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阴山北麓4种豆科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及其环境解释

    赵宏胜冯霜徐金娥代素敏...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阴山北麓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垫状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和刺叶柄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4种豆科荒漠植被群系及其环境因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揭示不同荒漠灌丛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群落特征及土壤因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灌木群系中,建群种地上生物量受群落内植物种种间竞争以及土壤钙积层和湿土层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伴生种长势越好,建群种生物量越低,并且随着湿土层厚度的增加,钙积层厚度的减少,建群种地上生物量增加.同时利用拟合函数求得柠条锦鸡儿和刺叶柄棘豆群系建群种地上生物量最佳预测模型为幂函数模型,垫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群系建群种地上生物量最佳预测模型为多项式函数模型.

    阴山北麓豆科荒漠灌木群系地上生物量环境因子预测模型

    不同蔬菜种植对虾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任思齐应赵晗吴昕睿李明...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蕹菜、甘薯、枸杞对虾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种植不同蔬菜的虾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并检测该系统中的硝酸盐、磷酸盐指标.[结果]不同虾菜共生系统中水体微生物共同的OTU数目为450种,其中,枸杞组(LM)的OTU数目最多,为852种,且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蕹菜组(IF)对硝酸盐、磷酸盐去除率分别达65.70%和67.57%,且与其他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不同系统中水体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Patescibacteria;在属水平上,不同系统中的优势菌群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结论]甘薯和枸杞更有利于维持水环境的稳定,蕹菜对硝酸盐、磷酸盐去除效果更好.

    虾菜共生蔬菜种植微生物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

    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研究

    沈小飞王咏雪陈利路建林...
    109-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21年2月(冬季)和8月(夏季)乐清湾海域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8月(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2月(冬季),2个季节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水母类和浮游幼虫2个类群;在空间分布上,乐清湾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中湾、外湾海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外湾至内湾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总体呈降低趋势,中湾海域和外湾海域的空间差异则较小,这表明乐清湾华能玉环电厂和浙能乐清电厂这2个电厂温排水未对整个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其影响可能主要集中在紧邻温排水口的海域.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温排水时空变化乐清湾海域

    重金属汞胁迫下菲律宾蛤仔GPx和GST基因表达分析

    郑志龙闫路路闫喜武秦艳杰...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重金属汞胁迫下菲律宾蛤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的表达情况,用汞对指示生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进行单一慢性暴露试验,分别在0、12、24 h以及2、3、4、5、6、7和8 d时检测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鳃中GPx和GS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GPx和GST基因的表达量都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分别在24和12 h时表达量最高(P<0.05),6 d时GPx基因表达量最低(P>0.05),3 d时GST基因表达量最低(P<0.05);GPx基因在鳃中的表达量在8 d时最高(P<0.05);鳃中GST基因的表达量在5 d时最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汞暴露在短期内能够诱导GPx和GST基因进行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揭示重金属汞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重金属汞菲律宾蛤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于BSA-seq技术挖掘番茄耐裂果候选基因

    冯汝龙王彦刚常晨晨景涛...
    120-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番茄耐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方法]以耐裂果番茄14FP5和易裂果番茄14FP26为试材,将二者杂交得到F1代,F1自交得到F2,分别构建2个极端性状的DNA混合池,采用BSA-seq方法进行定位.[结果]利用BSA-seq对F2群体的2个极端混池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将番茄耐裂基因定位在5号染色体上,位于34140000~38120000 pb,区间大小为3.98 Mb,候选区间内共注释到38个基因,其中非同义突变基因4个.[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番茄耐裂基因的精细定位提供数据支撑,为番茄耐裂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番茄耐裂性BSA-seq基因定位候选基因

    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复壮技术研究

    张开文从睿王定跃李文华...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梧桐山万花屏和杜鹃谷毛棉杜鹃立地条件调查,分析毛棉杜鹃衰弱的原因主要是植株营养消耗过剩,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群落郁闭度不合理,树龄偏大老化以及气候和人为的影响,从水肥管理,郁闭度调整,土壤改良,林下更新和摘花除果等方面,提出了复壮措施.

    梧桐山毛棉杜鹃复壮

    8种丁香在杭州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齐鸣杨梅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丁香新品种的选育及在杭州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卓越、博卡、吉姆、埃塞斯、帕利宾、索格纳、羽叶丁香、小步舞曲8种丁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杭州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并对其物候期、生长特性、观赏价值、耐热性及抗病虫害能力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8种丁香生态适应性各不相同,早春均能生长良好,花色艳丽,芳香,观赏期较长,其中卓越和索格纳2个品种耐热性最强,耐热等级为Ⅰ级,能顺利越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适合杭州地区推广应用.

    丁香引种生态适应性耐热性

    神黄豆种子休眠及解除方法研究

    杨江敏李富荣余贵湘张恩向...
    133-13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神黄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对神黄豆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萌发抑制物进行观测,采用热水、浓硫酸和赤霉素(GA3)浸泡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结果表明:神黄豆种子为椭圆形,种皮黄褐色,千粒重为378.66 g,含水量为9.97%,种子生活力为100%,发芽潜力较大.完整种子浸泡215 h后,吸水率仅为0.57%,透水性较差.种皮和种胚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根长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98%浓硫酸浸泡10 min,种子发芽率最高(53.33%),用不同温度热水浸泡至自然冷却,萌发促进作用较小,发芽率最高仅为5.56%,GA3浸泡处理种子未萌发.种皮吸水障碍是神黄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4℃层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小,25℃层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25℃层积过程中的减少速率更快,说明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

    神黄豆种子休眠解除休眠

    祁连山北麓荒漠草原不同牧草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李淳玥甘辉林马垭杰顾新民...
    137-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适宜的牧草品种和优良的混播类型,为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祁连山北麓温性荒漠草原开展了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驼绒黎(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绢蒿(Seriphidium nitrosum)、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和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共9个品种的补播及混播适应性研究,调查记录了各品种及不同品种混播组合的生长高度、覆盖度、产草量等指标.[结果]无芒隐子草、沙蒿、沙米的生长发育表现优于其他品种,草产量较高,分别为6880.5、5329.5、5259.0 kg/hm2,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沙米+驼绒黎+无芒隐子草+草木樨的混播组合和无芒隐子草+沙蒿+驼绒黎+绢蒿的混播组合可以显著提高草产量,是退化荒漠草地恢复的最佳混播类型.[结论]无芒隐子草、沙蒿、沙米的适应性好、产量较高,可以作为荒漠草原改良的适宜草种.

    荒漠草原牧草草产量适应性祁连山

    泰州市海陵区行道树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曲良谱吴红龚苏文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抽样调查法调查了泰州市海陵区30条主干道及次干道行道树树种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行道树的种类、数量和径级结构.结果表明:海陵区行道树共计20科33属,共计35种63757株;其中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比例为2.5∶1;总体上看,行道树规格明显偏小,胸径级别处于Ⅰ级(<15 cm)的最多,占行道树总量的39.53%;处于Ⅱ级(15~<20 cm)的次之,占34.63%;占第3位的是处于Ⅲ级(20~<25 cm),占15.28%;Ⅳ级(≥25 cm)的数量最少,仅占10.56%.存在种类单一,树种选择盲目及树种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泰州行道树树种类型结构分析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