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

    基于说课的清代温病四大家医案赏析课程建设探讨

    赵岩松刘铁钢于河刘果...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课是教学交流研究中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环节,是集体备课的发展,以说课形式,分析清代温病四大家医案赏析课程的特色及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对该课程的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授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推进清代温病四大家医案赏析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期呈现课程开展的可行性,并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中推广与应用.

    清代温病四大家医案赏析课程改革说课中医经典

    微格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李恋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作为中医学、临床医学等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应用微格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分级设计,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培养和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微格教学结合翻转课堂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轻松、高效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值得进一步在基础学科教学中推广、应用.

    微格教学翻转课堂分级设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基于三类三维的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评价方案的构思与应用

    吴莎龚慕辛李朝霞李静...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为确保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并促进专业教师的持续教学优化,在前期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实践的基础上,教学团队提出基于"三类三维"的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涵盖了听课学生、授课教师和督导同行3 类评价主体,以及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修养3 个评价维度.通过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旨在为构建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生理学线上教学资源构建与应用——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刘天华程薇李海燕朱庆文...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理学教学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迁移融合、提高科研创新意识.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学线上教学资源为例,介绍了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情况.该平台包括基础教学模块、课程思政模块和高阶创新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建设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构建生理学线上线下双线混融教学新模式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Blackboard平台生理学教学

    "四史"融入中医药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

    张昕欣赵海滨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史"融入中医药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净化历史虚无主义消极影响、坚定理想信念和职业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四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有内在契合性,二者既相融相通又相辅相成.在教学实践策略上,可以从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理念;贯彻两个融入,丰富教学内容;打造疑问链条,创新教学方法;致力生动实践,完善教学目标4 个方面入手.

    "四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医药院校

    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蔡倩蔡书宾张溪陈剑坤...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康复是呼吸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医学理论与现代康复医学相辅相成.康复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根据《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学》《中医肺康复学》的编写经验、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及临床经验,深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学的教学工作,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康复专业优秀人才.

    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肺康复教学研究

    太极拳联合营养教育对医学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和营养KAP的影响——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孙晓东高林张博然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太极拳联合营养教育对医学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和营养KAP 的影响,为提升医学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综合行动方案.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太极拳联合营养教育方案的效果进行探究.结果 太极拳联合营养教育能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特别是在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方面的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在降低其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冲动和身体症状维度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提升学生的营养KAP,特别是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太极拳联合营养教育在提升医学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抑郁、焦虑和压力,并改善学生的营养KAP.因此,对于太极拳联合营养教育提升医学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太极拳营养教育身心健康营养KAP

    基于"医舞融合"理念的中医药特色美育课程探索与实践——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王英楣叶明花周晓菲陈子杰...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舞蹈特色美育课程为例,在"医舞融合"理念下,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引领,充分挖掘舞蹈与中医在整体协调、形神兼备、阴阳并举、气韵贯通 4 个方面的相通之处,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研究、精心设计,开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国韵养生舞美育课程,使学生在培养健康形体美、塑造人格精神美和展现文化自信美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于相关中医思维的体悟,切实提升舞蹈美育课程的教学成效,并在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美育课程有效实施路径.

    中医药特色美育课程医舞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