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后,大量中西部地区汉族农民进入塔里木河流域,以种植棉花为生业,成为南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推动者.汉族棉农是南疆乡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形成了小聚居的居住格局,但在整体上已经嵌入了南疆乡村.在日常生活中,汉族棉农与维吾尔族农民互动广泛,形成了互利型经济关系,因涵化而共享一些地域性文化元素,发展出了互渗的社会连接机制.调查发现,一部分汉族棉农已落户安居,在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等方面逐渐融入南疆乡村,可称为"渐融型".另一部分棉农保持着流动性,经济层面嵌入程度较深,其他层面嵌入尚不充分,可称为"待融型".汉族棉农嵌入南疆乡村表现出了"广泛且逐渐深入""各层面不同步""类型间不平衡"等特征.近期,南疆地区各民族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强、行业分布更加均衡以及经济社会环境持续改善,为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加速发展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创造了条件.因此,要注重发挥流动人口在南疆逐步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中的作用,充分认识嵌入的分化、反复的动态过程,完善和创新发展生产、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为流动人口的嵌入创造条件,共同推进南疆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并在此进程中持续拓展和深化各民族全方位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