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与糖尿病肾脏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陈逸青应瑞雪艾李雅陈福华...
    63-6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肌少症与糖尿病肾脏病(DKD)不同分期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238例,根据患者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以及肾功能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以及终末期肾病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临床信息的采集,同时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肌少症的评估.采用t检验或方差检验对4组患者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T2DM患者DKD与肌少症的关系.结果 DKD程度的加重,肌少症比例显著的增加.躯体功能方面,DKD越严重,SPPB分值越低.但在肌肉量、肌肉力量方面无明显差异,另外DKD严重程度还与年龄、病史时间、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例的增加有关.另外,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尿病肾病均为T2DM肌少症以及躯体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质指数为T2DM患者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随着DKD的加重,T2DM患者并发肌少症的比例明显升高,DKD是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故积极控制T2DM患者血糖以及防治慢性并发症有利于早期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发展.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肌肉减少症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效果及潜在机制探索

    胡凤英翟莉吕俊刚熊海亮...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潜在机制,为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从数据库中检索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相关研究的mRNA基因芯片,筛选出GSE70528数据集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差异基因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一种或多种非ARB类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检测血压、肾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潜在靶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共检测基因20549个,与高血压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共有14个基因表达上调,57个基因表达下调.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显示ISG15、IFI44、IFI44L、IFIT2、OAS3、OASL、RSAD2处在网络核心位置.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肾功能指标(BUN、Scr、CysC、eGFR、α1-MG、β2-MG、NAG)及炎症因子(IL-1、IL-6、IL-10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OASL、IFI44、IFIT2、RSAD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患者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及抗炎作用,其中OASL、IFI44、IFIT2、RSAD2可能参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而以OASL、IFI44、IFIT2、RSAD2为作用靶点,可能为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提供新的方法.

    沙库巴曲缬沙坦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差异表达基因

    血清Clusterin、ADAMTS-13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黄柳崔坤田小超邱翔...
    76-8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簇集蛋白(Cluster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AHF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HF组(n=34)和重度AHF组(n=46),根据1年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无终点事件组(n=58)和终点事件组(n=22),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HF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lusterin、ADAMTS-13水平对老年AH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HF组血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Cluster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DAMTS-1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AHF组Clusterin显著高于轻度AHF组(P<0.05);ADAMTS-13显著低于轻度AHF组(P<0.05).与无终点事件组相比,终点事件组血肌酐、CK-MB、BNP、NT-proBNP、cTnI、LVEDD、Clusterin显著升高(P<0.05);LVEF、ADAMTS-13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AMTS-13是老年AHF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Clusterin是危险因素(P<0.05).血清Clusterin、ADAMTS-13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HF患者预后的AUC为0.980,灵敏度为90.91%,特异性为96.55%,优于Clusterin、ADAMTS-13各自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Clusterin=2.219、Z二者联合-ADAMTS-13=2.269,P=0.027、0.023).结论 老年AHF患者血清Clusterin表达显著上调,ADAMTS-13表达显著下调,二者联合检测对老年AHF患者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簇集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老年急性心力衰竭预后

    单独和联合NLR、TyG指数检测对COVID-19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丁石婧张美荣刘敏兰丽珍...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指数)与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组(n=56)和重度病例组(n=3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慢性病情况、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NLR和TyG指数.根据NLR和TyG指数的中位数分组后,比较各组之间的结局、呼吸支持方式和病情严重程度.通过Logistics回归探索影响COVID-19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LR、TyG指数和二者联合后预测COVID-19进展为重度的价值.结果重度病例组的NLR和TyG指数明显高于轻度病例组(NLR:P<0.001,TyG:P=0.028).根据NLR和TyG指数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后,高NLR,高TyG组的COVID-19患者病情更加严重(P<0.001),更容易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P=0.037).在调整多种混杂因素之后,NLR仍是影响COVID-19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OR=1.164,95%CI 1.066~1.271).NLR和TyG指数预测新冠感染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和0.643,两者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单独预测(AUC=0.777).结论NLR、TyG指数与新冠感染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有望作为发展至重度病例的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后的预测价值更高,可能有助于早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新型冠状病感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血液外泌体来源miRNA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施雨燕龚志贤李鑫张亮...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有研究发现血液外泌体(Exosomes)中的miRNA(microRNAs)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这可能成为RA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评价血液外泌体来源的miRNA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计算机收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有关外泌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文献,根据制定的文献检索策略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中相关数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QUADS-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Meta-Disc 1.4软件与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等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对其异质性与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 计算机共检索出2698篇文献,经过筛选后纳入文献共6篇,其中包含18种miRNA,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存在由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但存在由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合并灵敏度为0.80(95%CI 0.73~0.86)、合并特异性为0.77(95%CI 0.73~0.80)、合并阳性似然比为3.5(95%CI 2.9~4.2)、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6(95%CI 0.18~0.36)、合并诊断比值比为14(95%CI 8~2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82(95%CI 0.79~0.85).结论 血液外泌体来源miRNA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有较高诊断价值与意义,可作为诊断RA的新生标志物,但受目前文献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今后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外泌体类风湿关节炎诊断Meta分析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NT-3、GFAP水平变化及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史心怡种小妮卢梅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营养因子3(NT-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及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结果将其分为轻度认知受损组(n=42,MCCB≥200分)、重度认知受损组(n=58,MCCB评分<200分),根据大体评定量表(GA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2,GAS≥61分)、预后不良组(n=28,GAS<61分),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间血清S100B蛋白、NT-3、GFAP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NT-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认知受损组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均低于重度认知受损组,血清NT-3水平高于重度认知受损组(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血清NT-3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与MCCB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8,-0.267,P<0.05),血清NT-3水平与MCCB评分呈正相关(r=0.38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100B蛋白、NT-3、GFAP水平在预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升高、血清NT-3水平降低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上述3项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不良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用于评估预后情况.

    首发精神分裂症钙结合蛋白神经营养因子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认知功能预后

    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输注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玥顾小文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输注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3次以上(含3次)输注血小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CI和PPR值及结合临床出血症状判断患者输注血小板疗效,通过单因素分析探讨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输注血小板次数以及患者性别、血型、是否用抗过敏药、脾大、放化疗、输血不良反应、乙肝病毒感染等是否为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输注无效(PTR)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322次,其中有效血小板输注272例次,输注有效率为84.47%;无效血小板输注50例次,输注无效率为15.53%.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患者血小板抗体、性别、输注前是否用抗过敏药、脾大、输血不良反应、乙肝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P值均小于0.05;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患者年龄、血型、放化疗、输注次数、细菌培养单因素分析,P值均大于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血小板抗体阳性、脾大、输血不良反应、乙肝病毒感染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输注前应用抗过敏药则可以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率(OR<1,P<0.05).结论 女性、脾大、输血不良反应、乙肝病毒感染、血小板抗体阳性等是多次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危险因素,应用抗过敏药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可能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输注无效的发生.对于临床需要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前,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提前干预,对症治疗后再进行血小板输注,以提高输注疗效,节约血液资源.

    多次输注输注疗效影响因素血小板

    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血脂合适水平的建立

    钟培英廖山莹高琪王磊...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合适水平,为该地区藏族成人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藏族人群2262例,其中男1322例,女940例,20~69岁,检测其血脂指标(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对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离群值剔除,依据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文件及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相关要求,建立TC、TG、HDL-C、LDL-C的合适水平.结果 该人群中,纳入研究的血脂指标均存在男女之间的差异,TC、LDL-C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TG、HDL-C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该人群中,TC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3.03~6.60mmol/L、2.84~6.09mmol/L;TG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0.56~3.94mmol/L、0.45~2.64mmol/L;HDL-C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0.66~1.49mmol/L、0.80~1.71mmol/L;LDL-C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1.51~4.56mmol/L、1.29~3.88mmol/L.结论 初步建立了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血脂指标合适水平,实验室应针对此类人群建立自己的合适水平,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血脂四川地区藏族合适水平高原

    血清ACE2表达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关系

    廖倪高清东李玮蔡艳...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进行鼻内镜手术的CRSwNP患者12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根据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0例和未复发组88例,酶联免疫法检测CRSwNP患者血清ACE2的表达水平.Spearman和Pearson法分析ACE2与病变程度、术后感染、Lund-Mackay评分、Davos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5、IFN-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ACE2对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是否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CRSwNP患者血清ACE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鼻内镜术后复发组CRSwNP患者血清ACE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鼻内镜术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病变程度、术后感染、Lund-Mackay评分、Davos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5、IFN-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表明,ACE2表达与病变程度、术后感染、Lund-Mackay评分和Davos评分呈负相关(P<0.05),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ACE2表达与IL-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与IFN-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CE2、术后感染、IL-5、IFN-γ是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ACE2评估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AUC为0.897.结论 血清ACE2表达与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具有密切关系,是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对评估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复发

    血清GDF-15、TGF-β1及HbA1c与冠心病患者PCI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辛艳尹锐
    114-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108例冠心病患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围术期PMI发生情况将冠心病患者分为PMI组及非PMI组.比较冠心病组、对照组及PMI组、非PMI组血清GDF-15、TGF-β1、HbA1c及肌钙蛋白T(cTnT)水平,分析血清指标与cTnT水平的相关性,并对血清GDF-15、TGF-β1及HbA1c水平联合检测对PMI的评估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的血清GDF-15、TGF-β1、HbA1c及cT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MI组手术前及手术后的血清GDF-15、TGF-β1、HbA1c水平均高于非PMI组,术后cTnT水平高于非PMI组(P<0.05);PMI组手术前后血清GDF-15、TGF-β1、HbA1c及cTnT水平差值均大于非PMI组(P<0.05).血清GDF-15、TGF-β1及HbA1c水平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r=0.527、0.356、0.419,P<0.05).血清指标联合检测评估PMI的AUC值(0.960)大于血清GDF-15、TGF-β1、HbA1c水平单独检测(0.814、0.848、0.889,P<0.05).结论 冠心病PMI患者血清GDF-15、TGF-β1、HbA1c水平与PMI程度有关,且各指标联合检测对PMI具有评估价值.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心肌损伤生长分化因子15转化生长因子-β1糖化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