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孟庆国

月刊

1672-5727

zhyjyyj@263.net

022-88181519;28116509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310号

职业教育研究/Jour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机构,全国各级各类高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迈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强国之路

    朱德全
    1页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现实困境与路径指引

    陈昌赵志纯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蕴含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显著特征、本质要求、目标要求、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这些基本内涵构成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实践层面,职业教育还面临着理念困境、制度困境、组织困境、人才困境和资源困境等现实性的挑战.要应对这些困境与挑战,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和实现教育强国,就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总体理念和路径方法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内涵化、类型化、体系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做好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教育强国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时代意蕴、逻辑遵循与行动方略

    焦笑丛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支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价值基点,以打造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为价值本质,以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价值向度,积极嵌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场域.着眼中国式"双师型"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职业院校须明确和牢牢把握理念引领、系统支撑与组织保障的推行逻辑.在此基础上,以"整体+部分"为核心,完善规章制度链;以"三横+三纵"为导向,建设教学资源库;以"中心+外围"为保障,打造治理共同体,探索中国式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行动方略.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教育强国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意蕴与实践路向

    王柔怡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工艺技术教育、民族实业教育、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等五个发展阶段.时至今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呈现出特有的时代意蕴,即以人为核心,围绕经济、文明、生态、外交四个方面在职业教育领域上展开对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在路向上采取从整体把握,深化产教融合,拓宽成才通道,推动技术创新,共建共享打造双赢局面等措施.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历史意蕴实践路向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基于6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证调查

    肖云梅刘琼陈小芹袁旭宏...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我国6所典型职业本科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从产业出发,有机融合产业链、人才链,确定职业本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四突出"课程体系,构建"五共同"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打造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

    杨琼威彭光彬张旭东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职业本科教育在科教融汇方面的现实困境,需要增强理念与标准的先进性、促进产教与科教的交融性、提高组织与机制的适应性、优化制度与激励的指向性.通过打造科教融汇"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高质量科教融汇服务平台,科学确定人才培养定位与标准,构建合理的科教融汇课程体系,深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三教"改革等措施,实现高质量完成职业本科试点任务的目标.

    职业本科教育科教融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崔之昂孙翠香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具有服务与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明特点,构建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结构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对天津市25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发现: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一般,存在专业设置重复性与跟风现象严重,专业设置与产业转型发展脱轨,专业类型特征不突出,不具有地方特色等问题.为此,天津市各高职院校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优化高职专业结构,搭建能够形成产业发展和专业设置良性闭环的数字化平台,加快建设职业本科,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优化专业布局,增强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

    高职院校产业结构专业设置适应性

    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

    高培文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专业"到"专业群",必然伴随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应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专业群组群逻辑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为基本遵循,精准定位专业群及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程体系构建,从根本上保障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场域理论视角下校企协同育人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邓晓宇董晓璇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场域理论视角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多场域自主互动化过程.但在实际的育人过程中,校企协同育人存在场域定位偏差、角色定位模糊、资本悬殊等困境.据此分析,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需要通过明确场域定位、重塑育人惯习、重视资本激励等途径化解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育人实效性.

    场域理论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育职业教育

    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基于倡导联盟框架视角

    周均旭杨紫馨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运用倡导联盟框架理论,结合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特征,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动因进行分析.在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各阶段,通过将政策注意力与政策子系统中权威联盟、支持联盟、产出联盟和期望联盟各联盟的信念结合,发现联盟内的信念体系变化和联盟间的政策取向学习是引起政策变迁的直接动因.其中,产出联盟和期望联盟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而相对稳定的参数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间接地促成了政策变迁.文章揭示了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动因,并对《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的意蕴内涵进行解读,为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职业教育政策倡导联盟框架动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