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病毒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病毒学报
病毒学报

侯云德

双月刊

1000-8721

bdxb@chinajournal.net.cn

010-63536460

100052

北京西城区迎新街100号

病毒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登载内容为人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噬菌体和病毒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成就,新进展。读者对象为病毒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者以及病毒学的医务工作者。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在国外是MEDLINE、MEDLARS数据库,《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等的来源刊,在国内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摘》等的来源刊。已经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主要栏目有论著、简报、综述、述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联合TCT检测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韩晓宇张力丹李淼乔海芝...
    84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的17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TCT检测以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测,并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HPV基因分型、TCT检测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对二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发现,176例行宫颈癌筛查患者中共检测出HPV感染者47例(26.70%),HPV感染基因分型中排列前五位的亚型依次为HPV 16、HPV 58、HPV52、HPV 18和HPV 11;与病理检测诊断相比,HPV基因检测诊断的符合率为76.92%(10/13);TCT检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为53.85%(7/13).检测结果显示,TCT与HPV基因单独检测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HPV与TCT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其中TCT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与TCT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均高于二者单一检测,其中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较TCT检测更为显著(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的AUC高于HPV和TCT单一检测(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TCT检测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与病理学检测的诊断率相符,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独检测,且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效能.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检测早期宫颈癌筛查应用价值

    腺病毒肺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与预后研究

    汪国庆孙杰于修文彭奕冰...
    850-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腺病毒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43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组(86例)和非重症组(57例);另根据患儿治疗1周后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11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收集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患儿的血清sTREM1,VEGF与sICAM-1水平差异,采用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sTREM1,VEGF与sTCAM-1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sTREM1,VEGF与sICAM-1对腺病毒肺炎患儿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发现,重症组患儿血清sTREM-1,VEGF与sICA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组,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腺病毒肺炎患儿血清sTREM-1,VEGF与sICAM-1各指标表达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呈正相关(r=0.514、r=0.620、r=0.498;r=0.479、r=0.488、r=0.506,均P<0.05);ROC 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VEGF与sICAM-1各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腺病毒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值分别为0.801、0.800、0.794和0.932,与各指标单独检测相比,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AUC值最高(Z=2.448、3.095、3.177,均P<0.05).腺病毒肺炎患儿血清sTREM-1,VEGF与sICAM-1水平显著升高,且各指标升高程度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血清sTREM-1,VEGF与sICAM-1联合检测可提高对预后的预测效能,且早期检测有助于医生判断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病情及预后.

    腺病毒肺炎患儿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重症预后相关性

    2020-2023年大连地区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王越郎兴莹于蕾薄志坚...
    857-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分析了 2020-2023年大连市16起急性胃肠炎疫情中诺如病毒的基因型特征.收集2020-2023年大连市16起急性胃肠炎病例的粪便标本154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GⅠ/GⅡ分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区和衣壳蛋白VP1区部分序列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通过诺如病毒在线分型工具和人类杯状病毒分型工具进行比对确定诺如病毒分型,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全部154份样品中,检测诺如病毒阳性106份,其中诺如病毒GⅠ组检出率3.77%(4/106),GⅡ组检出率96.23%(102/106).16起疫情中15起由GⅡ型引起,1起由GⅠ型引起,无GⅠGⅡ混合感染,疫情以GⅡ型为主.2020/2021流行季和2022/2023流行季的主要流行株是GⅡ.2[P16],并且该基因型在不同年份变异不大.2021/2022流行季存在多种型别共存,无优势流行株.2020-2023年大连市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4月,场所主要是幼儿园和中小学.

    诺如病毒基因分型分子进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耐药及分子网络分析

    黄永迪王凤英王吉亮金涛...
    862-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耐药及分子网络特征情况.收集2020-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6个县接受抗病毒治疗超过6个月且HIV-1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人群血样,获得HIV-1 pol基因区序列,使用MEGA 5.02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定毒株亚型,利用美国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判定,运用HyPhy 2.2.1软件和Cytoscape 3.2.1软件进行HIV分子网络分析.研究获得HIV-1pol区基因序列817条,毒株亚型以CRF07_BC为主,占99.1%(810/817).HIV-1耐药率为58.5%(478/817),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类耐药率为53.0%(433/817),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率为18.8%(154/817),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率为7.8%(64/8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50~499个/µL发生耐药的风险是<350个/μL的0.61倍(95%CI:0.41~0.91)、初始治疗方案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二线治疗方案的耐药风险是含替诺福韦(TDF)一线治疗方案的0.27倍(95%CI:0.12~0.61)、开始抗病毒治疗年份在2018-2020年耐药发生风险是<2018年的0.62倍(95%CI:0.44~0.87).按1.5%基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网络,入网率为49.1%(401/817),发现分子簇26个,其中96.2%(25/26)的簇中有耐药突变位点.男性入网风险高于女性.提示阿克苏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耐药率较高,耐药株在分子网络中成簇出现,应加强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质量,减少耐药发生及毒株传播.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失败耐药分子网络

    免疫芯片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向钰洁马学军申辛欣
    869-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芯片(Immune chips)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芯片,该技术本质上是将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异性与电子芯片高密度集成的原理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等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免疫芯片技术正在不断突破原有的局限,向着更高的灵敏度、更宽的检测范围、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方向发展,成为检测领域强有力的工具.本文综述了几类免疫芯片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主要分析了其在病毒、细菌、疾病标志物、真菌、寄生虫等检测中的应用.

    免疫芯片微流控液相芯片非核酸物质即时检测

    益生菌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赵佳明李滢吴毓薇谢新强...
    87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高危人群中,严重的病毒感染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益生菌是一种能提升人体健康的功能微生物,具有防止病原微生物定植、调节宿主免疫等功能.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某些益生菌具有防治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且近年来关于益生菌抗流感病毒的机制研究已有了一些探索,因此,在系统解析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基础上,本文从病毒拮抗、免疫调节、预防继发感染和平衡肠道微生态4个角度总结了抗流感病毒益生菌的作用机制,进而探讨益生菌抗流感病毒的应用模式,以期对益生菌抗流感病毒的应用提供参考.

    流感病毒发病机制益生菌微生态免疫调控

    EB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机制

    刘军邓世明刘铁陵何顺芬...
    887-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DNA病毒,EB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常见,人群普遍易感,在我国主要影响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该病毒可以通过潜伏感染的形式贮存于记忆性B细胞中,逃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使机体处于终身携带病毒状态.EB病毒与许多疾病有关,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本综述重点介绍了 EBV的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机制,关注了该病毒如何与其宿主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EB病毒免疫逃逸致病机制癌症诱导淋巴瘤上皮癌

    完全基于质粒的轮状病毒反向遗传技术进展

    余俊杰刘夏飞李杉段招军...
    897-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轮状病毒(Rotavirus,RV)为双链RNA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是全球5岁以下婴幼儿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因.2017年,完全基于质粒的轮状病毒反向遗传技术获得成功,此后被不断改进.该技术可成功获得体外人工改造的特定表型的轮状病毒,促进和丰富了轮状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新一代轮状病毒疫苗、药物等干预手段的开发.本文将概述和比较已报道的不同轮状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特征,以期推动我国轮状病毒反向遗传技术体系的建立,促进我国轮状病毒的科学研究及预防控制.

    轮状病毒病毒感染反向遗传

    全球轮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吴文欢孙颜红
    907-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RVGE)的主要病原体,无特效药物,只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本文针对目前已经上市的6种口服减毒活疫苗的开发国家,原始毒株及型别,免疫程序,适用年龄,上市时间及国家,疫苗形式及保存方式,所致不良反应以及影响疫苗保护效力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且整理了正在研发的6种新疫苗的研究进展.世界各地的疫苗接种率相差很大,其中的中低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率都偏低,在加强宣教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探究影响疫苗有效性的因素,并对现有疫苗进行改进以降低副反应提升安全性,进而推动新型疫苗的研发,对降低婴幼儿RVGE的患病率与死亡率,降低医疗经济负担有重要的作用.

    轮状病毒疫苗胃肠炎儿童

    人乳头瘤病毒型别竞争与型别替换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陈雨周裕林姚星妹
    914-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可导致多种癌症,目前已经发现200多种基因型.预防性HPV疫苗有望减少甚至消灭由疫苗型别导致的疾病负担,但目前的疫苗并未覆盖HPV所有型别,人们始终关注广泛实施HPV疫苗接种后,疫苗型别流行率降低空出的生态位是否将被非疫苗型别替代?目前对于HPV疫苗接种后是否存在型别替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拟对HPV疫苗型别竞争与型别替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型别竞争型别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