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前列腺癌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云琳于亮亮
    636-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处于灰区(4~10 μg/L)前列腺癌(PCa)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和PCa组,根据格里森评分(GS)将PCa患者分为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ncsPCa)组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Ca和csPC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PH组(n=20)和PCa组(n=40)患者总PSA(t-PSA)、PSA密度(PSAD)、多参数MRI(mpM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sPCa组(n=10,GS﹤7分)和csPCa组(n=30,GS≥7分)患者PSAD、mpM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SA高、PSAD高和mpMRI阳性均是PC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SAD高和mpMRI阳性均是csPC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PSA高、PSAD高和mpMRI阳性均是PC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SAD高和mpMRI阳性均是csPC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对t-PSA高、PSAD高和mpMRI阳性患者的重视,有助于临床更好地诊断PCa,并且明确区分csPCa和ncsPC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前列腺癌

    阶梯式心理干预对骨癌患者疼痛、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邓莹张俊娟潘卫宇王俊杰...
    640-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阶梯式心理干预对骨癌患者疼痛、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骨癌患者按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阶梯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数字分级评分法(NR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健康调查简表(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复查时,观察组患者NRS、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查时,两组患者HADS-A和HADS-D评分均低于入院时,观察组患者HADS-A和HADS-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时,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骨癌患者疼痛,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

    阶梯式心理干预骨癌疼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二线及以上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李笑萍王江涛花小梅
    64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二线及以上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8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ICI(替雷利珠单抗)二线及以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安罗替尼联合替雷利珠单抗二线及以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8.24%(P﹤0.01),疾病控制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EA、VEG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EA、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53%,与对照组患者的2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ICI二线及以上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安罗替尼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反应

    白光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联合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王丽娅王艳李毅许加恒...
    648-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光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联合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9例疑似胃癌患者,均进行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胃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白光内镜与NBI放大内镜的图像质量及内镜下胃癌和胃部良性疾病的特征.结果 经病理检查,119例患者中,胃癌患者57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62例.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胃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645、0.731、0.781,P﹤0.05).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胃癌的AUC分别为0.821、0.890、0.896,均具有中等诊断价值,其中白光内镜和NBI放大内镜联合检查的AUC最高.NBI放大内镜检查在病灶边界、胃黏膜表面形态、微血管情况方面的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白光内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光内镜与NBI放大内镜联合检查显示,胃癌患者中病灶边界线清晰、黏膜微血管不规则、表面腺管不规则、腺间距加宽比例均明显低于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光内镜与NBI放大内镜联合检查对胃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提供较为清晰的图像,且胃癌在白光内镜联合NBI放大内镜下可见较为明显的典型表现,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胃癌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诊断价值

    初善仪宫颈癌筛查系统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孟超邵瑜李丹丹石蕊...
    652-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初善仪宫颈癌筛查系统(TS)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00例女性,均接受TS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S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TS诊断早期宫颈癌的准确度为84.0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5(P﹤0.01).TCT和HPV诊断早期宫颈癌的准确度均为76.00%,均低于TS.TS、TCT、HPV诊断早期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28、0.712,与TCT和HPV相比,TS的AUC更大.TS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灵敏度为77.78%,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灵敏度为87.50%.结论 TS在早期宫颈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该系统可以提供可靠的早期筛查结果,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病变,提高宫颈癌的诊断准确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管理策略.

    初善仪宫颈癌筛查系统两癌筛查宫颈癌诊断

    标准化模式联合3H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徐珂张静文李建利沈裕厚...
    65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化模式联合3H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组(n=39,常规干预)和3H组(n=41,标准化模式联合3H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H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3H组患者PSQI、SD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L-6、CRP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3H组患者IL-6、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标准化模式联合3H干预可改善胃癌手术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反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胃癌标准化模式3H干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应激反应指标

    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方案诱导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吴爱月向金峰周柳
    659-661,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培门冬酶+去甲氧柔红霉素(VDLD)方案诱导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10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患儿给予VDLD方案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VEGF、VEFGR、bFG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儿VEGF、VEFGR、bF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方案诱导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磺酸伊马替尼VDLD方案不良反应

    负荷剂量左甲状腺素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余永青龚雪晖余文娟
    662-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负荷剂量左甲状腺素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术后左甲状腺素钠应用剂量的不同将80例PTC患者分为对照组(n=40,普通剂量左甲状腺素钠)和研究组(n=40,负荷剂量左甲状腺素钠).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4变异体6(CD44v6)水平及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SH、TPOAb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FT4、FT3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研究组患者TSH、TPOA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T4、FT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sIL-2R、CD44v6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研究组患者VEGF、sIL-2R、CD44v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3个月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研究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负荷剂量左甲状腺素钠可改善PTC术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降低VEGF、sIL-2R、CD44v6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负荷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效果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娜刘俊张文强
    667-669,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88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比较术后发生医院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组织学分级、合并糖尿病情况、脑室引流情况、脑室引流时间均可能是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4 h、合并糖尿病、脑室引流、脑室引流时间≥2天均是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年龄≥60岁、手术时间≥4 h、合并糖尿病、脑室引流、脑室引流时间≥2天均是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高风险感染人群,及时实施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为患者尽早治疗创造条件.

    脑胶质瘤术后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影响因素

    CT、MRI检查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徐晓军黄江波宋炜
    670-672,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MRI检查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0例小肝癌患者,手术病理检查前均接受CT、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14天,比较CT、MRI检查对小肝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患者共检出93个病灶,均证实为小肝癌.CT平扫共检出62个病灶;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共检出84个病灶,门脉期共检出68个病灶,延迟期检出共检出70个病灶.MRI检查T1加权成像(T1WI)共检出65个病灶,T2加权成像(T2WI)共检出75个病灶;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共检出86个病灶,门脉期共检出63个病灶,延迟期共检出74个病灶.MRI检查T2WI对小肝癌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MRI检查T1WI,CT与MRI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动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均较高,且MRI检查T2WI对小肝癌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

    小肝癌MRICT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