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行为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及依从性的影响

    张慧洁靳迎
    2592-2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行为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依从性、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正性情绪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服用、自我管理、康复锻炼、日常饮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依从性和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

    急性白血病基于行为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心理状况依从性

    不同放化疗方案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一鸣曹芬芬刘亚茹
    2596-2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放化疗方案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2例行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化疗联合胸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局限期SCLC患者,根据放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1例)和序贯放化疗组(21例),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同步进行放化疗,序贯放化疗组患者化疗结束后间隔2天进行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25、CEA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同步放化疗组患者CA125、CEA水平均低于序贯放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明显长于序贯放化疗组的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限期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同步放化疗可迅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效控制肿瘤转移,并且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小细胞肺癌序贯放化疗同步放化疗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糖类抗原50、癌胚抗原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赵帅于瑞静赵荣玲
    2600-2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糖类抗原50(CA50)、癌胚抗原(CEA)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NSCLC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NSCLC组和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临床特征NSCLC患者的血清ProGRP、CA50、CEA水平.随访12个月,记录NSCLC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ProGRP、CA50、CE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NSCLC患者血清ProGRP、CA50、CEA水平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roGRP水平≥123.22 pg/ml、CEA水平≥47.82 ng/ml均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ProGRP、CA50、CEA水平均较高,淋巴结转移、ProGRP水平≥123.22 pg/ml、CEA水平≥47.82 ng/ml均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非小细胞肺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糖类抗原50癌胚抗原临床特征预后

    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对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李锋周伟黄金华
    2604-2606,2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MRI检查对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0例疑似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SCT和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MR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小肝癌61例,非小肝癌(良性肝肿瘤)9例.MSCT检查诊断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灵敏度为81.97%,特异度为88.89%,准确度为82.86%,阳性预测值为98.04%,阴性预测值为42.11%,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481).MRI检查诊断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灵敏度为85.25%,特异度为77.78%,准确度为84.29%,阳性预测值为96.30%,阴性预测值为43.75%,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473).MSCT联合MRI检查诊断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5.08%,特异度为66.67%,准确度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5.08%,阴性预测值为66.67%,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617).结论 MSCT联合MRI检查对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MRI多层螺旋CT肝硬化小肝癌诊断价值

    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孙继伟贾敬周
    2607-2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段间平面使用钉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采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会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够减少钉仓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在安全性方面并不逊色于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

    肺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能量器械直线切割缝合器段间平面

    术中神经导航显微切除术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杨永飞聂向飞王帮庆尹凯...
    2612-2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导航显微切除术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是否应用术中神经导航将110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导航组(n=52)和常规组(n=58),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显微切除术,导航组患者接受术中神经导航显微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血清因子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生存情况.结果 导航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GFAP、VEGF、TGF-β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导航组患者GFAP、VEGF、TGF-β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KPS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导航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KPS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神经导航显微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切除情况,改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术中神经导航显微切除术常规显微切除术脑胶质瘤肿瘤切除

    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XC趋化因子配体4L1水平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邵长帅任小强王鸿渊
    2616-2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CXC趋化因子配体4L1(CXCL4L1)水平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清fPSA、CXCL4L1水平.随访并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清fPSA、CXCL4L1水平.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T分期为T3~4期、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Gleason评分≥6分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fPSA、CXCL4L1水平分别明显高于T分期为T1~2期、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高分化、Gleason评分﹤6分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束,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18例,预后良好62例.预后不良患者血清fPSA、CXCL4L1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PSA、CXCL4L1水平升高分别是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T3~4期、Gleason评分≥6分、低中分化、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fPSA水平与CXCL4L1水平呈正相关(r=0.314,P﹤0.01).结论 血清fPSA、CX-CL4L1水平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关,二者水平升高提示T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低、Gleason评分高及预后不良.

    前列腺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XC趋化因子配体4L1临床特征预后

    锥形束CT图像引导下食管癌自适应放疗的靶区外放边界及剂量学参数

    刘鲁根徐新颜汤江林乔浩...
    2620-2623,2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食管癌(EC)自适应放疗(ART)的靶区外放边界(MPTV)及剂量学参数.方法 30例EC患者均行ART治疗,治疗首周(第1~5天)每天扫描1次,之后每周扫描2次.将CBCT图像与初始放疗计划(Plan0)CT图像融合配准,根据靶区变化情况,调整放疗计划,形成ART计划,并与Plan0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X、Y、Z轴上的总体摆位误差和总MPTV值.根据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7例、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15例、超重组(BMI≥24.0 kg/m2)8例,分析3组患者在X、Y、Z轴上的摆位误差及MPTV值.在总照射次数和剂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将ART计划与Plan0融合,最终生成新的融合计划ART1,比较ART1与Plan0在3组患者正常组织(心脏、全肺及脊髓)中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30例EC放疗患者中,X轴方向上的总体摆位误差为(0.16±0.12)cm,总MPTV值为0.484 cm;Y轴方向上的总体摆位误差为(0.15±0.14)cm,总MPTV值为0.474 cm;Z轴方向上的总体摆位误差为(0.28±0.23)cm,总MPTV值为0.861 cm.在X轴方向上,偏瘦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和MPTV值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方向上,超重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和MPTV值均高于偏瘦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Z轴方向上,偏瘦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和MPTV值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1 计划中,3组患者心脏平均剂量(Dmean)、全肺Dmean和脊髓最大剂量(Dmax)的受照射剂量均明显低于Plan0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BCT图像引导下的ART技术应用于EC患者,显著提高了放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放疗计划,能够显著减少摆位误差,优化MPTV,改善剂量学参数.

    食管癌锥形束CT自适应放疗靶区外放边界剂量学参数

    自我效能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依从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谢佳白霞董晓艳马聪聪...
    2624-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依从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95例胃癌化疗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面对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回避与屈服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与屈服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皮疹、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化疗患者采取自我效能干预可增强自我效能,促使患者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提高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胃癌化疗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应对方式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罗伊适应模式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张倩毛雅楠闫园蒋敏...
    2628-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罗伊适应模式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4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2),对照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罗伊适应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癌症康复评价系统简表(CARES-SF)]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上肢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社会、生理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性关系、婚姻关系、与医护人员的关系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心理社会、生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性关系、婚姻关系、与医护人员的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罗伊适应模式干预可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快速恢复,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罗伊适应模式乳腺癌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