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教育科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教育科研
安徽教育科研
安徽教育科研/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合教育背景下县域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支持的策略研究

    陈宗文李永翠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融合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渐增高,较多的轻、中度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如何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实现高质量的教育融合,是教师面临的较大的困惑和挑战.本文就如何运用教育支持的策略促进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的高质量融合做了初步的探索,提出通过校园文化的渗透、课堂教学的调整、资源教室的运用以及家校合作来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有效提高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质量.

    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教育支持策略研究

    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行动研究

    张文圣刘雅文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英语学科开展以主题为统领的单元教学,鼓励学生探讨单元主题意义,落实学科育人.本行动研究聚焦如何创设真实情境,实施课堂教学,建立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探究与实践主题意义,让学习从真实情境中来,到真实问题中去.

    真实情境单元教学主题意义

    刍议"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以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为例

    梁勇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出台后,大批一线教师对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诸多探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作业类型.本文拟以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为例,着重讨论"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单元分析、学情分析、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单元作业评价设计五个方面.

    "双减"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

    自主课堂,促课堂高效提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自主课堂的构建策略

    闫寒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课堂,是新课标理念中倡导的学习教学新样态,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搭建更高效的自主课堂,深化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是高中数学教师正在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经实践研究发现,以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信、强化教师引导为抓手,可有效弥补自主课堂的不足,促进课堂高效提质.

    自主课堂高效提质核心素养高中数学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数学新课标Ⅰ卷试题评价——以2021-2023年数学新课标Ⅰ卷为例

    黄太强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考试题命制思想已从"知识、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导向"迁移,迁移的本质是试题考查的思维层次的变化.本研究基于SOLO分类理论,以近三年数学新课标Ⅰ卷为研究对象,对试卷总体SOLO思维水平、必修课程所包括的五个主题及知识综合试题的SOLO思维水平考查层次展开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高中数学教学应回归课标,加强衔接,助力"双减"落地落实;强化"四基",提高"四能",注重知识框架完善;丰富情境,创新试题,杜绝机械"刷题"现象.

    SOLO分类理论思维水平"四基""四能"

    树立自信,聚焦当下,学会调适,跟"抄袭"依赖症说再见

    吕晓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机、平板、电话手表等现代化设备越来越普及,学生拿着这些设备扫一扫就可以马上得到题目的答案.一味地禁止、抵制,反而会激化亲子、师生之间的矛盾.为此,教师要从根源处入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能扫答案,教会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使其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学生要悦纳自己,树立自信;聚焦当下,减少焦虑;学会调适,感受美好.

    正念调适学生依赖

    高中生学习意识淡薄的表现、原因及应对之策

    向南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中生学习意识淡薄现象颇为突出,其妨碍高中生找准自我定位、实现个人价值,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高中生学习意识淡薄现象的出现是高中生自身认知偏差、家庭教育脱节、社会氛围浮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化以高中生自我认知为核心的心理辅导、丰富教育教学途径、拓展职业教育、增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是应对这一现象的主要方法.

    高中生学习意识淡薄家庭教育

    跨越时空的"愧怍"——情境式教学中细品深读《老王》

    洪蕾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老王》这一课时,出于文章语淡意浓、年代久远以及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等方面原因,学生对于"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理解不足.笔者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沉浸式演出、代入式体验和典型性物象,实现翻转式体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沉浸式演出代入式体验典型性物象

    《安徽教育科研》征稿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