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绞股蓝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作用机制

    冯雪彭立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绞股蓝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绞股蓝"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绘制药物活性成分-疾病交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OmicShare Tools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对核心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24个绞股蓝活性成分,其中与DCM的交集靶点50个.人参皂苷F2、绞股蓝皂苷Ⅻ、绞股蓝皂苷ⅩⅩⅩⅡ、绞股蓝皂苷ⅩⅩⅩⅤ_qt、绞股蓝皂苷LⅩⅩⅣ等是绞股蓝治疗DCM的主要活性成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提示白蛋白(Albumin,ALB)、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半胱氦酸蛋白酶 3(Caspase 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eat Shock Protein 90 Alpha Family Class A Member 1,HSP90AA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等可能是绞股蓝治疗DCM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信号通路有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Receptor,RAGE)信号通路、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上皮细胞信号传导等.分子对接验证提示核心靶点和主要成分之间具有优秀的结合活性.结论:绞股蓝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以发挥降糖、抗炎、改善能量代谢、抗氧化应激、改善内分泌抵抗等生理学功能,从而治疗DCM.

    绞股蓝网络药理学糖尿病性心肌病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泻心汤类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马力亚李梅梅黄玉卓周会霞...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泻心汤类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相关文献,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用药规律,得出核心角药.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药物主要有效成分及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搜索CAG疾病靶点,取有效成分与疾病靶点的交集,绘制韦恩图.利用Cytoscape将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调控网络可视化.基于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195篇文献,涉及199首方剂,其中使用频次大于20次的高频药物有19味,加减药物以理气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核心角药为"半夏-黄芩-黄连",其有效成分总靶点203个、疾病靶点1 059个,二者交集靶点83个.有效成分以黄芩素、槲皮素、刺槐素为主.经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关键靶点有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氦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B 细胞淋巴瘤-2 蛋白(B-cell lymphoma-2,BCL2)等,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 160个条目,涵盖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及分子功能,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9条信号通路.结论:在核心角药"半夏-黄芩-黄连"治疗CAG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活性成分为黄芩素、槲皮素、刺槐素等,关键靶点为TP53、AKT1、TNF、IL-6、BCL2等,其作用主要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及癌症相关通路等有关,可见泻心汤类方治疗CAG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泻心汤类方治疗CAG提供了理论基础.

    慢性萎缩性胃炎泻心汤类方数据挖掘用药规律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免怀散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作用机制

    黄海鑫徐玲霞颜冬梅王飞...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免怀散治疗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的作用靶点,并探讨其治疗HPRL的潜在作用机制和有效物质.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免怀散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药物靶点,并且以"Hyperprolactinemia"为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获取疾病靶点,通过Venny 2.1得到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从而构建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疾病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核心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在Metascap数据库进行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免怀散的有效成分27个、核心靶点176个及疾病靶点228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参与了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等共715个生物功能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收集到113条通路,主要包括癌症通路、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Janus-activated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乳腺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的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分子对接结果良好.结论:免怀散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HPRL的作用,为临床应用免怀散治疗HPRL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免怀散高泌乳素血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探究黄芩-黄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张元元陈熙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芍药汤君药黄芩、黄连调控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黄芩、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获取溃疡性结肠炎及肠道菌群相关靶点基因.采用Venny 2.1.0获得黄芩-黄连、溃疡性结肠炎和肠道菌群的交叉靶点.使用Cytoscape 3.9.1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筛选核心成分.使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9.1构建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获取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获取48个活性成分及56个交集靶点,黄芩、黄连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汉黄芩素、槲皮素、黄连碱、表小檗碱、穆坪马兜铃酰胺等,核心靶点为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JUN 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JUN)、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富集分析显示作用机制与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靶点结合良好.结论:黄芩-黄连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肠道菌群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黄芩-黄连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健脾化浊汤精简方治疗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

    曹舒宇张子浩关咏昕刘启予...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健脾化浊汤精简方治疗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健脾化浊汤精简方的活性成分,利用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药物数据库(DrugBank)、中药分子机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筛选复方成分靶点,利用治疗靶点数据库(TTD)等8个数据库和1个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Affymetrix基因芯片获得血脂异常的靶点,采用Cytoscape 3.2.1绘制"活性成分-治疗靶点"和"成分靶点-疾病靶点"网络,STRING网站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靶点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iGEM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健脾化浊汤精简方活性成分70个、治疗靶点109个,核心靶点包括胰岛素、丝氦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雌激素受体 1(Estrogen Receptor 1,ESR1)等.通过KEGG富集分析预测,健脾化浊汤精简方治疗血脂异常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1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r 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健脾化浊汤精简方中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具有较为稳定的结合活性.结论:通过对健脾化浊汤精简方治疗血脂异常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的研究,认为健脾化浊汤精简方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蛋白代谢相关受体和酶、抑制胆固醇吸收等机制发挥调节血脂的作用,为未来药理学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思路.

    网络药理学健脾化浊汤血脂异常信号通路分子对接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37页

    运用数据挖掘总结胡晓梅教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用药规律

    张梅吕妍王明镜刘为易...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挖掘胡晓梅教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的用药规律,总结MRL的辨治方法.方法:收集胡晓梅教授门诊治疗MRL的有效处方133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胡晓梅教授治疗MRL的方药数据库.结果:分析数据库中患者的症状及所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和组方规律,得出常用药物有茯苓、山药、山茱萸、白术、炙甘草、牡丹皮、陈皮等共14味,核心药物组合中多见茯苓、山茱萸、熟地黄等药物与山药关联,通过聚类分析得到8首治疗MRL的新处方.结论:文本挖掘、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有效总结用药规律,胡晓梅辨治MRL的思路是从正虚邪恋的病理状态入手,以健脾益肾、扶正祛邪为治法,主要使用六味地黄丸合六君子汤加减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微小残留白血病用药规律

    《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桂枝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胡芬高厚明赵景谦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桂枝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筛选符合要求的方剂,构建处方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中含桂枝方剂的主治疾病、证候、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并选取高频药对及高频疾病、高频证候进行药物组合的深度分析.结果:通过170首方剂的分析,得出含桂枝方剂主治疾病70种,以痹病、跌打损伤、感冒为主;证候类型有55种,以风寒湿凝滞筋骨、伤损筋骨、风寒束表证为主;与桂枝联用的高频次药物有甘草、当归、防风、麻黄、川芎等;常用药对有15个,出现频次最多的药对是"甘草-桂枝",其次是"当归-桂枝".通过纵横比较,得出桂枝常与补血活血药、发散风寒药、祛风除湿药联用.治疗痹病、感冒的方剂分别为独活寄生汤、麻黄汤的加减方.结论:桂枝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能与不同的药物联用以治疗多种疾病,其中"甘草-桂枝"药对在心系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桂枝治疗不同的疾病时配伍不同的药物,发挥不同的功效.桂枝在治疗不同证候时,配伍的药物有相似之处,亦有一定区别.对桂枝进行合理的配伍可优化组合,发挥整合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桂枝《中药成方制剂》组方规律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景岳全书·外科钤古方》用药规律

    刘乐诗余阗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景岳全书·外科钤古方》的用药规律与学术思想,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方法:手工检索《景岳全书》关于外科的医案方药,通过Excel 2010、IBM® SPSS Statistics、IBM SPSS Modeler对相关医案中外科方药进行频次、性味归经、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景岳全书·外科钤古方》主要包括疮疡痈疽以及骨科相关疾病.本研究最终纳入314首处方,389味中药,累计用药2 210次.其中,频次大于10的中药有55味,占总频次的60.82%,主要有当归、生甘草、酒、大黄、人参等.四气以寒(121次)为主,五味以苦(161次)为主,归经以归肝经(161次)为主.聚类分析得到19组药物组合,主要有C1:当归、甘草;C2:生姜、黄芪、人参、白术、茯苓;C3:防风、白芷等.聚类分析中,频次排在前3位的药物组合为当归→黄芪、人参→茯苓、甘草→连翘,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提示核心药物组合有人参→陈皮and白术、白术→陈皮and人参、人参→白术and黄芪.结论:《景岳全书·外科钤古方》重视脉诊,强调活血解毒治法,亦不忽视解表、行气、滋阴和燥湿之法,体现了张介宾(号景岳)论治外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临床治疗外科疾病提供参考.

    《景岳全书》用药规律学术思想数据挖掘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用药规律

    梁永健祁文叶子龙李哲榕...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口服处方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和SinoMed等数据库筛选中药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相关文献,建立"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处方用药数据库",采用Excel整理并统计所有方药的信息,包括单味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利用R语言软件对其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及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80首处方,涉及药物145味,用药总频次为984次,前5味高频中药为当归、川芎、红花、牛膝、桃仁,性味以甘、苦、温居多,归经以归肝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提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为核心药物;通过聚类分析获得14类药物组合.结论:中医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以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为用药思路,可根据辨证论治结果在核心组方的基础上加减其他中药,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R语言软件数据挖掘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用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