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孟庆国

月刊

1672-5727

zhyjyyj@263.net

022-88181519;28116509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310号

职业教育研究/Jour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机构,全国各级各类高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及培育路径

    徐紫娟李永利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既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聚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内涵及构成,从身份认同、专业情怀和主体意识三个向度阐明"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文化建构,增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身份认同;理念转变,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情怀;行动反思,唤醒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主体意识,从而有效培育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

    重构教学评价:赋能高职高品质劳动教育课堂建设

    周怡宏马泽刚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高品质内涵出发,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提出高职高品质劳动教育课堂应具备生命化、职业化、多样化、协同化等特征.高品质劳动教育课堂建设需要教学评价的参与.然而,当前高职劳动教育课堂评价存在评价理念功利性、评价内容遮蔽职业性、评价范畴片面、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阻碍了高品质劳动教育课堂建设.基于此,提出"一核二融三维四协同"的高职劳动教育课堂评价策略,即以"学生生命成长"为核心,融合"专业劳动、职业劳动"的内容,开展分类评价,构建多元评价共同体.

    教学评价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高品质课堂

    走向教育协同:瑞士高等职业教育重塑的动因、逻辑与路径

    鄂甜谢莉花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协同创新,是新时代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瑞士为缓解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着力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旨在将其重塑为高校教育体系中有吸引力、不可或缺、等值的组成部分.具体措施包括:设置职业学士/硕士学位,建立机构认证与名称保护制度,透明教育路径转换规则,加强与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完善法律融资制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进程中应做好以下方面:坚守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寻求高等教育体系内的错位发展;将技师学院纳入高职序列,确立技师学院的"高等化"地位;引入职业学士/硕士学位,真正实现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地位;设计衔接转换和合作机制,建立科技创新与工匠培育平台;建立课程与机构认证制度,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瑞士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协同重塑改革

    中美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标准的比较研究

    肖成佳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标准》是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培养、准入考核、发展培训的重要依据.由于实践情况与构建历程不同,中美专业标准在基本原则、内容框架和理论基础等方面都具有差异.中国基于专业伦理与道德、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四个维度构建了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美国则依据家庭生活教育内容构建了十个相关维度.研究认为,中国应考量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理论深化,进一步审思标准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框架,并探索专业标准的实践途径.

    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标准比较研究

    印度职普融通的发展历程、经验与启示

    李升慧甘宜涛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职普融通由来已久,相继经历了初步探索时期、稳定发展时期和加速推进时期.分析印度职普融通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印度以政府作为推进职普融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课程作为实现职普各学段渗透融通的载体、以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推进职普融通的重要手段、以资格框架为指引纾解职普融通的衔接困境,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推进职普融通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职普融通印度职业教育

    近代城市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以天津与上海为例

    牌梦迪唐倩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近代职业教育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而兴起、完善并日臻成熟,应城市发展需求而不断革新,同时亦推动城市向前进步.从洋务学堂之"制造工艺",实业学堂之"民用经济",到实用学堂之"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从自强求富变为获取生活幸福,从借鉴效仿国外到结合地情酌情兴办,现代化前沿城市天津与上海走出了各具风格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文章以新式教育兴起之地的天津与上海为例,比较两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差异之处及产生的不同作用,以探讨近代城市发展与职业教育的互动关系.

    近代职业教育城市职能城市经济城市文化

    《职业教育研究》2024年征稿启事

    《职业教育研究》编辑部
    封3页

    《职业教育学新编(第4版)》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