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匡海学

双月刊

1002-2406

zyyxxbjb@sina.com

0451-82117809,82195331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中医药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是全国创刊最早,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学术信息综合性刊物之一,为国际连续出版物,国家自然科学Ⅰ类期刊,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动态和成就,及时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刊登继承有新意,发挥有深度,创新有依据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论文,反映各学科临床研究进展及科研成果的综合性文章及探讨中医药发展方向的文章。辟有:学术探讨、理论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进展、中(方)药研究进展、针灸研究进展、临床报道、名医经验、临证体会、中西医结合、制剂研究、实验研究、学术争鸣等栏目,对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的人员及中医药学员、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颇有裨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益肾清利活血方对马兜铃酸Ⅰ诱导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赵思何伟明张傲雪温开智...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益肾清利活血方是邹燕勤国医大师以"肾虚湿瘀"为基本病机的临床验方,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与转录组测序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与靶点.方法: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马兜铃酸Ⅰ(AAⅠ)0.1 mL[5 mg/(kg·3d),AAⅠ溶解在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中]造模,低剂量组灌胃给予益肾清利活血方冻干粉11 g/(kg·d),高剂量组给予益肾清利活血方冻干粉22 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0.3 mL含0.5%羧甲基纤维素钠的PBS溶液,均灌胃30 d.实验结束后留取小鼠血尿和双侧肾脏,测定小鼠血肌酐、尿酸、尿蛋白的水平,进行HE、Masson肾组织染色.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低剂量组各取4只肾脏,通过转录组谱分析其作用机制与靶点,最后通过qPCR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益肾清利活血方各剂量组可以降低AAⅠ小鼠的尿酸、尿蛋白、血肌酐水平;病理染色结果显示,AAⅠ诱导小鼠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的浸润,胶原沉积增多,经益肾清利活血方干预后有明显改善作用.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与低剂量组分析得到的368个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与炎症密切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参与PPAR、谷胱甘肽代谢、脂肪酸降解、IL-17等信号通路,枢纽基因为Ppara、Fabp1、Apoa2、Acox1和Hspa5等37个,qPCR法验证前8个核心基因显示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益肾清利活血方可以保护肾功能,降低肾脏组织中炎症和胶原沉积,转录组分析发现其与脂肪酸代谢、铁死亡、IL-17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

    益肾清利活血方慢性肾脏病转录组学实验验证治疗机制

    牛膝盐炙工艺研究

    张世豪那叶馨东娇娇胡建华...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牛膝最佳盐炙工艺.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以牛膝补肾壮骨的5种有效成分——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人参皂苷R0及竹节参皂苷Ⅳa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设计方法,选择加盐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优化牛膝的盐炙工艺.结果:牛膝盐炙最佳工艺为2%加盐量,炒制温度100℃,炒制时间20 min.结论:所得牛膝盐炙工艺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牛膝盐炙品的质量均一性.

    牛膝Box-Behnken响应面法盐炙有效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基于相似度算法的痛风病因病机演变规律研究

    石晗李园白杨卫彬李宗友...
    18-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利用相似度算法梳理痛风中医病因病机传承发展脉络.方法:采用本体概念相似度比较不同时期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的差异,呈现痛风病因病机认识演变过程.结果:病因病机相似度结果显示,晋南北朝与隋唐的病因病机相似度最高(56%),宋元间相似度最低(28.5%).隋唐以前,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较为集中;宋代以后,医家对该病的认识逐步多元.病因相似度结果显示,宋代前病因认识的相似度较高,宋以后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平稳.宋代前医家对痛风病因的认识以外感为主,主要是外感风寒湿邪;宋代后出现包括阳虚、阴虚、内热、内湿、痰饮和血瘀等内伤病因的论述,以及饮食内伤诱因;元代出现气滞记载;至明清时期,医家对痛风的病因认识更深入具体,主要以内热、血虚、气虚为主,气滞、血瘀、阴虚、内生湿邪次之.病位相似度结果显示,明代之前朝代间病位相似度为0,明清间病位相似度48.1%,总体以围绕肝、肾、脾、胃的脏腑辨证为多.结论:痛风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脾肾虚为本,湿热痰瘀、血热气滞为标,常因外感或饮食内伤诱发.本文利用文本相似度算法,串联出痛风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演变过程,证明方法在探索中医理论演变规律方面具有可行性.

    本体相似度痛风病因病机演变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利咽方治疗慢性咽炎的机制

    曹雅岚李淑坤黄一平顾晓娜...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利咽方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收集利咽方中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收集慢性咽炎的相关靶点,然后通过Venny和STRING网站得到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并采用Tongg氨水直接喷雾法建立大鼠慢性咽炎模型对上述网络药理学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共收集利咽方中141个活性化合物和205个作用靶点以及1 950个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112个靶点,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分析得到IL-6、TNF和IL-β等重要靶点.KEGG通路显示,与利咽方治疗慢性咽炎关联度较高的通路为癌症相关通路.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利咽方的治疗作用生物过程主要涉及无机物反应;细胞组分主要涉及膜筏、细胞器外膜、囊腔等位置;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DNA转录因子结合等功能.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利咽方能有效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水平,降低大鼠咽喉黏膜组织中TLR-4、NF-κBp65及磷酸化I-κBα蛋白水平.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利咽方的有效成分及其治疗慢性咽炎的潜在靶点,同时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利咽方可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治疗氨水诱导的大鼠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利咽方网络药理学TLR-4/NF-κB信号通路

    益肾调经方调控PI3K/Akt通路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卵巢功能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金国钰杨春润何静盖敏雪...
    34-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益肾调经方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在60只动情周期正常的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导POI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4 d.灌胃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动情周期、卵巢指数、性激素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结构,RT-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组织中PI3K、Akt、Bcl-2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00 1),动情周期延长(P<0.000 1),卵巢指数明显下降(P<0.000 1),E2、AMH水平下降(P<0.000 1,P<0.001)、FSH、LH水平升高(P<0.000 1),模型组PI3K、Akt及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0 1,P<0.001),Bax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0 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一般状况明显改善,体质量出现不同程度增长(P<0.05,P<0.001,P<0.000 1),动情周期缩短(P<0.000 1),卵巢指数升高(P<0.000 1),E2、AMH水平升高(P<0.000 1,P<0.01),FSH、LH水平降低(P<0.01,P<0.001,P<0.000 1,),PI3K、Akt及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01,P<0.000 1),Bax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00 1),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最佳.结论:益肾调经方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从而达到改善POI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目的.

    益肾调经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I3K/Akt通路凋亡

    解郁联合刺络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

    史宝睿苏金峰李富震潘国雄...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导致心火无肾水制约上炎扰神.木与土之间生克失常,土虚木承或土实侮木,而肝失条达,情志失常.又因该病病程久,多伴胃腑阴络瘀滞,血络之热上扰神志,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焦虑、抑郁状态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应以解郁通络为治则.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脾胃本差,通络之品又多有走窜伤胃之弊端,因此本文论证了皮和胃、肠之间存在的联系,提出以刺络法代替通络药物,临床上以解郁法复气机升降,配合刺络法通络散瘀,可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

    慢性萎缩性胃炎焦虑刺络法张福利

    健脾祛湿解毒方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

    谢雅贞刘海红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祛湿解毒方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脾虚湿热型宫颈HR-HPV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口服健脾祛湿解毒方,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HR-HPV转阴率、临床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HR-HPV转阴23例,对照组HR-HPV转阴14例,观察组HR-HPV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31/34),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24/3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解毒方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能明显改善脾虚湿热型宫颈高危HR-HPV感染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有效清除持续感染的HR-HPV,临床疗效较好.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健脾祛湿解毒方治未病湿

    温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李东洋陈小永庞欣欣张鸽...
    52-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温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证的效果及其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证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温肾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畏寒肢冷、面浮肢肿、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腰膝畏寒和脘腹胀痛)、肾功能相关损伤指标(24 h Pro、BUN、Ccr和GFR)及肾纤维化相关指标(CTGF、CIV、PCⅢ和BMP-7)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1%(37/4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4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畏寒肢冷、面浮肢肿、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腰膝畏寒和脘腹胀痛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Pro、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cr、GFR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TGF、CIV及PC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MP-7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汤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显著抑制肾脏纤维化.

    温肾汤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纤维化

    通脉复智方治疗首发脑梗死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游毅朱乐萍叶果馨刘笑迎...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通脉复智方早期干预首发脑梗死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首发脑梗死VCIND患者68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通脉复智方颗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安慰剂,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电位的潜伏期与振幅、MoCA量表、MMSE量表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MoCA量表、MMSE量表、P300振幅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中医证候评分、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8.24%(30/34),优于对照组的52.94(1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CA量表评分有效率为88.24%(30/34),优于对照组的50%(17/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复智方能有效改善首发脑梗死VCIND,对首发脑梗死认知功能有早期干预作用.

    缺血性卒中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P300

    宏观调态结合微观打靶辨治结直肠癌肝转移

    沈鑫玲彭海燕
    62-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伴发肝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结合中医药治疗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态靶结合"理论的辨证组方思想是将中医传统辨证思维与现代医学科技成果结合,将宏观"调态"和微观"打靶"有机结合.本文在"态靶结合"辨治理论的指导下,从宏观上辨别早期态、中期态和晚期态,根据不同"态"确立针对性的调治法则,同时在微观上辨病靶、症靶及标靶,依此选定靶方并精准结合辨靶用药,通过"态靶结合"、标本同治,构建结直肠癌肝转移中西医结合辨治新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结直肠癌(肠癌)肝转移中医药态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