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情志应激促进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洋吴燕萍罗祥梁磊...
    144-152,后插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志应激与多种疾病的"易感性"相关,肿瘤的发展转移受情志因素的影响明显.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析了情志应激诱导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的气血紊乱状态对癌毒转移扩散的影响;介绍了常用的情志应激模型并讨论其优点和不足,以期更好地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来研究情志应激导致的机体病理变化.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综述了情志应激对肿瘤转移影响的现代生物学调控机制,涉及多靶点和复杂机制,其中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发挥关键作用.持续激活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导致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等激素的释放及其受体的激活,进而改变了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不仅如此,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应激激素也能够通过作用免疫系统,影响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同时,情志应激诱导的氧化应激状态和肠道菌群失调等,也能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和炎症反应,从而加剧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和转移.旨在深入研究情志应激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为发掘中医药治疗肿瘤靶点和策略提供参考.

    情志应激慢性应激脂质过氧化肿瘤转移综述

    基于"脾脑相关"理论探讨从脾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理论基础

    陆霖峰周雯王钰战丽彬...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中医"脾脑相关"理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es-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DACD)的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出发,阐述从脾论治DACD的依据和策略.DACD其病因病机复杂,病位在脑,与多脏相关,但根于脾脏.脾气亏虚,脑髓失充,痰蒙清窍,湿瘀阻络是脾功能失司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补脾健脾应当贯穿于DACD治疗的全过程.基于"脾脑相关"理论,对脾脏和脑的生理功能、病理过程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脾脑相关联角度揭示DACD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并阐释"脾脑相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内涵.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脾脑相关"理论从脾论治理论探讨

    红芪品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谭雪艳李成义梁婷婷强正泽...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芪药用价值突出,其品质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传统及现代红芪的品质评价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综述.结果显示,红芪的质量控制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在红芪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农药残留、二氧化硫及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以及红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面未作出明确规定,应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规范.另外,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贮藏等方面均对红芪品质有一定影响.未来应当明确和规范红芪的种植、采收以及加工技术,保证饮片质量的稳定性.对上述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进一步完善红芪质量标准和红芪品质评价体系,为红芪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支撑.

    红芪品质影响因素有效性安全性

    肉苁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徐万爱杨丹阳吴静雨陈雨迅...
    16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肉苁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一味补益药,具有补肾壮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作用.主要化学成分有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木脂素及其苷类、多糖类、核苷、氨基酸及含氮类化合物、单萜类及有机酸类成分,具有补肾、保护肝脏、润肠通便、抑制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活性.就肉苁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肉苁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生脉散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莫惠晴丘琴覃春萍李鹏飞...
    17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脉散为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现代临床上生脉散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还有抗休克及抗肿瘤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生脉散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概念对生脉散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酮A等成分可作用生脉散的质量标志物,为生脉散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生脉散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标志物质量控制

    从肝胃体用分治探析叶天士治疗胃脘痛(肝胃不和型)之特色

    郭若涵陈港金李妍佳汪红兵...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名医叶天士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认识独到、治法井然,尤其重视肝木克犯胃土的因素,强调"夫肝风内扰,阳明最当其冲犯""风木过动,致阳明日衰"等.已有医家对叶氏治疗肝气犯胃证或胃脘痛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但侧重于对用药数据的分析,理论方面的论述篇幅相对较短、内容涵盖不全面.故通过对叶氏胃脘痛、木乘土医案的研读,提出叶氏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治疗特色——强调从肝胃之体用分治.具体表现在:①胃之体用方面,强调脾胃分治,认为"胃腑以通为补",反对芪术壅补,擅仿大半夏汤之法通降阳明;他提出肝气裹挟阴浊上逆,是导致胃脘痛急性发作的关键,即急则治其标;而当胃体不足时,宜用味薄药物清养胃阴,以平肝木之侮,最忌辛香温燥耗散胃体.②肝之体用方面,叶氏擅用金铃子散清泄肝经气血分郁火;擅用桑叶、丹皮清透肝经风火、两和气血;若下焦肝肾阴亏影响胃腑,则重在填补下焦,甚则应用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髓;若久病入络,叶氏则强调运用辛润入血通络之品疏通络脉郁滞.总之,叶氏擅长应用养肝体以平郁逆、和胃降痰、扶土制肝、寒热并用等方法,临证经验丰富、见解老道,针对其治疗特色进行阐述,以期对指导现今临床有所裨益.

    叶天士胃脘痛体用关系肝气犯胃

    益肾逐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赵书晓李峰宁鑫郑仿...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益肾逐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4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中药外敷组与益肾逐瘀汤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托特罗定)治疗,中药外敷组在托特罗定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贴于神阙关元穴,益肾逐瘀汤组在托特罗定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联合益肾逐瘀汤浓缩丸剂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尿量(urine vol-ume,V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膀胱活动过度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score,OABSS),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prostatic exosomal potein,PSEP)、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high blood vis-cosity,HBV)、全血低切黏度(low blood viscosity,LBV)]和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的水平.结果 常规药物组、中药外敷组与益肾逐瘀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90.00%(27/30)、96.67%(29/30),益肾逐瘀汤组显著高于常规药物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Qmax、VV均显著升高,并且益肾逐瘀汤组显著高于常规药物组、中药外敷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IPS、OABSS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益肾逐瘀汤组显著低于常规药物组、中药外敷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PSEP、HBV、LBV、LH水平均显著下降,T水平显著升高,益肾逐瘀汤组PSEP、HBV、LBV、LH水平显著低于常规药物组、中药外敷组,T水平显著高于常规药物组、中药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逐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满意,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改善患者血流流变学、促进性激素水平处于平衡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益肾逐瘀汤中药外敷托特罗定

    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G-17、PG Ⅰ、PG Ⅱ水平分析

    刘兵钱小情李丽乐王健...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以及胃泌素 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 Ⅰ(pepsinogen Ⅰ,PG Ⅰ)、胃蛋白酶原 Ⅱ(pepsinogen Ⅱ,PG 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Hp阳性CAG患者总共98例进行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9例归纳到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余下49例归纳到观察组(于前组基础上加以半夏泻心汤),比较两组疗效、Hp根除比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G-17、PG Ⅰ、PGⅡ水平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和Hp根除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G-17、PG Ⅰ、PG 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G-17、PG Ⅰ、PG 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对Hp阳性CAG患者疗效理想,能提高其Hp根除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G-17、PG Ⅰ、PG Ⅱ分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用.

    半夏泻心汤幽门螺杆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积分

    补骨脂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王芳王雯何晓劲郑强霞...
    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补骨脂作为一种温肾助阳的优质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它的加工处理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炮制技术和产品种类颇多,《雷公炮炙论》首次记录了其炮制技术.补骨脂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香豆素类、单萜酚类、苯并呋喃类和其他类别,具抗癌、抗炎、抗骨质疏松、降血糖等活性,有免疫调节、抑菌和保护心血管等作用.近年来,临床上使用补骨脂及其制剂的患者会出现肝、肾和生殖毒性等不良反应,研究表明,补骨脂苷、补骨脂酚、补骨脂素等是补骨脂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不同炮制方法会不同程度地改变补骨脂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不良反应.从补骨脂的炮制历史沿革到现代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梳理,旨在为补骨脂炮制机理、药效与毒性物质基础以及后续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补骨脂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

    参术健运调气汤联合化疗对晚期脾虚气滞型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吕星旺魏洁
    200-203,后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参术健运调气汤联合化疗对晚期脾虚气滞型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医院接诊的88例晚期脾虚气滞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卡培他滨+奥沙利铂(oxaliplatin,XELOX)化疗]和观察组(44例,XELOX化疗+参术健运调气汤).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统计化疗结束6周后的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的骨髓抑制情况、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水平,统计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主症、次症评分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较低(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YFRA21-1、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YFRA21-1、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YFRA21-1、VEGF低于对照组(P<0.05).88例患者中共失访3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随访率96.59%.观察组死亡18例,1年生存率为59.09%;对照组死亡29例,1年生存率为34.09%;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2.898,P<0.05).结论 参术健运调气汤联合化疗应用于晚期脾虚气滞型食管癌可以缓解症状,临床疗效优越,可有效调节肿瘤相关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参术健运调气汤脾虚气滞型食管癌免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