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药理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药理与临床

邓文龙

双月刊

1001-859X

zyyl707@163.com

028-85234707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号

中药药理与临床/Journal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双月刊,每期16开48页,是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唯一一家中药药理的专门学术刊物,1985年创刊。辟有治法研究、名方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学探讨、学术争鸣、综述等栏目。主要刊载有关中药理学和临床治疗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不仅是国内外中药药理学学术交流的主要场所,而且因其突出的导向、示范性和样板作用,成为我国中药药理学的代表性权威刊物,在促进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腰痛活血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Th1/Th2型趋化因子的影响

    葛瑶黄传兵万磊汪元...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腰痛活血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和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指数评分(VAS评分)、疾病活动量表评分(BASDAI、BASFI、BASMI、MASES)、情绪生活质量评分(HAMD、ASQoL),测定血清炎症指标(ESR、hs-CRP)、趋化因子含量(TARC、IP-10、CXCR3)和细胞因子IL-10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运用中成药腰痛活血胶囊治疗的AS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活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ESR和hs-CRP含量明显降低(P<0。05),HAMD评分和ASQoL评分明显下降(P<0。05),趋化因子TARC、IP-10及受体CXCR3含量明显下降(P<0。05),细胞因子IL-10明显升高(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P-10 与 VAS 呈正相关(r=0。89,P<0。05),IL-10 水平与 BASDAI 呈负相关(r=-0。40,P<0。05)。结论:腰痛活血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应用有效,可有效降低疾病活动,改善患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调节免疫。

    腰痛活血胶囊柳氮磺嘧啶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趋化因子

    健脾活血祛风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杰郭玥刘伟伟廖琳...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活血祛风方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Ⅲ-IV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降压、降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100 mg/d 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健脾活血祛风方口服,2次/d,150 mL/次,总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蛋白尿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补体(C3、C3a、C5)、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口中粘腻、水肿、心悸气短、手足麻木、失眠健忘的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倦态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口中粘腻、口干口苦、腰膝酸软、肢体困重、水肿、心悸气短、手足麻木、失眠健忘的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肮腹胀满、口中粘腻、口干口苦、腰膝酸软的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24 h蛋白尿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均降低(P<0。05),C3、C3a、C5含量降低(P<0。05),CD3+、CD8+均降低、CD4+、CD4+/CD8+均上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24 h蛋白尿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均降低(P<0。05)、C3、C3a、C5含量降低(P<0。05),CD3+、CD8+均降低,CD4+、CD4+/CD8+升高(P<0。05)。结论:健脾活血祛风方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症状,减少尿蛋白,其作用机制并非通过调节血糖,可能通过改善免疫功能,达到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

    健脾活血祛风方糖尿病肾病免疫功能补体T细胞亚群

    小鼠慢性脑缺血气虚血瘀模型制备及评价

    杨鞠祥贺文彬楚世峰李刚...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一种小鼠气虚血瘀模型并对其表征及病理进行评价。方法:分别建立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夹闭结合全身性低血压手术模型(BCCAO)、睡眠剥夺模型(SD)、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夹闭结合全身性低血压手术联合睡眠剥夺模型(CCI),运用抓力测试、舌面图像采集、旷场试验、新物体识别试验和巴恩斯迷宫试验对比三种模型与临床气虚血瘀证体征的相似度,并通过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损伤、固蓝染色检测髓鞘病变、透射电镜检测髓鞘超微结构及髓鞘脱失情况、功能核磁检测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情况。结果: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夹闭结合全身性低血压手术明显降低术后全脑血流量,造成小鼠慢性脑缺血,但该模型与睡眠剥夺模型并不能完全模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症状;二者联合构建的CCI模型小鼠前肢抓力显著减弱,舌质黯淡;行为学检查结果显示其自主活动能力、识别能力、记忆力明显减弱,表明该模型能够还原气虚血瘀证临床表征。LFB染色结果表明CCI模型在胼胝体和纹状体等区域髓鞘出现显著的病理性损伤,电镜结构证明出现明显的脱髓鞘病变。功能核磁结果表明记忆、躯体运动及感觉运动相关脑区之间的脑功能连接明显减弱,与前述气虚血瘀表征相一致。结论:CCI模型小鼠与临床气虚血瘀证的体征更为相符。该模型制备方法简单、对动物刺激性小,病理损伤明确。可用于气虚血瘀导致的脑部病理机制的深入探索,并为相关药物研发提供模型基础。

    气虚血瘀证慢性脑缺血髓鞘损伤脑功能连接

    基于5-LOX/LTB4信号通路探讨PM2 5对大鼠脑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赵安东孙欠欠张嘉豪呼田...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脑肾相关"理论认为,脑与肾生理相系,经络相通,阴阳互应,从"脑肾相关"理论出发,本研究旨在探讨气道吸入不同剂量PM2 5混悬液是否通过激活5-LOX/LTB4通路对大鼠脑、肾组织造成损伤,为中医脑肾相关理论生物学基础和中药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M2。5 7。5、15、30 mg/kg染毒组,每组6只。染毒组通过气管滴注相应剂量混悬液1 mL/kg,6天滴注1次,持续3个月,正常对照组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滴注期间每日记录大鼠生理状况。末次滴注完成后,禁食12 h,取材后,以肾脏组织病理切片、24 h尿量、尿常规及血清肾功能指标BUN、SCR评估肾脏功能损伤情况;以脑组织病理切片、脑血流量反应脑组织损伤情况;以血清中IL-1β、IL-6、TNF-α、IL-10、TGF-β1含量及脑、肾组织5-LOX蛋白和LTB4表达情况反应PM2 5是否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并激活5-LOX/LTB4信号通路对大鼠脑、肾组织造成炎性损伤。结果:滴注不同剂量PM2 5混悬液后,模型对照组大鼠毛色均出现暗淡发黄且摄食、体质量下降等情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对照组大鼠脑、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其中PM2 515、30 mg/kg组大鼠尿量、血清BUN、SCR含量显著升高(P<0。01);各染毒组大鼠脑血流量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0、TGF-β1显著下降(P<0。01);脑、肾组织中5-LOX、LTB4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PM2。5吸入可造成脑、肾组织损伤,机制可能是由于PM2 5进入机体激活5-LOX/LTB4信号通路表达,引起脑、肾的炎症反应,导致脑肾损伤。

    PM2.55-脂氧合酶白三烯B4脑肾损伤炎性损伤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合并肌少症发病机理研究

    王淳谭婉莹赵丰娟邓江婷...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合并肌少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其相关机理至今没有得到系统阐明。本文拟通过动物模型揭示NASH与肌少症之间内在联系,为临床和新药研发提供研究工具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以血液、肝脏及肌肉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学观察评价考察去势手术、地塞米松在小鼠肌少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切除睾丸可使小鼠肝脏和肌肉指数显著减少,僵立时间明显延长,血清TBA、TG、LDL-C及Glu含量显著升高,肝脏TG及TC含量、肌肉MDA、TG及LDH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ALT和AST活力下降(P<0。05或P<0。01)。切除卵巢可使小鼠肌肉指数减少、僵立时间延长、肝脏羟脯氨酸及肌肉丙酮酸含量显著增加;长期大剂量注射地塞米松可引起小鼠肌肉指数显著减少,肌力明显减弱,血清ALT活力、TG、TC、HDL-C、LDL-C、Crea含量明显升高,肌肉TG含量以及肝脏TG、TC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糖原含量降低(P<0。05或P<0。01);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可使去势小鼠发生相似的NASH伴肌少症样改变,但其肌肉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性激素降低与地塞米松在雄性动物NASH伴肌少症的形成中具有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NASH合并肌少症是NASH的全身反应,其发生、发展与机体胰岛素抵抗、性激素水平以及蛋白质、脂质新陈代谢水平密切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地塞米松雄激素雌激素肌少症小鼠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白内障动物模型分析

    罗茂丽朱飞鹏康乐谢逸轩...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白内障(cataract)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人类的视力健康。为了进一步了解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获得有效防治方法,本文基于白内障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诊断标准及动物模型评价指标,整理出可供参考的动物模型。结果发现白内障动物模型多是以西医为主的单病因模型,造模结果与临床诊断标准的吻合度普遍偏中。最常使用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模型和半乳糖诱导模型,与白内障中医肾虚证候吻合度高,被广泛用于中西药筛选、药物评价和机制研究。其次复合因素模型成模时间短,成功率高,经常用于病因学和疾病的基础研究。但目前没有中医指导的白内障证候模型,病证结合模型少,模型评价指标与中西医临床诊断指标差别大。本文分析了白内障动物模型特点及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为制备出具有可行性、科学性的白内障中西病证结合模型提供参考。

    白内障动物模型中西医诊断病证结合权重指标链脲佐菌素半乳糖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靶向lncRNA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解娅娅沈影唐茂艳刘少璇...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且不具备蛋白质编码作用的RNA。目前发现,lncRNA可通过调控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细胞凋亡、耐药细胞敏感性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等多种过程参与OC生命进程,了解lncRNA对揭示OC发生机制和挖掘肿瘤治疗新靶点至关重要。近年来,中药抗OC因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国内外多项研究均发现其可以靶向多种lncRNA以达到影响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目的,而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被认为在此过程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相关机制尚未有统一定论。笔者通过检索几个数据库,对中药及其多酚类、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调控lncRNA抗OC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发现其均可通过靶向不同的lncRNA进而调控OC生长、细胞凋亡或耐药细胞敏感性等,这不仅为中药在OC治疗中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运用推广提供依据。

    中药长链非编码RNA卵巢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百令胶囊"补肺益肾"功效相关现代应用研究进展

    张慧文何梓雯高速吕圭源...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名贵补虚药,从《本草备要》载"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至现行《中国药典》载"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等,历代中医典籍多有相关论述。百令胶囊是由冬虫夏草菌丝体低温发酵制成的菌粉胶囊,与天然冬虫夏草成分相似,传统"补肺益肾"功效明确。故重点围绕该功效对其肺部、肾脏、生殖系统和甲状腺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以及主要活性成分进行综述,并进一步分析了百令胶囊的开发现状、研究局限及应用前景,以期为拓展百令胶囊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可能的参考。

    百令胶囊补肺益肾临床药理学

    "探微索隐"脾肾阳虚证及其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张佳伟翟文生李冰高旭光...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微索隐"在现代医学中是指通过微观指标探索隐潜的证候功能态。脾肾阳虚证是一种存在多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常见证候,构建动物模型是研究脾肾阳虚证的重要手段。目前该证模型制备方法分为病理造模和病因造模两类,主要包括激素联合中药泻下法、类甲减造模法、手术去势造模法及中药泻下联合辅助刺激造模法。其中中药泻下联合辅助刺激造模法最具发展前景,中药泻下多选用冰番泻叶或大黄水煎液灌胃,辅助刺激以直肠扩张法或母婴分离法造模最优。笔者系统地整理脾肾阳虚证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相关文献,发现近期对该证候的研究仍以病证结合研究为主,单纯对证候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开展,为今后脾肾阳虚证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脾肾阳虚动物模型探微索隐微观辨证代谢组学基因组学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藏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李敏郎吉瑞李延芳陈蓉...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代谢性疾病。而藏医药在痛风治疗中有千百年的经验,其中也涌现出许多广泛使用、疗效确切、副作用低的藏成药、单味藏药和藏医药特色疗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整理出当前藏医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应用、药理与临床研究,分析并总结其用药特点与药理机制,为抗痛风藏医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藏医药痛风高尿酸血症临床应用药理学特色疗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