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药
安徽医药

刘自林

月刊

1009-6469

ahyyzz@126.com

0551-6467261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金寨南路811号安粮国贸中心

安徽医药/Journal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安徽省药学会主办的医药综合类科技期刊,1997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6-175。读者对象主要是医学、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工作者,各级临床医师、药师、制药界科技人员。辟有综述、药学研究、药物分析、药物与临床、临床医学、医院药学、药品不良反应等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期刊奖及编校质量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游离脂肪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与2型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

    张明华安亚琴孙丽静张静歌...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表达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接收的T2DM病人30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进一步将研究对象分为CAP组(165例)和无CAP组(1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FFA、H-FABP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AP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FFA、H-FABP水平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FFA、H-FABP及其联合对CAP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相较于无CAP组,CAP组年龄、高血压史、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ApoA)、FFA、H-FABP[(4。63±1。43)µg/L比(3。68±1。05)µg/L]水平显著上升(P<0。05),LPa水平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CRP、TG、LDL、FFA、H-FABP均是T2DM病人C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2DM合并CAP病人血清FFA与H-FABP、年龄、CRP、TG、LDL水平呈正相关(rs=0。61、0。59、0。52、0。57、0。55,P<0。05)。血清H-FABP与年龄、CRP、TG、LDL水平呈正相关(rs=0。58、0。53、0。57、0。54,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中FFA、H-FABP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T2DM病人CAP发生的AUC分别为0。71、0。74、0。84,其中联合预测AUC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AUC(Z=3。65、2。68,P<0。05)。结论 FFA、H-FABP水平在T2DM合并CAP病人血清中升高,与年龄、CRP、TG、LDL关系密切,均有望成为T2DM病人CAP发生的诊断因子。

    糖尿病,2型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游离脂肪酸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相关性诊断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miR-218-5p、LASP1水平及其应用价值

    亓超李慧吴永亚李晨曦...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血清微RNA-218-5p(miR-218-5p)、LIM和SH3蛋白1(LASP1)水平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青年IS病人96例为IS组,对所有IS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68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28例(mRS评分>2分)。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6例为对照组。血清miR-218-5p、LASP1 mRNA水平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218-5p与LASP1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中miR-218-5p、LASP1 mRNA表达水平对IS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S组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1。03±0。11、1。01±0。11)相比,IS组血清中miR-218-5p水平0。88±0。09显著降低,LASP1 mRNA(1。12±0。12)水平显著升高(P<0。05)。IS病人血清miR-218-5p与LASP1 mRNA呈负相关(r=-0。73,P<0。001)。与预后良好组(0。94±0。10、1。05±0。11)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中miR-218-5p(0。74±0。08)水平显著降低,LASP1 mRNA(1。28±0。13)水平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二者联合评估IS预后不良的AUC高于miR-218-5p、LASP1 mRNA单独预测的AUC值(Z=12。35,P<0。001;Z=6。60,P=0。010)。结论 青年IS病人血清miR-218-5p较低,LASP1 mRNA较高,可用于评估青年IS病人的预后。

    卒中脑梗死青年微核糖核酸-218-5pLIM和SH3蛋白1预后

    内脏脂肪面积对腹膜透析病人心肺耐力的影响

    张紫艳谭丹丹黄德剑董大宝...
    16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心肺耐力与内脏脂肪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规律CAPD的52例病人,进行心肺耐力(CRF)及内脏脂肪面积(VFA)相关指标测量,以峰值耗氧量(Peak VO2)为CRF金标准,将病人分为CRF轻度受损组(Peak VO2≥20 mL·kg-1·min-1)及CRF中重度受损组(Peak VO2<20 mL·kg-1·min-1)。分析两组间VFA及临床指标有无差异性,探讨CRF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RF中重度受损组VFA、脂肪组织指数、浮肿指数(ECW/TBW)、空腹血糖及三酰甘油显著高于CRF轻度受损组,CRF中重度受损组VFA为73。95(59。83,107。03)cm2,CRF轻度受损组VFA为50。75(40。68,56。85)cm2,而转铁蛋白饱和度显著低于轻度受损组(均P<0。05)。通过Pearson与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Peak VO2分别与脂肪组织指数、内脏脂肪面积、浮肿指数、空腹血糖、CRP、糖尿病状态、服用降脂药呈负相关(均P<0。05),与转铁蛋白饱和度(r=0。32,P=0。021)呈正相关。骨骼肌指数与Peak 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P<0。05的指标纳入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发现内脏脂肪面积(β=-0。40,P=0。002)、尿素清除指数(kt/V)(β=0。31,P=0。013)及糖尿病状态(β=-0。38,P=0。026)为CRF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内脏脂肪面积、尿素清除指数及患有糖尿病为CAPD病人低心肺耐力独立风险因素,内脏脂肪面积对心肺耐力的影响更大,加强内脏脂肪的管理可减少CAPD病人心血管疾病。

    腹膜透析,持续不卧床心肺耐力内脏脂肪面积峰值耗氧量心血管疾病

    以手口综合征为唯一临床表现的脑梗死4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颜谈张艳王国防刘璐...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4例以手口综合征为唯一临床表现的脑梗死的疾病特点,提高大家对该综合征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总结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以手口综合征为唯一临床表现的脑梗死病人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临床表现、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类标准(TOAST)分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所示病变部位、头颈部血管成像、治疗方式及长期预后等资料。结果 4例病人均存在至少1种脑梗死高危因素,均表现为同侧口周手部麻木症状,均为腔隙性脑梗死且均为轻型卒中,头颈部血管壁存在斑块或狭窄,给予抗栓、调脂固斑等治疗,2例长期预后留有感觉障碍后遗症,2例无任何后遗症。结论 手口综合征最常见于脑梗死病人,该类型脑梗死与其他类型的脑梗死危险因素、TOAST分型、治疗及预后方面存在共性,然而局限性的手口麻木为其特有临床表现。

    脑梗死手口综合征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预后

    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递减法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脾虚湿热证)疗效观察

    邹红黄伟朱丹刘丽云...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递减法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脾虚湿热证)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片递减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加味半夏泻心汤。两组总疗程为6周。在治疗第4周及第6周开始时,观察两组病人盐酸西替利嗪片使用情况,并于第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西替利嗪片使用总量、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及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QLI)评分、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值、不良反应。并于治疗结束后8周统计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实际完成60例,两组各30例。治疗第4周及第6周开始时,治疗组盐酸西替利嗪片使用间隔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西药减量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6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53。33%(16/30),对照组治愈率为20%(6/3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西替利嗪片使用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UAS及DQL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疗程结束以后8周随访,复发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递减法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脾虚湿热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荨麻疹半夏泻心汤盐酸西替利嗪片脾虚湿热证临床疗效

    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救治性治疗复发或晚期头颈鳞癌的疗效分析

    魏景健牛倩倩张爱侠韩琨...
    174-177,后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救治性治疗复发或晚期头颈鳞癌(HNS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例复发或晚期HNSCC病人,予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行2周期治疗后,待瘤体缩小,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维持性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次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纳入8例复发/晚期HNSCC病人中,ORR为62。5%(5/8),DCR为87。5%(7/8)。随访时间为1~32个月,中位OS为18个月,中位PFS未达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但程度较轻。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复发或晚期HNSCC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头颈部肿瘤癌,鳞状细胞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免疫治疗化疗

    补肾调轴方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胚胎着床失败伴慢性子宫内膜炎症的临床研究

    张冬梅杨伟伟阎慧娟
    178-183,后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调轴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胚胎着床失败并且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症病人内膜容受性、胚胎种植率、子宫免疫微环境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黄河三门峡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治疗的150例IVF-ET反复胚胎着床失败并且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症病例,治疗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75例对症组,于IVF-ET失败后第1个月经周期行抗感染治疗,经期停药,经净后继续服药,共服用14 d,75例病人为补肾调轴方组,给予自拟中药补肾调轴方治疗,连续服用30 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细胞介素4(IL-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抗O2-)活力水平及CD138阳性率,检测病人CD56+表达情况,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的血流指数、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治疗前、后给予病人Salle及中医证候评分,记录对症组、补肾调轴方组临床妊娠率、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结果 补肾调轴方组病人TNF-α、IL-1β、CD56+含量、CD138阳性率较对症组明显低(P<0。05),补肾调轴方组病人IL-4含量较对症组明显高(P<0。05),补肾调轴方组病人SOD、抗O2-活力、GSH-Px含量较对症组明显高(P<0。05);补肾调轴方组病人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的血流指数较对症组高(P<0。05),补肾调轴方组病人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较对症组低(P<0。05),补肾调轴方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症组明显低(P<0。05),补肾调轴方组Salle评分较对症组明显高(P<0。05),补肾调轴方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较对症组高(33。33%、42。67%、41。33%)比(22。36%、26。67%、22。67%)(P<0。05),两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调轴方治疗IVF-ET反复胚胎着床失败伴慢性子宫内膜炎症病人,可抑制机体炎症,调节子宫免疫微环境,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缓解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病人妊娠结局。

    不育,女(雌)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植入补肾调轴方慢性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免疫微环境子宫内膜容受性妊娠结局

    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中药处方分析

    魏良兵冉晴雨胡兴民高家荣...
    183-188,后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录入整理处方相关信息数据,建立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相关信息,探究用于COVID-19治疗的中药方剂信息,挖掘方剂中药物配伍的关联模式,并应用聚类方法揭示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99张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经分析,处方病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数最多,占40。40%;在中药治疗COVID-19的方案中,处方包含11~15种药材的频率最高,占比达48。49%;用药剂量在10~15 g的处方频率最高,占比达到66。67%;中药处方用药天数多在3 d以内;中药处方所花金额小于100元的处方占66%;对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发现补益药使用最多,占22%,其次是清热药18。5%;在分析用于COVID-19的中药处方中,甘草、白术、苦杏仁、茯苓、陈皮、柴胡和黄芩等药材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黄芩与甘草、柴胡以及半夏的组合在处方中尤为常见。这些药材的配伍显示出较高的关联性,表明它们在治疗中往往被一起使用。结论 黄芩、甘草、柴胡和半夏在COVID-19的中药治疗中存在协同应用模式;在治疗中药处方中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相关药物与类方组合为诊治COVID-19提供依据和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药处方分析用药规律关联规则

    缺氧微环境下HIF-1α通过PD-L1调控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李昂查文章轩福明王宏伟...
    189-195,后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氧微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过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盐城临床学院确诊治疗的57例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IF-1α、PD-L1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HIF-1α、PD-L1与肝癌病人临床病理及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通过氯化钴建立肝癌细胞缺氧模型,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钴作用下细胞存活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细胞及亲本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氧细胞及亲本细胞HIF-1α、PD-L1蛋白表达水平。设计针对HIF-1α的siRNA(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及PD-L1质粒,脂质体转染肝癌细胞氯化钴缺氧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HIF-1α、PD-L1、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HIF-1α、PD-L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肝细胞癌中HIF-1α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和CNLC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肿瘤数目、AFP表达水平和CNLC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og-rank检验方法显示:HIF-1α、PD-L1高表达组病人的总生存期较低表达组明显降低(P<0。05)。与常氧细胞相比,缺氧细胞穿透小室的细胞数显著增加[(429。33±12。01)个比(244。3±8。14)个,t=-22。08,P<0。001],氯化钴缺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HIF-1α、PD-L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亲本细胞相比,HIF-1α siRNA作用后肝癌缺氧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且PD-L1、波形蛋白(Vimentin)及扭曲相关蛋白1(Twist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上皮钙黏素(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HIF-1α siRNA和PD-L1质粒共转染后,可逆转HIF-1α siRNA介导的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及EMT相关指标的改变。结论 HIF-1α、PD-L1在肝癌中高表达,两者高表达预示肝癌病人预后较差。缺氧微环境下,HIF-1α可通过PD-L1调控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癌,肝细胞缺氧微环境缺氧诱导因子-1α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上皮间质转化

    替雷利珠单抗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唐慕菲张保国沈芸竹汤翠菊...
    196-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替雷利珠单抗建立药物利用评价(drug use evaluation,DUE)标准,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替雷利珠单抗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替雷利单抗药品说明书、临床相关指导原则、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等,建立替雷利珠单抗DUE标准,依据标准回顾性分析评价2023年1-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使用替雷利珠单抗的住院病人用药情况。结果 替雷利珠单抗DUE标准包含14个指标。纳入96例病人,共使用替雷利珠单抗687次。体力评分、器官功能和实验室指标、给药剂量、给药途径、输注时间、给药频次和疗效评估合理率100%;禁忌证、溶媒种类和用量合理率98。96%;联合用药合理率97。92%;药物相互作用合理率96。88%;给药顺序和时间合理率84。38%;适应证合理率80。21%;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合理率39。58%。结论 建立并应用替雷利珠单抗DUE标准可发现用药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药物利用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评价标准合理用药住院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