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施肥量与益生菌对掌叶大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周双双蔡瑜林亚石卓蓉...
    1024-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化肥和益生菌对掌叶大黄根茎初生和次生代谢、药用成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对掌叶大黄幼苗进行 2 个施肥量(适量施肥、过量施肥)和添加 3 种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处理对掌叶大黄根茎初生和次生代谢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处理掌叶大黄根茎蒽醌含量的差异;通过 16S rRNA测序和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分析不同处理掌叶大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适量施肥和过量施肥均能显著增加掌叶大黄叶片和根茎的质量.在适量施肥的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处理,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掌叶大黄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在物质代谢方面,适量施肥和过量施肥均导致掌叶大黄根茎氨基酸水平升高,但过量施肥导致掌叶大黄根茎糖类和脂类水平降低.与适量施肥比较,哈茨木霉菌能够显著提高掌叶大黄根茎糖类、氨基酸和脂类水平,而解淀粉芽孢杆菌则导致糖类和氨基酸水平降低.在药用成分方面,过量施肥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蒽醌含量明显偏低,适量施肥、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处理蒽醌含量较高.施肥对细菌群落组成影响较小,对真菌群落组成影响较大,施肥会导致土壤真菌中多种潜在病原菌(如楔孢黑粉菌属)丰度增加而使真菌整体丰度和多样性降低,益生菌处理(如枯草芽孢杆菌)能减轻施肥带来的影响.结论:综合掌叶大黄生长和药用成分含量情况,在多种施肥组合中,哈茨木霉菌能够较好地促进掌叶大黄根茎生长,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营养状况和较高的药用成分含量.在保持或改善掌叶大黄种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方面,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

    掌叶大黄施肥方案益生菌次生代谢根际微生物α多样性

    防风对春季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刘文斐张炜王力扬姚瑶...
    1036-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防风对春季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根据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确定防风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在秋末和春季分别采收防风鲜根,比较防风内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关键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和总多糖、酸性多糖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春季低温的影响下,防风鲜根中活性氧和丙二醛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防风次生代谢产物关键酶苯丙氨酸裂解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查耳酮合成酶活性及代谢途径产物 1,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比秋季均有显著提高.与秋季比较,春季防风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升麻素含量分别提高了 17.7%、36.7%、11.1%;秋季防风总多糖和酸性多糖含量均高于春季.结论:防风抗氧化酶和次生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维持机体在春季低温胁迫下活性氧的平衡,春季采收可显著提高色原酮含量.

    防风采收期活性氧次生代谢色原酮

    基于炮制原理研究《中国药典》炒桃仁标准的合理性

    翟为民文佳徐新房张海霞...
    1048-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杀酶保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炒桃仁的炮制原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桃仁炒制过程中苦杏仁苷的变化规律,测色计测定桃仁炒制中明度指数(L*)、红绿指数(a*)、黄蓝指数(b*)的变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索桃仁炮制过程中色差与其苦杏仁苷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桃仁燀后再炒,至见焦斑,D-苦杏仁苷含量显著增加,L-苦杏仁苷含量下降,总苦杏仁苷含量基本一致;再炒,焦斑明显时D-苦杏仁苷含量下降.不同炒制程度桃仁中D-苦杏仁苷含量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与b*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燀桃仁微炒促进L-苦杏仁苷向D-苦杏仁苷转化,使D-苦杏仁苷含量增加,D-苦杏仁苷的含量会逐渐降低,故应避免炮制过度;桃仁炮制过程中颜色改变与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具有相关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关于炒桃仁性状描述及含量测定限度规定合理,符合炮制目的,有助于保证炒桃仁饮片的质量.

    炒桃仁炮制原理苦杏仁苷炮制火候色差

    蜜紫菀水分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王逸飞隗立国王恒岭朱振宇...
    1053-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快速、无损测定蜜紫菀水分的方法,实现其验收及贮藏养护过程中水分的快速、无损测定.方法:采集蜜紫菀的NIR,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蜜紫菀的NIR无监督模型,以验证NIR的灵敏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所测得的水分为真实值,NIR经预处理,建立蜜紫菀水分的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结果:NIR无监督模型可对 23 批蜜紫菀进行有效辨识,所得结果准确可靠;建立的蜜紫菀水分的PLS模型r为 0.856 6、校正均方根误差为 0.357 4、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为 0.427 6、平均相对误差为 3.92%、平均回收率为 98.9%,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结论:采用NIR可快速测定蜜紫菀中的水分.

    蜜炙紫菀水分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

    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与模式识别相结合的预知子(三叶木通)配方颗粒质量评价

    曹桂云宁波田汝芳张风超...
    1059-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的预知子(三叶木通)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制备预知子(三叶木通)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对其中 8 个主要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转移率和出膏率.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评价配方颗粒和标准汤剂化学成分的一致性.结果:预知子(三叶木通)标准汤剂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通苯乙醇苷B、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通皂苷D质量分数分别为1.94~10.33、2.18~13.77、1.77~9.15、2.31~19.34、1.77~6.48、1.16~5.55、2.55~9.90、0.92~8.93 mg·g-1,转移率分别为 36.25%~56.02%、24.64%~40.23%、35.88%~58.41%、29.45%~50.69%、16.55%~29.54%、26.25%~46.59%、25.33%~41.66%、11.03%~17.35%,出膏率为 13.59%~24.49%.预知子(三叶木通)配方颗粒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出膏率与标准汤剂接近,指纹图谱相似度、HCA、PCA、PLS-DA评价表明,配方颗粒和标准汤剂化学成分一致性较好.结论:预知子(三叶木通)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化学成分一致性较好,结果合理、可靠,可为其工艺优化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三叶木通标准汤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分析化学模式识别

    基于标准汤剂的断血流(风轮菜)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戚苗欧阳习叶费翔陈林...
    1068-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基于标准汤剂的断血流(风轮菜)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根据《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制备 15 批断血流(风轮菜)标准汤剂,测定其出膏率、指标成分迷迭香酸含量、转移率,构建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及化学计量学分析;制备 3 批断血流(风轮菜)配方颗粒,基于标准汤剂出膏率、迷迭香酸含量和特征图谱一致性,多维验证工艺与标准的合理性.结果:15 批断血流(风轮菜)标准汤剂出膏率为 13.2%~21.1%,迷迭香酸质量分数为 7.37~15.95 mg·g-1、转移率为 20.2%~57.0%,特征图谱共标定 7 个共有峰,指认峰 2 和峰 5 分别为芸香柚皮苷和迷迭香酸,且批次间相似度>0.8.计量学分析表明,不同批次标准汤剂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且具有一定地域聚集性;3 批断血流(风轮菜)配方颗粒出膏率分别为 18.3%、20.4%、19.2%,迷迭香酸质量分数分别为 5.23、5.91、5.32 mg·g-1,转移率分别为 21.4%、24.0%、17.9%,其特征图谱与标准汤剂对照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 0.9.结论:3 批断血流(风轮菜)配方颗粒质量指标与标准汤剂基本一致,建立的基于标准汤剂的断血流(风轮菜)质量标准合理可行,可为其配方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断血流标准汤剂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迷迭香酸特征图谱

    基于化学计量学、灰色关联度、一测多评多组分定量分析的童康片质量控制研究

    巴小翠孙俊英陈玉洁李占芳...
    1075-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童康片中 13 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HPLC-QAMS),以乙腈-甲醇(9∶1)-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 300 nm(检测柚皮芸香苷、橙皮苷)、254 nm(检测升麻素苷、升麻素、亥茅酚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203 nm(检测黄芪甲苷、薯蓣皂苷元)和 220 nm(检测尿囊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结合化学计量学和GRA对多指标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要求.化学计量学分析显示,橙皮苷、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升麻素苷、白术内酯Ⅲ和尿囊素是影响童康片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GRA相对关联度为 0.297 6~0.667 8,同一时期生产的童康片质量差异小.结论:HPLC-QAMS同时测定童康片中 13 个成分含量,简便实用,化学计量学和GRA可用于评价童康片的整体质量.

    童康片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化学计量学灰色关联度分析质量评价

    UPLC-MS/MS检测补肾益脑胶囊中人参掺伪情况

    李欣高天鹏张明童王娟弟...
    1085-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补肾益脑胶囊制剂中非法添加西洋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考察企业是否存在使用西洋参或其边角料替代人参投料的现象,为中药监管提供技术支持.方法:Phenomenex C18 色谱柱(100 mm×2.1 mm,2.6 μm),以 10 mmoL·L-1 的乙酸铵(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1;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进行多反应监测.结果:60 批补肾益脑胶囊中有 29 批检出西洋参的专属成分拟人参皂苷F11,检出率为 48.3%.结论:补肾益脑胶囊中存在人参掺伪的现象,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补肾益脑胶囊中人参掺混西洋参的补充检验方法.

    补肾益脑胶囊红参西洋参拟人参皂苷F11

    中药饮片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及应用

    贾春伶赵奎君张富王春生...
    1092-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溯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中药材产品追溯体系逐渐形成,中药饮片的质量追溯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步.分析中药饮片质量追溯体系在国内部分省份的建设现状,阐明体系建设的促进方案,提出发挥行业协会积极性、专业性,及时发布法规及追溯标准,建设中药饮片追溯监管服务平台,完善饮片质量监管体系的发展策略.

    中药饮片质量追溯体系应用现状发展策略

    定量核磁共振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

    姚佳敏孙巍熊皓舒章顺楠...
    1099-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基础,是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提,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与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常规分析方法相比,定量核磁共振技术(qNMR)样品前处理简单、分析检测速度快、无需自身对照品,集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于一体,适用于中药中各类成分的检测分析,或将作为一种有力的分析技术,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对qNMR的基本原理、定量方法和药典应用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了qNMR在中药材、中药制剂、中药对照品及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qNMR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旨在为采用qNMR控制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中药质量控制定量核磁共振技术含量测定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