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富碘中药海藻、昆布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

    刘欣卉高天舒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海藻、昆布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中药海藻、昆布的活性成分、靶点,运用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将靶点的基因名称规范化.分别在GeneCards、OMIM、DrugBank等数据库上检索Graves疾病靶点,使用R语言绘制海藻、昆布与Graves病交集靶点的韦恩图,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海藻、昆布-Graves病"活性成分-靶点图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与疾病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PubChem数据库中下载小分子配体结构,在PDB数据库中下载蛋白受体结构,运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海藻、昆布与Graves病相关的活性成分11个、蛋白123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有生物过程585个、细胞组分63个、分子功能125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有相关通路149个.分子对接展现了具有较好相互作用的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的对接效果,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和花生四烯酸,核心蛋白有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海藻、昆布可能通过调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Graves病的作用.结论:海藻、昆布有效成分可能是槲皮素、花生四烯酸,它们分别通过JUN、MAPK1、TP53靶点蛋白,以及TNF-α、AGE-RAGE 通路治疗Graves病.

    海藻昆布Graves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脏气法时"的周日规律探析

    单经纬李富苏搏超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大量天地运化与人体气血活动密切相关的时间规律——周期性,这些周期性的运动规律一直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体的生理与病理活动.因此,了解发病的时间特点可以提示病变在这些周期性规律作用下的病因、病位、病机类型.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脏病法时昼夜节律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五脏病轻重的周日规律.其与五行生克相结合,充分揭示出了五脏精气"生长壮老(衰)已"的周日规律.明晰脏气法时周日规律可以更好地阐述和理解人体相关生理和病理现象,区别开"六经病欲解时"和"经脉子午流注"的时空适用性,为病位和病机的判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生物节律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六经病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金匮肾气丸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

    谢越叶文郭际翟伟峰...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金匮肾气丸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检索金匮肾气丸所含药物,得到活性成分和药物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椎间盘退变"相关靶点,取药物和疾病靶点的交集,绘制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STRING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核心靶点富集信息及潜在通路.使用MOE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1)获得金匮肾气丸有效活性成分共125种,包括水苏糖、β-谷甾醇、泽泻醇A等;(2)金匮肾气丸与椎间盘退变的共同靶点共97个,关键靶点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P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3)金匮肾气丸治疗椎间盘退变主要涉及营养水平反应、胞外模拟反应、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膜筏、细胞质的囊泡腔、分泌颗粒腔等细胞组分,氧化还原反应、有机酸结合、羧基酸结合等分子功能,以及结核、美洲锥虫病、缺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4)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稳定.结论:金匮肾气丸中的活性成分水苏糖、β-谷甾醇、泽泻醇A等,通过关键靶点AKT1、IL-6、IL-1β、TNF等参与结核、美洲锥虫病、缺氧诱导因子-l等信号通路的调控,从而治疗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金匮肾气丸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机器学习鉴别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自噬相关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浸润及中药预测

    戴宇哲罗本华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关节炎症、关节损害和全身症状为特征.目前自噬在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识别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潜在的自噬相关标志物,并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和免疫微环境的作用和机制.目的:鉴别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自噬相关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浸润情况.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正常和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基因表达谱,通过差异分析得到差异基因,从人类自噬数据库获得自噬相关基因,取交集,得到自噬差异基因.采用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初步揭示其机制.使用机器学习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识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高度相关特征的自噬差异基因,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进一步揭示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采用单样本GSEA算法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浸润特征及其与自噬相关基因的关系.通过在线网站进行中药预测.结果:正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样本中发现了 24个自噬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功能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线粒体解聚、线粒体自噬、大范围自噬的正调控和自噬的调控.使用单样本GSEA算法,我们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本中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和活化显著增加,并且与核心自噬差异基因密切相关.预测出65味中药可通过自噬相关基因靶点治疗疾病.结论:自噬可能通过诱导免疫炎症来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其中多种免疫细胞参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带电多泡体蛋白4B(Charged Multivesicular Body Protein 4B,CHMP4B)、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结构域 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Domain 1,MTERFD1)和突触体相关膜蛋白(Synaptosomal Associated Protein,SNAP)29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自噬基因免疫浸润机器学习中药预测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柴胡桂枝汤治疗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

    宋晶肖杨胡炜刘岩路...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柴胡桂枝汤治疗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为运用经方治疗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柴胡桂枝汤中9味中药的主要作用靶点和化合物,在Uniport数据库中匹配化合物靶点基因,并运用Cytoscape 3.9.1构建中药-化合物-基因网络图.在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布鲁氏杆菌病的相关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核心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微生信在线工具作图.最后,利用AutoDock、Pymol等软件对柴胡桂枝汤中药-化合物-基因网络图中度值较高的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处理.结果:筛选到柴胡桂枝汤中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等170种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PTGS)2、热休克蛋白 90 α 家族 B 类成员 1(HSP90AB1)、PTGS1 等 290 个潜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271条富集结果,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85条通路.柴胡桂枝汤主要参与百日咳、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白细胞介素-17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的调控,与感染性疾病、免疫应答与免疫失调、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结论:研究初步表明了柴胡桂枝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对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进行治疗.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柴胡桂枝汤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基于CiteSpace独活寄生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可视化分析

    储涛郭彬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CiteSpace对独活寄生汤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作者、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挖掘2000年1 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独活寄生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中文研究文献,采用Excel软件统计年度发文量,通过CiteSpace 6.1.R6软件构建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形成作者合作图、机构合作图、关键词聚类分析图等.结果:关于独活寄生汤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数量呈波动上升且增幅愈趋高涨,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首的各大研究机构都在开展相关研究,并形成了以李西海、郑春松、吴广文和陈少青为代表的密切合作的研究团队.该类研究在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期刊上广泛发表.关键词共现显示骨关节炎出现频次最高,聚类分析形成13个标签,涉及临床研究类型、关节炎不同分型以及作用机制探索3个方面.研究热点以"针灸""炎症因子""临床疗效"等为主.独活寄生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抑制炎症因子和细胞凋亡、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软骨基质降解、氧化应激等途径.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在临床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并逐渐深入,研究内容向着其作用机制、作用靶点等方向发展,但是缺乏有深度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未形成多学科及多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

    独活寄生汤骨关节炎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

    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症状的影响分析

    王晓东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患者颈椎功能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于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CSA患者80例,以系统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联合组(40例)与针灸组(40例).针灸组开展针灸治疗,联合组则开展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0天,对比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针灸组(95.00%Vs.77.50%)(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20天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针灸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颈椎功能评分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20天后,两组各项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改善幅度优于针灸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20天后,两组各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针灸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发生感染1例、皮肤烫伤1例、急性软组织损伤1例,总发生率为7.50%(3/40);针灸组发生感染1例、晕针1例,总发生率为5.00%(2/40)(x2=0.213,P=0.644).结论:在针灸基础上增加推拿手法治疗CSA可明显提升疗效,还可实现对患者症状、颈椎功能以及相关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推拿手法颈椎功能椎动脉血流动力学

    基于"血不利则为水"探讨膝骨关节炎关节积液形成的病机与辨治

    郭进发吴宇翔马玮玮李文娴...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生在膝关节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本研究阐明膝骨关节炎关节积液形成的病机和辨证论治.取象比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维方式,将四诊信息概括,常通过类比自然事物的特征理解人体的证象.在取象比类视角中,"血不利则为水"理论的解释为"血不利"为血行不畅而呈现出瘀血状态之意,"水"是由于血行不畅而导致的水液输布失常的病理状态,在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中会导致关节积液的产生.膝骨关节炎发病以人体阳气不足为本,兼有脾失运化、肾虚阴阳失衡、肝失疏泄,脾、肾、肝功能失调,引起阴性静而凝太过,从而使血滞为瘀,导致血行不利,瘀阻经脉而水不循经,水聚为病,进而导致关节积液,整个过程伴随"气""血""液"失调.本病需根据疾病特点进行分期治疗,以温阳为本,善用活血之法,并以健脾、疏肝、益肾为辅,使阳气得以恢复,瘀血、水饮得以消除.急性期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利水,根据辨证辅以益气、行气、清热之法;缓解期侧重于活血化瘀,健脾补肾以扶正祛邪,同时可用虫类药物来通络活血.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原则,以求达到更好的疗效.

    血不利则为水膝骨关节炎关节积液活血利水

    基于"态靶结合"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的辨治思路

    李慕杨孟林席敬琪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理论的发展,针对早、中期的KOA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延缓软骨磨损与退化;对于晚期需手术治疗的KOA,也可采用中药口服等手段辅助治疗.仝小林院士提出一种全新的诊疗思路——"态靶辨治".其核心是将中医传统的调态理念与微观标靶互相结合,侧重点在"态"和"靶".文章基于"态靶结合"理论将KOA的"虚、瘀、毒"三种病机特点归为KOA之"态",患者所表现出的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归为KOA的"症靶",关节软骨退变归为KOA之"病靶",在明确"态"和"靶"的基础上"调态""打靶".文章分析归纳了 KOA的"态靶辨证"模式,提出了KOA的分期分型治疗,同时罗列了针对KOA"靶"的用药参考,以期拓展KOA临床诊疗思路.

    辨证论治膝骨关节炎中医药

    国内近20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视化分析

    方瑩高利娟施青青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研究我国近20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现状,并挖掘其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在中国知网检索2003年-2022年中医外治法治疗LDH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运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期刊发文量统计分析,运用CiteSpace 6.2.R1软件对所纳人文献进行发文量、作者、机构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和突现分析,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最终纳人文献533篇,年均发文量约27篇,高质量核心期刊文献不多.发文量最高的核心期刊为中国针灸杂志(98篇),综合影响因子最高的是中医杂志(1.062).有537位作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核心作者有22位.发文量排名并列第一位的作者是向开维(7篇)、付勇(7篇).近年来作者合作群体形成了主要以房敏、孔令军为代表的团体.本研究共纳入机构406家,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机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14篇),近年来形成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中心的机构合作群.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在同类研究中影响较大.本研究分析获得10个关键词聚类和12个突现关键词,高频和高中心性关键词为"推拿".关键词聚类形成10个聚类,#1推拿为最大聚类.结论:国内近20年中医外治法治疗LDH已形成了几个较稳定的学术研究团队,但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中医外治法治疗LDH常用方法为推拿、针刀、电针、中药热敷等,常用穴位为夹脊穴、环跳穴.中医外治法治疗LDH可恢复术后腰椎功能.各种中医外治法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为近年来研究热点.

    中医外治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