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牧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牧业
现代牧业

阴天榜

季刊

1008-3111

zzmzxuebao@163.com

0371-65765195

450011

河南省郑州市北林路16号

现代牧业/Journal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教学科研人员在动物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经济贸易的基础研究,综合评述及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教学科研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畜牧业生产化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疆沙漠环境下三种绵羊的抗逆性基因研究

    邢子豪孔令锋彭玉薇李子翾...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全基因组高密度SNP芯片技术,针对策勒黑羊、和田羊和多浪羊进行耳组织采集、DNA提取、基因组芯片制作等,通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法进行基因组选择性清扫,分析寻找三种绵羊品种抗逆性相关基因.研究发现,共获沙漠环境抗逆性相关的候选基因有 1 057 个,对其进行GO和KEGG分析,并利用STRING进行蛋白网络分析,发现具有抗逆性相关的基因有64 个,例如,IL20Rβ、LEPR、SCG2、PTPRO、KLF5、KLF12 等.通过基因组选择性清扫技术在南疆绵羊品种中寻找到 1 058 个相关环境适应性的候选基因,为南疆绵羊的引种和改良提供参考,并为解析南疆绵羊品种在沙漠环境下抗逆性机制提供参考.

    绵羊抗逆性南疆沙漠环境选择性清扫核苷酸多态性PI值

    SLCO1B3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蛋壳颜色分析

    万火福冯显钤黄丽吴亮...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对 162 只健康的卢氏绿壳蛋鸡不同产蛋期内蛋壳颜色变化、SLCO1B3 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甲基化状态、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以期揭示产蛋的颜色深浅变化的分子机制,为生产中蛋壳颜色一致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NR色差计、qRT-PCR和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对该批鸡在不同周龄(25~65 周龄)所产蛋的蛋壳颜色、SLCO1B3 基因相对表达量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产蛋周龄延长,蛋壳颜色逐渐变浅;SLCO1B3 基因表达程度与蛋壳颜色显著正相关,而其甲基化程度与其表达量及蛋壳颜色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蛋壳颜色会随着卢氏绿壳蛋鸡产蛋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淡,该改变与SLCO1B3 基因表达量的减少以及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增加密切相关.

    SLCO1B3基因SLCO1B3甲基化蛋壳颜色基因表达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E蛋白真核表达及遗传进化分析

    江乐高佳龙玉山·艾合麦特乃斯如拉·麦麦提明...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毒株的E蛋白进行真核表达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为下一步探索E基因在PDCoV的生物学特性和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试验基础.本研究以PDCoV-HNZMD的RNA为模板,扩增PDCoV E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并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E.之后转染HEK-293T细胞,采用IF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了PDCoV E蛋白目的基因,并成功构建真核载体pcDNA3.1-E.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正确表达氨基酸同源性的比例为 92.9%~100%,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PDCoV-HNZMD与中国广西毒株(OQ736717)亲缘关系最为相近.成功构建了PDCoV-E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了IFA和WB的验证,为后续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E蛋白真核表达遗传进化分析

    基于炎症细胞因子探讨马齿苋对小鼠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成燃虹何冬雪董璎慧干秋玲...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马齿苋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效果,通过检测小鼠脑组织的TNF-α、IL-1β和IL-6生化指标,揭示马齿苋对抗抑郁的作用靶点和机制.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小鼠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度测试和悬尾不动时间测试验证模型是否成功,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剂量的马齿苋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变化以及小鼠脑组织的TNF-α、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齿苋低、中、高剂量组均可以改善CUMS小鼠行为学指标.其中,中、高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其脑组织中TNF-α与IL-6的水平(p<0.05),但对IL-1β无明显影响.由此推断,马齿苋可改善CUMS 模型小鼠的抑郁症状,可能与抑制TNF-α、IL-6的表达水平有关.

    马齿苋抗抑郁TNF-αIL-1βIL-6

    一例仔猪蓝耳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鲁绪文谭伟明张寄香王贵平...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省益阳市某养猪场仔猪出现发烧、呼吸急促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经剖检,发现病猪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肺水肿等病变.为尽快对仔猪所患疾病进行确诊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采集病猪的肺、肝、肾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猪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2 型)、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的qPCR检测、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样品的猪蓝耳病毒qPCR检测为阳性,猪圆环病毒(2 型)为阴性.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三株致病菌;三种菌均对多粘菌素B、呋喃唑酮和万古霉素敏感.本次病例检测结果说明,仔猪是在感染猪蓝耳病毒后继发感染多种细菌引起疾病的,防控首选药物为多粘菌素B、呋喃唑酮或万古霉素,猪场应加强疫苗免疫工作.本研究为该场仔猪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断奶仔猪蓝耳病毒药敏试验继发感染

    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下降综合征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

    阮武营郑虎谢军伟王杰水...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 120 日龄的蛋鸡随机分成八组,用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下降综合征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注射不同的免疫剂量,第八组为空白组,于免疫后不同天数采血,收集血清进行抗体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所有的免疫剂量均能产生抗体,但0.02 mL免疫剂量产生的抗体慢,消失的快,高峰低且时间短;0.3、0.4、0.5、0.6 mL几种免疫剂量产生的抗体水平相差不大;1 mL免疫剂量产生的抗体快而持久,高峰时间长.研究表明,鸡新支减三联苗在一定免疫剂量范围内,抗体的产生和高低与免疫剂量成正比关系.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下降综合征灭活油乳剂疫苗抗体消长规律

    日粮中添加钙粉对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徐红蕊聂芙蓉黄安群哈斯通拉嘎...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日粮中钙粉代替钙粒对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产蛋期健康黑鸭 300 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钙粒组和钙粉组.每组15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只鸭.结果表明,钙粉代替钙粒后,蛋鸭的产蛋率显著提升(P<0.05),鸭蛋的蛋壳和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与钙粒组相比,钙粉组的平均蛋重和蛋黄重降低.使用钙粉制粒延长了制粒机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综上,钙粉代替钙粒可以提高蛋鸭产蛋率,减少鸭蛋破损,延长机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钙粉蛋鸭料蛋品质经济效益

    黑皮鸡枞菌蛋白水解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梁锡坤刘志锋林晓霞侯银臣...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对黑皮鸡枞菌蛋白水解工艺进行优化及成分分析.利用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复合酶解法提取黑皮鸡枞菌风味物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水解度为指标对风味蛋白酶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氨基酸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和GC-MS方法分析其酶解前后氨基酸变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酶解温度 50℃、pH值 7.0、0.5%的纤维素酶和 0.5%风味蛋白酶添加量条件下,黑皮鸡枞菌匀浆水解度为 26.16%.通过味觉活度值(TAV)证明鲜味氨基酸的呈味贡献最大.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酶解后的物质成分较酶解前有所增长,多为醛、酮、醇类物质.通过对黑皮鸡枞菌中风味物质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加深对黑皮鸡枞菌的认识,为今后研发黑皮鸡枞菌特色产品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黑皮鸡枞菌风味物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成分分析

    新农科背景下兽医微生物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文英会孙彦婷李厚伟董望...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类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立足"立德树人,强农兴农"出发点,基于OBE教育理念,通过探索信息化技术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进行探索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新农科兽医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宋敏黄雅琴李自刚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承载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文章以信阳农林学院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剖析了专业建设初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总结凝炼了三项针对性的专业建设改革举措,即落实"三阶递进"的学生毕业要求,推进"四育融合"的教师培养策略,践行"七措并举"的实践教学机制.三项教改措施的精准发力提升了该校应用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交叉学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