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异甘草素通过hsa_circ_0027107/miR-651-5p/FOXN2轴抑制肺腺癌的恶性进展

    苏鑫孔文月朱英泽黄兰香...
    93-98,后插19-后插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irc_0027107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同时探究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通过hsa_circ_0027107对肺腺癌的影响.方法 肺腺癌基因芯片筛选出显著高表达的hsa_circ_0027107,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肺腺癌患者及健康人血浆中,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hsa_circ_0027107的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检测hsa_circ_0027107在肺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A549和H1299,采用CCK-8和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评估hsa_circ_0027107 在肺腺癌中的功能;通过 miRanda、TargetScan 数据库预测 circ_0027107 下游的 miR-651-5p,与miRDB、miRTarBase、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651-5p下游蛋白FOXN2,双荧光素酶基因实验报告确定circ_0027107与miR-651-5p、miR-651-5p与FOXN2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相关功能实验验证.结果 肺腺癌基因芯片结果显示环状RNA hsa_circ_0027107差异表达明显,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肺腺癌患者组织中hsa_circ_0027107的平均荧光强度为低于癌旁组织,miR-651-5p的平均荧光强度为高于癌旁组织,hsa_circ_0027107的低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核质分离结果显示hsa_circ_0027107、miR-651-5p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过表达hsa_circ_0027107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过表达miR-651-5p可逆转circ_0027107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同时,发现在NCL-H1299、A549中FOXN2表达降低,敲低FOXN2可逆转miR-651-5p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研究发现ISL能够明显促进Hsa_circ_0027107的表达,并明显抑制体外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功能实验也证实敲低Hsa_circ_0027107的表达能够拯救ISL对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结论 肺腺癌组织、细胞、血浆中hsa_circ_0027107低表达,hsa_circ_0027107通过调控miR-651-5p作用于FOXN2抑制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表型,ISL通过hsa_circ_0027107抑制肺腺癌的恶性进展.

    肺腺癌异甘草素人环状RNA-0027107miR-651-5pFOXN2

    基于"肝-脾"代谢免疫对话探究慢性心理应激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科学内涵

    钟悦王志宇郑轶枫王能...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周围的组织、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共同形成的"肿瘤微环境"促进了肿瘤的增殖与侵略,从而增加了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死亡.目前研究表明慢性心理应激可通过调控代谢和免疫功能影响肿瘤微环境,进而诱导肿瘤进程.中医情志致病可致脏腑失调,其中肝脾失调是肿瘤微环境形成的核心病机.基于中医"情志致病"理论,从"肝-脾"代谢免疫层面系统探讨了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的科学内涵,深入探索情志失调所致肿瘤微环境的肝郁和脾虚本质,从而揭示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为进一步阐述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为情志致癌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慢性心理应激肿瘤微环境情志致病肝郁脾虚

    通窍活血汤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研究进展

    李东东陈晶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VCID)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挖掘与研究可以阻止疾病进展的有效干预方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医"瘀血理论"对健忘、精神异常等认知减退症状有丰富、明确的论述.通窍活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具有活血化瘀、通窍活络之功效,其原书所载治疗症目十三条,主要治疗头目、官窍等因血瘀引起的病证.通窍活血汤因其临床疗效确切、组方精妙,在当代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通窍活血汤可以通过调节炎症、自噬、凋亡、氧化应激等途径改善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退行性改变发挥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通过查阅文献,综述近年来通窍活血汤及其加减化裁方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上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进展,为其更广泛地研究提供支持.

    通窍活血汤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综述

    论脉象与针刺得气效应的相关性要素

    迟爽吕琴张颖刘晓亭...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脉象不仅是针刺治则及选穴的主要依据,且能有效反映施针后是否具有得气效应及判断疗效,贯穿疾病诊疗始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在着重强调脉象与针刺的得气相关性的前提下,将二者与"神"和"气"的功能相关联,并结合现代临床试验以及现代生物学研究依据进行结合讨论,通过探讨针刺与得气效应的要素考究、关键要素分析及现代医学技术的关联对应,为揭示脉象与针刺得气效应之间的密切联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未来临床方面的展望.

    脉诊针刺得气相关性

    金钱草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杨蒙恩李彦冉葛君玺秦格...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钱草含有黄酮类、苷类、鞣质、挥发油、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利胆利尿、排石、抑菌、抗炎、抗感染等药理作用,且中药种质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概括了金钱草当前的质量控制现状,并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概念从植物名称关系、药用配伍、传统功效、传统药性、可预测化学成分、新的功效、不同产地等7个方面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可将绿原酸、芦丁、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等化学有效成分作为金钱草的质量标志物的预测成分,以期为金钱草的质量控制研究及建立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金钱草质量标志物质量控制

    基于心力衰竭"脾-线粒体-心"轴探讨"心受气于脾"的理论内涵

    谢抗李春王勇王伟...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经》中载"心受气于脾",心脏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脾脏功能密切相关.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动力室",为心脏和人体提供能量,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功能相似.多项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脾虚证患者中线粒体形态、结构、功能等出现异常,且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中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脾-线粒体-心"轴之间交叉相关,轴系失衡则影响心衰等心系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恢复"脾-线粒体-心"轴平衡在心衰防治中至关重要.运用中医疗法心脾同调,从平衡"脾-线粒体-心"轴入手,调控线粒体功能,可以显著改善心衰患者及动物模型中的心脏功能,恢复心脏能量代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基于现代医学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对"脾-线粒体-心"轴进行阐释,进一步探讨了"心受气于脾"的理论内涵,为今后从脾及线粒体功能论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证据与思路.

    "脾-线粒体-心"轴心受气于脾心力衰竭"脾-线粒体"轴"线粒体-心"轴

    基于"痰湿不孕"探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李佳王亚男吴兆利丛培玮...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古代中医"痰湿不孕"理论的阐释,探讨痰湿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从中西医角度,深入阐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认为"窠囊之痰"的产生是多囊卵巢形成的特征表现,痰湿阻塞胞宫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关键.痰湿可引发卵巢多囊样的改变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调控失常,造成机体激素代谢紊乱、糖脂异常,并且诱导氧化应激,同时激发铁死亡.上述机制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胞宫生殖功能,卵泡发育障碍,最终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

    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不孕发病机制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魏江霞李越峰杨秀娟李硕...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归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重要的生物活性,目前国内外就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当归入药自古就有全归、归头、归身、归尾之分,且功效各有侧重,即"头止血、身养血、尾活血、归和血".现代研究也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揭示了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就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开展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从自噬机制探讨眼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何树诺马贤德徐畅赵甲秀...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噬是经典的细胞死亡途径,在缺血、缺氧、营养物质匮乏等应激条件下被激活,适度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细胞内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超出细胞承受程度的自噬则会导致细胞死亡,自噬在细胞生存、分化、发育及内环境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眼针可以通过抗细胞凋亡、抗内质网应激、抗氧化应激等通路调节自噬机制,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NCBI数据库从建库到2023年12月7日有关CIRI激活自噬的文献,结合眼针防治CIRI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CIRI与自噬之间机制及其在眼针防治CIRI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科研及临床推广眼针治疗提供依据.

    眼针自噬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甘草对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

    林芳芳刘维卡玉秀岳青云...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公藤是中医治疗风湿性疾病常用的中草药,对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主的风湿性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的不良反应使得该药的使用受到限制.甘草是中医传统的解毒药物,以甘草对雷公藤治疗RA为例,通过对近些年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甘草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应答以及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对雷公藤治疗RA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既往尚未有综述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希望通过综述,能为安全使用雷公藤及其相关制剂提供技术参考,为RA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对复方的研究和新药的研发提供思路.

    类风湿关节炎甘草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