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药理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药理与临床

邓文龙

双月刊

1001-859X

zyyl707@163.com

028-85234707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号

中药药理与临床/Journal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双月刊,每期16开48页,是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唯一一家中药药理的专门学术刊物,1985年创刊。辟有治法研究、名方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学探讨、学术争鸣、综述等栏目。主要刊载有关中药理学和临床治疗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不仅是国内外中药药理学学术交流的主要场所,而且因其突出的导向、示范性和样板作用,成为我国中药药理学的代表性权威刊物,在促进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I3K/AKT信号通路在党参干预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差异基因表达

    李芳陈正君葛俊李王春霞...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分析党参对UC大鼠结肠组织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确证PI3K/AKT信号通路在党参干预UC中通路富集基因的差异化表达。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方法制备UC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0。3 g/kg组、党参4。5、9、18 g/kg组,药物连续干预7 d后收集大鼠血清、结肠组织,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评分并计算结肠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含量;转录测序分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党参18 g/kg组大鼠结肠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可能的信号通路;Wer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AKT、PI3K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蛋白激酶B(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Ⅳ型胶原a6蛋白(Col4a6)、层粘连蛋白α2(Lama2)、神经生长因子(Ngfr)、层粘连蛋白γ3亚基(Lamc3)、层粘蛋白β(Lamb2)、氨基酸整合素亚基α7(Itga7)、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Efnia1)、催乳素受体(Prlr)、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pk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2)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结肠长度显著缩短,疾病活动指数、结肠指数、结肠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明显增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指数、结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4 727个差异基因及受试药物组与模型对照组的1 058个差异表达基因均显著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其中Col4a6、Lama2、Ngfr、Lamc3、Lamb2、Itga7、Lpar3、Efna1、Prlr、Pdpk1、Ccnd2是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 IL-1β、IL-6、IL-8、TNF-α、PCT、CRP 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 PI3K、AKT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Pi3k、Akt、Pd-pk1、Ccnd2 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1),Col4a6、Lama2、Ngfr、Lamc3、Lamb2、Itga7、Lpar3、Efna1、Prlr 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血清IL-iβ、IL-6、IL-8、TNF-α、PCT、CR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PI3K、AK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 或 P<0。01),Pi3k、Akt、Pdpk1、Ccnd2 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 或 P<0。01),Col4a6、Lama2、Ngfr、Lamc3、Lamb2、Itt-ga7、Lpar3、Prlr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结论:党参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Col4a6、Lama2、Ngfr、Lamc3、Lamb2、Itga7、Lpar3、Efna1、Prlr、Pdpk1、Ccnd2基因发挥治疗UC的作用,运用转录组学技术发现差异基因为揭示中药党参治疗UC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党参溃疡性结肠炎转录组学差异基因PI3K/AKT

    肉桂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

    廖正根温佳豪徐希强董伟...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肉桂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其体外抗氧化、抑菌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方法:分别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鉴定肉桂挥发油主要活性成分和官能团;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肉桂挥发油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β-胡萝卜素漂白抑制率;通过打孔法、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考察肉桂挥发油对常见的8种致病菌和6种耐药菌的抑菌活性;MTT法测定肉桂挥发油对不同肿瘤细胞的IC50,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结果:肉桂挥发油共鉴定出19种化合物,总酚含量为(29。9±1。2)mg GAE/gEO,具有较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 IC50=(4。0±0。4)μg/mL],肉桂挥发油1。6 mg/mL时对β-胡萝卜素漂白的抑制率达68。6%;肉桂挥发油对8种常见细菌及6种耐药菌种均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肉桂挥发油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显示出显著降低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1)。肉桂挥发油显著上调细胞内ROS水平,上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AIF的表达(P<0。01);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促进了细胞凋亡。结论:肉桂挥发油中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抑菌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肉桂挥发油抗氧化抑菌作用耐药菌抗肿瘤

    黄连解毒汤联合白虎汤加减对脓毒血症(热毒壅滞型)患者CAT、TNF-α、D-D、CHE及脏器功能的影响

    刘海林霍娟勇燕垚旬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联合白虎汤加减对热毒壅滞型脓毒血症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指标及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24例脓毒血症(热毒壅滞型)患者于纳入研究前随机分组。观察组62例行黄连解毒汤联合白虎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62例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2 w后比较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肌酐(Creatinine,Scr)、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 D 二聚体(D dimer,D-D)、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e,APACHE Ⅱ评分)、中医总症状积分(主要症状发热、气促,次要症状大便秘结、口干)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NK细胞、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含量、氧化物歧化酶(Oxide disproportionase,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升高和降低的水平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5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48/62)(P<0。05)。结论:对于热毒壅滞型脓毒血症患者而言采用联合黄连解毒汤及白虎汤加减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感染好转,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进而辅助提高临床疗效。

    黄连解毒汤白虎汤脓毒血症热毒壅滞型氧化应激高凝状态脏器功能临床疗效

    麻射安金丸对慢阻肺气道黏液高分泌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急性发作风险的影响分析

    邓敬华尚艳花张晓阳马真...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麻射安金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气道黏液高分泌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急性发作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我院就诊的慢阻肺气道黏液高分泌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麻射安金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观察1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慢阻肺急性发作风险曲线。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77。97%)(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咳痰(2。21± 0。61)、喘息(2。22±0。48)、咳嗽(2。02+0。44)、胸闷(1。81±0。52)]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咳痰(2。54±0。77)、喘息(2。53±0。46)、咳嗽(2。23±0。47)、胸闷(2。09±0。48)](P<0。05);观察组肺功能[PEF(332。07±44。21)、FEV1/FVC(62。11±4。55)、FEV1(63。29±4。9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EF(309。21±42。87)、FEV1/FVC(60。01±5。22)、FEV1(60。25±5。37)](P<0。05);观察组[TNF-α(10。26± 3。01)、IL-8(24。11±3。26)、CRP(4。63±1。2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12。03±3。12)、IL-8(26。56+4。36)、CRP(5。24±1。33)](P<0。05);观察组 SGRQ(18。23±4。01)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21±3。21),6MWT(448。58±68。5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22。65± 60。2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47%)和对照组(3。3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12个月,每组各失访2例,最终两组例数均为57例,其中观察组急性发作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射安金丸可降低慢阻肺气道黏液高分泌患者炎症水平,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疗效显著且急性发作风险低。

    麻射安金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肺功能急性发作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模型大鼠的建立及方药评价

    李静郭志华刘建和钟森杰...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模型的病理特点及血府逐瘀汤的干预效应,以"方证对应"理论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冠心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血府逐瘀汤14 g/kg组、曲美他嗪5。4 mg/kg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观察舌象色度测定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蓝色)分量值;心电图检测心率及ST段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卡松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使用Image J软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免疫组化(IHC)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舌象R、G、B值均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心率、ST段抬高幅度显著升高(P<0。01);LVEF、LVFS值显著下降,LVIDd、LVIDs值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CVF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膜、嵴结构出现肿胀、断裂、溶解,可见空泡化改变;全血粘度(低、中、高切)、卡松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1);TXB2、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1),6-keto-PGF1α、t-PA含量显著降低(P<0。01);黏附因子ICAM-1、VCAM-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汤14 g/kg组可显著升高大鼠舌象R、G、B值,心电图心率、ST段抬高幅度显著降低(P<0。01);LVIDd、LVIDs值显著降低,LVEF、LVFS值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相对整齐、心肌间隙明显减小、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减少、CVF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膜、嵴结构的肿胀、断裂、溶解、空泡化程度减轻;全血粘度(低、中、高切)、卡松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P<0。01),TXB2、PAI-1含量显著降低(P<0。01),6-keto-PGF1α、t-PA含量显著升高(P<0。01);黏 附因子ICAM-1、VCAM-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模型出现心功能障碍、心肌结构损伤、血液"黏稠凝聚"、舌色紫暗、血管内皮损伤、纤溶系统紊乱、黏附因子沉积、等病理特征,活血化瘀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可有效调节上述指标,基于"正向评价+逆向反证"印证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理过程。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证结合血府逐瘀汤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黄疸动物模型分析

    田单单王灿苗明三
    93-9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黄疸的患病率逐渐升高,病情越来越复杂,对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的需求越发强烈,构建高度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参照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黄疸动物模型进行整理分析,拟定黄疸中西医诊断标准,并对吻合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现有动物模型主要有梗阻性黄疸、阴黄证、阳黄证、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西医模型较多,中医证候模型较少。西医治疗黄疸处于早期临床实践阶段,治疗药物和方法较少,且存在副作用;中医治疗黄疸效果较好,药物温和,对机体刺激性较小为首选方法。未来应该完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为新药的研发、疾病早期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黄疸中西医动物模型特点分析

    多组学联用技术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孟雨帆吴宿慧李寒冰李根林...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具有高度复杂性,涉及多种体内途径和肾外因素的影响。组学技术是基于高通量测序和检测的一系列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等。现代药理研究中,单一组学研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DKD病理病机的了解,但尚不能全面阐明DKD病机间的多重性和关联性。而多组学联用则可以通过复杂的通路和网络关联来整合不同组学的数据,揭示各组学之间的调控关系,进而探究中医药干预DKD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为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可能。本文旨在通过讨论单组学技术和多组学联用在中医药治疗DKD的作用和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DKD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中药糖尿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多组学

    风热感冒临床表型组及药物表型组的构建与表型组学研究

    刘子渝高晨皓叶玲玉段大跃...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新兴科学表型组学(Phenomics)已成为传统中医药融合现代医学的新研究范式。本文提出以中医证候为框架,结合现代医学对证候相关临床表型特征的共识,构建风热感冒临床表型组,并根据方证相应原则,建立大型"病证方"相结合的风热感冒临床表型组及银翘散药物表型组队列,进行多组学集合的表型组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医证候的量化诊断和治疗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科学依据,最终实现风热感冒的精准防治。

    银翘散风热感冒表型组学中医药代谢组学精准医学

    中医药通过干预细胞自噬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

    旷昕杨铮吴地尧陈晓凡...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重和肥胖症在全世界流行,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现代医学研究已表明肥胖与自噬机制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自噬途径治疗肥胖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新热点。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干预细胞自噬治疗肥胖的中药化合物、中药方剂、中医治疗手段展开综合性评述,并对相关自噬靶点、信号通路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治疗肥胖的中药活性成分挖掘和机制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中医药自噬肥胖研究进展

    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中药炮制共性探讨

    王彦钧张转红高飞云刘婷...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炮制是中药用药的一大特色,炮制方法的不同可以对中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使其更加符合临床病证需要,充分发挥中药使用价值。炎症性肠病是病因不明,病患率在逐年增加的一种肠道疾病,近年来研究者从中医辨证、辨病、辨体质、等多方面为出发点,探究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取得了进一步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优势,但中药在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炮制品使用不明确、炮制增效研究缺乏重视等现状。因此,在通过归纳炎症性肠病的病因、治法及已有关于炎症性肠病炮制中药研究中,归纳认为炒制可以迎合炎症性肠病患者脾虚弱的特点,炮制辅料麦麸、灶心土、黄酒、食醋及米泔水等具有提升药效,增强"健脾"功用;中药在炮制后可以提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效物质基础含量,达到提高中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

    中药炮制炎症性肠病炒制炮制辅料麦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