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王键

月刊

1672-7134

cjtcm@163.com

0551-2821750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中医药临床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古今新安医家治疗乳腺癌用药规律

    毛梦莹曾永蕾郑欢欢付莫骄...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今新安医家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特色,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类提供组方依据和思路.方法:收集古今新安医家医案医话中治疗乳腺癌的中医处方,利用WPS2019 手工建立Excel中药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 26.0 及IBM SPSS Modeler 18.0 进行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处方 50 首,涉及中药124味,其中频次≥7次的药物共20味,以当归为首.药性以寒性为首,药味以苦味为首,归经以脾经为首.有效复方主要由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配伍而成.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甘草-人参、川芎-白芍、当归-人参&甘草等.结论:古今新安医家对乳腺癌的辨治颇有特色,以补为主,注重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扶正与祛邪并重,为临床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提供思路.

    数据挖掘新安医家乳腺癌用药规律

    近现代新安医家治疗郁证用药规律分析

    戎荣马守亮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近现代新安医家的病案及处方进行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探讨近现代新安医家治疗郁证用药特色,为临床治疗郁证进一步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检索,收集整理近现代新安医家有关治疗郁证的病案及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 154 个中医方剂,涉及 259 味中药,排列前 10 为白芍、酸枣仁、淮小麦、远志、柴胡、丹参、竹茹、陈皮、绿萼梅、黄连;药性多为温、寒、平,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多归肝、脾胃、心经.发现 37 条高度相关规则,频度靠前的有酸枣仁-远志、酸枣仁-淮小麦、远志-淮小麦等;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 26 个,新处方 9 首.结论:发现近现代新安医家用药配伍严谨,善于治疗郁证伴有不寐、心烦、纳差、胃脘不舒等兼症,能够为郁证的临床辨证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近现代新安医学郁证用药规律

    基于关联规则及无监督分类方法探寻孟河医派治疗中风病的用药规律

    代德金赵杨吴天晨杨卉...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及无监督分类方法探寻孟河医派治疗中风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风病的中医药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清初以来孟河医派丁甘仁、费伯雄、马培之、邓星伯、杨博良等 9 位代表性医家,归纳整理其诊治中风病的医话医案,采用关联规则及无监督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发现诊疗过程中的四诊信息及与之对应的核心药物.结果:共纳入 105 首处方,涉及中药 173 味;首先通过简单关联分析,调整支持度及关联度获得前 10 位的药物,用药频次最高的为半夏,舌苔脉象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苔腻.支持度最高的药对、舌脉分别为陈皮和半夏、滑脉和苔腻;使用无监督分类方法将中药及四诊信息自动分为 4 大类.结论:通过频数分析,简单关联规则及复杂关联规则以及无监督的分类方法逐层探寻出孟河医派对中风病的独特治疗特色,发现通过机器学习找出的四诊信息与药物之间有相互对应关系.结合舌脉分析与药物分析,孟河医家治疗中风以清热化痰、补益气血、平肝熄风、祛瘀化痰为主.

    孟河医派中风关联规则无监督分类方法用药规律

    冬瓜子中医药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杨钧涵孙婉萍谢明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含冬瓜子的中药方剂中发掘冬瓜子的用药规律,可为冬瓜子的临床合理使用与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华柄数据、中医智库、普济方等数据库对冬瓜子的中药方剂进行检索.采用 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对各组分药物进行频率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有 248 个含有冬瓜子的中药方剂被收录,其中在《中国药典》收录的有 319 种药物,与冬瓜子配伍次数最多的 10 个药是:薏苡仁、桃仁、甘草、金银花、芦根、牡丹皮、大黄、当归、茯苓和苦杏仁,主治疾病以肺系病类最多,核心药物组合为苇茎汤.结论:冬瓜子多与甘、苦、辛味,药性以温、寒、平,归肝经、肺经、胃经、脾经的药物配伍;常用于治疗肺系病类、脾系病类、肾系病类、生殖病类和皮肤黏膜病类疾病,与冬瓜子国内外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冬瓜子中医药数据挖掘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

    补肾益骨方基于"平衡"理论调节骨代谢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

    王一帆朱学启邓颖杨磊...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平衡理论"从调节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与骨转化平衡探讨补肾益骨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 8 月龄SPF级SD大鼠 60 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n=10).所有大鼠均通过去双侧卵巢手术造模,造模 2 周对照组予阿伦磷酸钠灌胃,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等量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根据分组使用不同剂量补肾益骨方药液灌胃.药物干预持续 12 周,取大鼠股骨中段骨质HE检测股骨病理改变,采集大鼠静脉血液检测血清中血Ca、P浓度,ELISA法检测PINP、PICP、CTX、NTX表达水平.结果:H染色检查显示模型组骨组织呈明显骨质疏松改变.药物干预后大鼠骨质疏松病理改变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血磷、血钙浓度低于空白组(P<0.05),药物干预后血磷、血钙浓度有所上升(P>0.05);模型组大鼠PINP、PICP、CTX、NTX浓度较空白组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PINP、PICP、CTX、NTX浓度较模型组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大鼠PINP、PICP、CTX、NTX浓度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中剂量组大鼠PICP、CTX、NTX浓度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益骨方能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质,机制与调节鼠钙、磷代谢,遏制骨代谢亢盛,降低骨转化率有关,不同剂量"补肾益骨方"无用药剂量依赖趋势,以中等剂量调节骨代谢效果明显.

    补肾益骨方骨质疏松骨代谢PINPPICPCTXNTX

    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凋亡及PRMT5、p53的影响

    马莉董园振李良勇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凋亡、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5(PRMT5)和p53 蛋白的影响.方法: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R)、脑络通组(20.2 g/k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R)模型.脑络通组给予脑络通颗粒(20.2 g/kg)灌胃,每天 1 次,持续 7 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同样的方法同时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PRMT5、p53、Bcl-2、Caspase-3 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Cas-pase-3、p53、PRMT5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络通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减轻,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Caspase-3、p53、PRMT5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络通颗粒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可能是通过抑制PRMT5、p53 基因表达,下调Caspase-3 蛋白和上调Bcl-2 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脑络通颗粒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53

    度洛西汀联合黄连温胆汤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疗效研究

    程万仁曹昌军王飞郑应平...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在度洛西汀基础上联合使用黄连温胆汤,研究其对痰浊中阻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2023 年 3 月就诊的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患者,其中共有 40 例患者为痰浊中阻证.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群体中,提供度洛西汀口服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黄连温胆汤.在持续 4 周治疗后,分析 2 组在治疗前后分数,判断数据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持续 4 周的疗程后,患者的HAMA、HAMD、DHI分数均出现明显的下滑;从DHI、HAMA评分上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分数相比前者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HAMD评分结果看,2 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在安全性指标方面 2 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度洛西汀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头晕、焦虑、抑郁等情况得到缓解;黄连温胆汤在头晕、焦虑等临床症状效果佳,在抑郁等临床症状效果不明显,临床运用黄连温胆汤不良反应少.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痰浊中阻黄连温胆汤度洛西汀量表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胡梦露李飞邱帅辉谷娜...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胞介素 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VD的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针刺组(辨经刺井针治疗)、艾灸组(化瘀通络灸治疗)及针灸组(辨经刺井结合化瘀通络灸治疗),每组各 30 例.3 组患者均予以基础药物及康复训练、普通针刺治疗,每周 6 次,疗程 8 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 8 周后当天观察各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血液流变学、血清IL-1β、IL-10 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 组患者MMSE、MoCA及ADL量表的评分均升高(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及血清IL-1β水平均降低(P<0.05),而IL-10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治疗后各指标无明显差异,针灸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与艾灸组相比,针灸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及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灸结合治疗VD 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VD患者智能缺损、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有关.

    血管性痴呆辨经刺井针化瘀通络灸康复训练血液流变学IL-1βIL-10

    自拟滋肾壮骨汤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邹恒锋涂发根肖春强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自拟滋肾壮骨汤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高安市骨伤医院 2021年 1 月 1 日—2023 年 9 月 30 日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 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50 例.对照组予以椎体形成术、阿仑膦酸钠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肾壮骨汤.共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活动功能、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骨代谢指标,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01);Cobb角、ODI指数、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BGP、BALP、OPG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过程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滋肾壮骨汤可促进骨代谢,改善中医证候,有助于伤椎修复,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用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形成术自拟滋肾壮骨汤骨代谢

    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尹蓁枝韩为张国庆童文倩...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 72 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6 例.对照组予脑卒中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每周 5 次,2 周为一疗程,共治疗 4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叩刺阳明经,上肢叩刺手阳明大肠经,下肢叩刺足阳明胃经,每周 3 次,2 周为一疗程,共治疗 4 个疗程.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变化,并比较 2 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2 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和上下肢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 3 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2%,高于对照组的 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较单纯的针刺治疗更为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痉挛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痉挛性偏瘫梅花针脑卒中手足阳明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