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胆汤联合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研究

    王鸽翔朱丞刘义陈秋红...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温胆汤联合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 选取310例被确诊为强迫症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参考组155例使用氯丙咪嗪进行治疗,研究组155例使用温胆汤联合氯丙咪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每组脱落5例,按每组150例进行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考组76.33%,不良反应率10.67%低于参考组2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Y-BOCS、CG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HAMD-24评分、HAMA评分、SFRS评分、PSQ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被确诊为强迫症的患者通过服用氯丙咪嗪、温胆汤联合治疗后,临床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强迫症氯丙咪嗪温胆汤临床疗效安全性

    温阳调肠止泻方对重症监护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邵兴童洪杰陈琨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温阳调肠止泻方对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阳调肠止泻方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变化情况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T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71.67%(P<0.05),研究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肠球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 gA、IgM、CD3+、CD4+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温阳调肠止泻方治疗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改善肠道菌群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显著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中医温阳调肠止泻方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菌群免疫功能

    墨旱莲及蟛蜞菊内酯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马毓赵翔凤杨素文魏君...
    115-119,后插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改变、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骨质病变.目前,西药治疗OP往往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中药治疗OP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以中医理论"肾主骨生髓"为指导,补肾中药常用于临床治疗OP,效果显著.墨旱莲(Ecliptae Herba)为滋补肝肾的传统中药.新近研究表明,墨旱莲及其主要成分蟛蜞菊内酯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对墨旱莲及蟛蜞菊内酯防治OP的骨形成、骨吸收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墨旱莲及蟛蜞菊内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借鉴.

    墨旱莲蟛蜞菊内酯骨质疏松分子机制信号通路

    半夏白术天麻汤通过Ang Ⅱ/TGF-β1/smad通路干预合并血脂异常自发性高血压病大鼠心肌纤维化

    英哲铭宋囡曹媛贾连群...
    120-123,后插15-后插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通过调控AngⅡ/TGF-β1/smad通路对高脂喂饲的自发性高血压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只Wistar-Kyoto(WKY)大鼠和48只自发性高血压病大鼠(SHR),将SH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WKY-ND)、高血压病组(SHR-ND)、高脂高血压病组(SHR-HF)、半夏白术天麻汤低(BDL)、中(BDM)、高(BDH)剂量组和西药(Telmisartan)组.所有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给予WKY-ND组和SHR-ND组大鼠普通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造模成功后,给予WKY-ND组、SHR-ND组和SHR-HF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药物干预12周.之后进行大鼠心肌组织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采用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Ang Ⅱ、IL-6、TNF-α、NO、ox-LDL、LOX-1、ROS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α-SMA、Col Ⅰ、Col Ⅲ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TGF-β1、p-smad2、p-smad3、MMP2、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Masson染色显示,给药后心肌细胞大小更均匀,形态更完整,细胞核清晰,胶原纤维面积减少,以半夏白术天麻汤高剂量组给药后改变更为明显;与SHR-ND组相比,SHR-HF组大鼠血清中AngⅡ、IL-6、TNF-α、ox-LDL、LOX-1、ROS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与SHR-HF组相比,各给药组Ang Ⅱ、IL-6、TNF-α、ox-LDL、LOX-1、ROS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与SHR-ND组相比,SHR-H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ol Ⅰ、Col Ⅲ、α-SM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SHR-HF组相比,各给药组ColⅠ、Col Ⅲ、α-SM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SHR-ND组相比,SHR-H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smad2、p-smad3、MMP2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IMP1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SHR-HF组相比,BD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TGF-β1、p-smad2、p-smad3、MMP2显著降低,TIMP1显著升高.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可通过调节Ang Ⅱ/TGF-β1/smad信号通路,影响高脂喂养SHR大鼠心肌纤维化.

    半夏白术天麻汤自发性高血压病大鼠心肌纤维化血脂异常TGF-β1/smad通路

    茱萸丸调控TMA/FMO3/TMAO通路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抗动脉粥样硬化

    宋玮梁清芝张钟艺沈涛...
    124-129,后插20-后插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研究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47只ApoE-/-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10只,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各9只,阿托伐他汀钙组10只,以同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30.54、261.08、522.16 mg·kg-1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10.40 mg·kg-1灌胃,每日1次,各组小鼠共灌胃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蛋-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生化法检测肝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HPLC-MS/MS)检测血浆三甲胺(TMA)、氧化三甲胺(TMAO)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肝脏中二甲基苯胺单加氧酶3(FMO3)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脏FMO3、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ATP结合盒转运子G5抗体(ABCG5)、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和细胞色素P4507A1(CYP7A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HE染色可见主动脉内膜大面积增厚,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严重;血清中ox-LDL、MCP-1、VCAM-1、ICAM-1升高;肝脏TC、TG、LDL-C升高;血浆中TMA、TMAO水平升高;以及肝脏中FMO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ABCA1、SR-B1、ABCG5、ABCG8、CYP7A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HE染色随着茱萸丸浓度的增加,斑块富集区域逐渐缩小,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降低;血清中ox-LDL、MCP-1、VCAM-1、ICAM-1降低;肝脏TC、TG、LDL-C降低;血浆中TMA、TMAO水平降低;以及肝脏中FMO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BCA1、SR-B1、ABCG5、ABCG8、CYP7A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 茱萸丸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MA/FMO3/TMAO脂代谢通路,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和分解有关.

    茱萸丸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逆向转运TMA/FMO3/TMAO脂代谢通路

    《中华中医药学刊》刊文特征与热点分析

    熊玲珠符瀚文陈如欣章新友...
    130-134,后插23-后插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022年所刊文的内容特征与热点,以期为《中华中医药学刊》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运用CiteSpace、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工具,从刊文量、研究者、研究机构、刊文主要关键词、刊文热点主题、刊文研究趋势等,进行多维视角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年刊文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刊文质量显著提升;研究者之间连线较为密集;研究者群体相对稳定.结论 刊文研究者合作关系相对紧密;呈现以高校及其附属医院为核心研究者群体特征;中西医结合、中药现代化和针灸治疗现代化三大主题,是《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022年的研究热点.

    中华中医药学刊特征热点分析

    过敏煎通过IgE/FcεR Ⅰ途径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改善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高娟陈桂芳谭伟张洁...
    135-140,后插25-后插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过敏煎改善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meth-yl sulfoxide,DNCB)反复刺激皮肤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模型,给予氯雷他定片及过敏煎低、中、高剂量(1.32、2.64、5.28 g/kg)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IL-4、IL-13水平,IHC法测定皮损组织中IL-4、IL-13的表达水平.体外运用anti-DNP-IgE/DNP-HSA诱导RBL-2H3细胞复制脱颗粒模型,MTS法检测过敏煎对RBL-2H3活力,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β-hex酶释放率,Histamine、LTB4、IL-4、IL-13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Histamine、IL-4、IL-13mRNA 表达,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p-ERK/ERK、p-JNK/JNK、p-p38/p-38 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过敏煎各剂量组显著减轻AD小鼠血清总IgE、IL-4、IL-13水平(P<0.05,P<0.01),减轻AD小鼠皮损组织中IL-4、IL-13表达.明显下调RBL-2H3细胞脱颗粒后β-Hex酶释放率(P<0.05,P<0.01)和Histamine、LTB4、IL-4、IL-13 水平(P<0.05,P<0.01),显著减少细胞 Histamine、IL-4、IL-13mRNA 表达(P<0.01)和 p-ERK/ERK、p-JNK/JNK、p-p38/p38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过敏煎通过调控Th2型反应和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特应性皮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IgE/FcεR Ⅰ途径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过敏煎特应性皮炎IgE/FcεR肥大细胞脱颗粒

    针刺、穴位埋线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炎症因子IL-4、IL-6、IL-10的影响

    孔凡盛周围庄晟坚李佩佩...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针刺、穴位埋线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2022 年 6 月医院诊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穴位埋线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炎症因子IL-4、IL-6、IL-10水平变化,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1%、84.9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IL-4、IL-6、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4、IL-6水平均显著下降,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IL-4、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RQLQ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RQLQ鼻部症状、眼部症状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3%、5.6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穴位埋线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显著,并且能够显著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及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保证良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过敏性鼻炎针刺穴位埋线疗效炎症因子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补肾活血方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及其防治大鼠骨质疏松症机制研究

    许旻鸣楼红侃高麟超金甬...
    144-150,后插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表明微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和Kruppel样因子10(Kruppel-like factor10,KLF10)调控骨质疏松症的进程.研究旨在探讨miR-26b/KLF10信号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的机制.方法 流失鉴定分离的大鼠BMSCs,不同剂量的补肾活血方处理BMSCs,检测其[1-2]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茜素红染色检测BMSCs的成骨分化潜能.qPCR检测不同剂量的补肾活血方处理BMSCs后,miR-26b 和 KLF10 的表达水平.mirtarBase 数据库检测 KLF10 mRNA 的 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3'UTR)上是否有miR-26b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26b对KLF10启动子活性的影响.qPCR检测miR-26b/KLF10信号对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查Wnt/β-catenin信号是否被激活.结果 流式分析显示分离的原代细胞大部分是BMSCs.补肾活血方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补肾活血方显著提高了 BMSCs中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和成骨分化的潜能.补肾活血方促进BMSCs中miR-26b和KLF10的表达.在KLF10 mRNA的3'UTR上有miR-26b的结合位点.在BMSCs中,miR-26b抑制KLF10的3'UTR荧光素酶活性.此外,miR-26b 也抑制了 KLF10 的表达水平.CCK8(Cell Counting Kit-8)显示 KLF10 促进 BMSCs 增殖,qPCR 显示 miR-26b显著抑制成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而KLF10能够逆转miR-26b的抑制效应,提示miR-26b/KLF10信号介导了补肾活血方在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中的效应,且补肾活血方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结论 补肾活血方促进BMSCs的成骨由miR-26b/KLF10/Wnt/β-Catenin信号轴调控.

    补肾活血方骨质疏松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

    基于UPLC-Q-TOF-MS和多元统计分析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杨丹阳张安然陈雨迅于欢...
    151-157,后插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白术漂制工艺的合理制定及炮制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方法 以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的漂制品(第1、2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用9倍量米泔水各漂12、24 h;第3~5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各漂12、24、48 h,漂洗温度均为26℃)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其化学成分,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5%~30%B;5~14 min,30%~60%B;14~23 min,60%~70%B;23~31 min,70%~95%B;31~32 min,95%~5%B;32~35 min,5%B),柱温 40 ℃,进样量 2 μL,流速 0.3 mL·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并采集质谱数据,扫描范围m/z 50~1 250;利用PeakView 1.2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对照品、chemicalbook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质谱数据通过MarkerView1.2软件归一化处理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差异化合物,分析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漂制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 从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中共鉴别出55个化学成分,包含白术内酯Ⅰ、Ⅱ、Ⅲ等在内的40个共有成分.其中,从白术生品、第1~5阶段漂制品中分别鉴别出了 53、47、49、49、44、46个成分.与白术生品比较,漂制过程中新增了 vitexin和dihydrosyrindine 2个成分,未检测到聚-L-组氨酸、尿苷等 9 个成分,而 9-hydroxy-7-oxo-7H-furo[3,2-g]chromen-4-ylβ-D-glucopyranoside、4-octylbenzoic acid 等 4个成分在漂制过程中呈消失-出现的变化趋势.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18个差异化合物,其中白术内酯Ⅰ、Ⅱ、Ⅲ这3个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漂制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都是生品中为最低,第3阶段漂制品中为最高.结论 漂制辅料(清水和米泔水)和漂制时间是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产生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漂白术饮片若以白术内酯Ⅰ、Ⅱ、Ⅲ为指标性成分和药效成分,则白术合理的漂制工艺为:白术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漂12 h.该实验可为樟帮特色米泔水漂白术炮制科学内涵的阐释提供科学依据.

    白术米泔水漂制过程化学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多元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