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真武汤加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残余肾功能及血管钙化的影响

    季兆美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残余肾功能及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52例,均自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中选取,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于2021年1月-2022年9月完成选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营养状况、中医证候积分、血管钙化指标、残余肾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两组Detskey评分均呈依次降低趋势,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治疗3个月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骨成型蛋白 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er-β1,TGF-β1)、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钙磷乘积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水平更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两组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水平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能够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况,防止血管钙化,延缓残余肾功能下降,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真武汤加减肾功能血管钙化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因地制宜探究北方肾性血尿病机规律

    刘恋郭玲何学红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归纳治疗肾性血尿的用药,结合何学红教授经验验证分析北方地区肾性血尿病机规律.方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出2012年-2022年有关北方地区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的文献,收集筛选相关方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3.0)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的频数、组方规律、关联规则等进行规律性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12首方剂,共220味中药进行用药频次统计,获得19味用药频次≥20的中药,其中前5位分别为黄芪、小蓟、生地黄、白茅根、牡丹皮.四气五味分析得到处方中寒性及温性药物使用较多,五味分析发现甘味及苦味药使用频率最高.药物归经方面依次为肝经、肺经、肾经及脾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确定常用药物组合18个,核心药物共12味,居前5位的组合分别是"黄芪、白术""小蓟、白茅根""生地黄、牡丹皮""黄芪、山茱萸"和"墨旱莲、女贞子".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出核心组合4个.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北方地区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的用药进行数据分析,结合何学红教授临床经验,验证北方地区肾性血尿病机多为脾肾两虚兼肝郁气滞,治疗上可在补益脾肾的同时佐以疏肝行气之药,为临床提供参考.

    肾性血尿用药规律北方地区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吕绍光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规律

    林洁陈雪鲤林彤游秀密...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临床经验探讨全国名中医吕绍光主任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出吕绍光主任治疗先兆流产的门诊病例处方,对纳入处方的中药名进行规范统一后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数据集.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处方所涉及中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进行分析,接着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深入挖掘处方中药数据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8首中药处方,涉及88种中药,出现频次居于前10位的为白术、山药、莲子、芡实、菟丝子、茯神、枸杞子、陈皮、竹茹和桑椹,药物功效以安胎、健脾、补肾为主,性味多为平、温,甘、苦、辛,多归脾经、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出22个高频中药配伍,聚类分析出5类中药组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白术、山药、莲子、芡实、菟丝子、茯神、枸杞子、陈皮、竹茹、桑椹和墨旱莲11味中药之间的关联程度最高.结论:吕绍光主任治疗先兆流产用药精简,治疗遵"脾肾同治"之法,脾气盛则肾气旺,冲任调和,加减化裁随证(症)治之,共奏安胎之效.

    先兆流产用药规律脾肾同治

    基于文献分析活血化瘀法在先兆流产中的运用

    徐振如刘梅陈华陈传燕...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保胎治疗中使用活血化瘀药提供经验.方法:以"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收集汇总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录的先兆流产相关期刊文献,对于纳入标准所涵盖的药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IBM SPSS Statistics 26.0等软件进行药物频数、中药分类、四气、五味和归经统计,以及关联规则、核心中药、新方和聚类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68个处方中,补虚药出现的频数最高,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和止血药,其中当归、丹参、三七及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为高频药物,性味以温性、甘味为主,归肝经、脾经者居多;常用药物模式中有8种模式含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关联结果显示蒲黄与肉苁蓉、川芎、葛根、五灵脂,川芎与续断、太子参、地榆,丹参与金银花关联紧密,同时得到9个新方组合;聚类分析结果中可分为5类.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型先兆流产的方剂中,用药以补虚药为主,活血化瘀药和止血药次之,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材有当归、丹参、三七及川芎等,多为温甘之品.以上研究结果为保胎过程中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树立了信心,为临床中妊娠期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先兆流产活血化瘀法文献分析用药规律

    "肺主行水"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应用探讨

    苗青王岷王珺孙梦雪...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临床特征,主要是由于气道受到长期炎症刺激,杯状细胞产生过多,导致黏液堆积,产生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实质是津液的代谢失常,而"肺主行水"是指肺气通过宣发和肃降推动和调节全身的津液代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失宣降的病理表现,气道黏液高分泌则是"肺主行水"功能异常的体现.在治疗上,西医以减少黏液分泌、抑制炎症等为主;中医以调理肺气宣降、调节水液代谢为基本治疗原则."肺主行水"理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肺主行水肺气宣发肃降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桑杏苏芩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机制

    万成秀李玉霞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桑杏苏芩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桑杏苏芩汤的活性成分,Uniprot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靶点,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等获取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DAVID数据库及微生信平台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216个化合物,270个靶点,哮喘相关靶点共1919个.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映射得到166个桑杏苏芩汤作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拓扑分析得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细胞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IL-1B、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P3)、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MMP)9等关键蛋白,通路富集分析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IL-17等富集程度较高的通路.结论:桑杏苏芩汤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为桑杏苏芩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桑杏苏芩汤咳嗽变异性哮喘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基于"治未病"理论挖掘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用药规律

    秘啸然杨红梅王柳乂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分析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专利公布公告,检索建库至2023年3月1日专治支气管扩张症的国家中药复方专利,进行中药复方药物筛选后导入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对数据予以规范后进行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处理分析,用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同时用Cytoscape 3.8.0进行核心中药可视化,挖掘核心药物及潜在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中药复方96首,共涉及中药342味,出现频次1 402次,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甘草、黄芩、桑白皮、生地黄、苦杏仁,中药出现频次≥10者占总频次的51.28%;归经以肺经、肝经、胃经为主,四气五味以甘、苦、寒、平为主;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药对3组、三项关联药对15组;聚类分析发现8组潜在组方.结论: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清热化痰、止血、补虚、化瘀的中药及其组合无疑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首选,为日后新药的研发提供支撑.

    支气管扩张症中药复方专利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基于miR-155/-146α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探讨电针缓解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朱定钰吴明霞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miR-155/-146α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体外模型诱导鉴定后,采用番红O-固绿及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Method,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 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qPCR 及 Western blot 检测软骨组织和细胞中miR-155、miR-146α mRNA转录水平和p38 MAPK蛋白表达情况,Tunel染色、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micro-CT显示:正常组关节面平整,边缘光滑圆润,模型组关节面粗糙,边缘不规则;Collagen 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空白组软骨细胞胞浆呈棕黄色,胞核呈蓝紫色,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胞浆棕黄色颜色变浅.②番红O-固绿和HE染色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构紊乱,软骨表面粗糙,可见部分磨损、缺失,软骨细胞排列杂乱无序;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明显改善,四层结构清晰,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排列整齐有序.③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6、IL-1β、TNF-α促炎细胞因子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6、IL-1β、TNF-α的表达有效减少(P<0.05).④在软骨组织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iR-155、miR-146α mRNA和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有效抑制了 miR-155、miR-146α mRNA及p3 8 MAPK蛋白表达(P<0.05);在软骨细胞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iR-155、miR-146α mRNA和p3 8 MAPK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抑制剂组有效抑制了 miR-155、miR-146α mRNA及p38MAPK蛋白表达(P<0.05).⑤软骨组织Tunel染色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组织细胞核皱缩数量增多,凋亡细胞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细胞核皱缩数量减少,凋亡减少.流式细胞检测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显著增多,电针组和抑制剂组均有效抑制了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P<0.01).结论:电针可以改善软骨退变、抑制炎症从而减轻凋亡,其具体机制与介导miR-155/-146α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电针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炎症因子凋亡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茯苓-白术-桂枝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

    张慈王玲莫成荣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药物分子分析对茯苓-白术-桂枝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采集茯苓-白术-桂枝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三个疾病基因数据库收集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取茯苓-白术-桂枝与类风湿关节炎相融合的作用靶点,在线绘制韦恩图.通过STRING数据库筛选共同作用靶点,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基于DAVID网站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微生信在线绘图工具对GO、KEGG富集分析数据进行多维网络图形绘制.利用Schrodinger 2022.2软件中的Glide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茯苓-白术-桂枝有效活性成分29个、靶点53个,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疾病靶点3 394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交集靶点有30个,其中β-谷甾醇、花旗松素、儿茶酚、豆甾醇等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PTGS2)、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ysteine Aspartate Proteinase 3,CASP3)、一氧化氮合酶3(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过氧化氢酶等关键靶点,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抑制蛋白(Tumor Protein p5 3,TP53)等多种信号通路起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儿茶酚与CASP3有较稳定的结合力.结论:本研究证实茯苓-白术-桂枝通过多成分基于多靶点作用与多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起到治疗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信号通路

    从清肝化浊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

    王一格朱维平孙亚楠王舒...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可累及身体多个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局限于降尿酸及解热镇痛,疾病复发率较高.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除改善患者症状外还可有效减少病情反复.文章总结了朱维平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朱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先天脾肾不足、后天久病伤脾耗肾导致脾脏的绝对亏虚;或因平素喜食膏粱厚味致使脾胃功能受损,导致脾脏功能的相对不足.二者最终致使脾虚水湿运化无权,进而酿湿成浊生毒,浊毒羁留肝经,流注关节、筋脉从而发为痛风性关节炎.朱教授认为其中脾、肾、肝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是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浊毒羁留肝经为标,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病位在足厥阴肝经.治疗上,朱教授主张从肝论治痛风,以清肝化浊法为主,通过对于急性期及缓解期酒大黄用量的把握以达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之效.文章分享案例一则,介绍朱教授从清肝化浊论治痛风性关节炎及对于酒大黄这味药的遣药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肝经浊毒流注清肝化浊法清肝化浊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