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FN-γ联合IL-6在菌阴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刘轩妙徐俊驰岳晓冬胥萍...
    450-455,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FN-γ联合IL-6在菌阴性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21日至2023年4月27日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病例266例.依据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肺结核患者196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58.4±17.1岁;病灶双侧患者141例,病灶单侧患者55例;菌阳患者92例,菌阴患者104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7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2.7±8.9岁.健康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8.6±6.3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FN-γ、IFN-α、IL-2、IL-4、IL-5、IL-6、IL-8、TNF-α、IL-10、IL-12P70、IL-1β、IL-17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组别中这12项炎症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血浆IFN-γ、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以及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组(非结核性肺部疾病对照组).(2)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双侧病灶肺结核患者组的血浆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单侧病灶肺结核患者组.(3)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组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菌阴性肺结核患者组.(4)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患者组IFN-γ、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菌阴性肺结核患者中,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患者组IFN-γ、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IFN-γ、IL-6、IL-8可反映结核患者的炎症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及细菌负荷,并且IFN-γ联合IL-6可以作为无病原学证据、免疫学检查结果为阴性且具有肺部影像学依据患者诊断的辅助指标,临床医师可以通过IFN-γ、IL-6的表达水平联合肺部影像学证据来为该类患者进行辅助诊断,并评估患者免疫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力,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活动性肺结核菌阴性肺结核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6

    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与HCV高敏核酸检测对病毒性丙型肝炎的筛查价值研究

    谢骊蔡雷鸣冯颖段玉萍...
    456-459,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需进行手术、输血或其他侵入性医疗服务的住院患者的HCV血清学抗体及高敏HCV RNA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与HCV高敏核酸检测对病毒性丙型肝炎的筛查检测价值.方法 对本院相关住院患者进行Elecsys Anti-HCV Ⅱ或(和)高敏HCV RNA检测,统计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HCV血清学抗体检测22443人次,阳性率为0.68%,阳性COI中位数为38.4(1.0~165).高敏HCV RNA检测34628人次,阳性率0.30%,阳性病毒载量中位数为1.00×106 IU/mL(3.50×101~4.00×107 IU/mL).两种方法学均显示45~59岁人群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P<0.001).两种检测有重合的样本共17785人次,HCV抗体血清学阳性率为0.70%.高敏HCV RNA阳性率0.22%,如以高敏HCV RNA为丙型肝炎现症感染的标准,HCV抗体血清学检测HCV现症感染的灵敏度为100.00%(95%CI 89.09%~100.00%),特异性为99.52%(95%CI 99.41%~99.61%),现症感染阳性预测期PPV为32.00%(95%CI 23.82%~40.18%),阴性预期值为100.00%.HCV抗体血清学检测COI值与高敏HCV RNA检测的病毒载量无线性相关性,COI<10和COI>100的HCV RNA阳性率低.结论 HCV抗体检测和高敏HCV RNA均为有效的丙型肝炎筛查手段,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丙型肝炎感染管理.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RNA发光免疫标记核酸检测

    左卡尼汀联合尼可地尔对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TRPC-1、NT-proBNP水平的影响

    周金婕王晓明李宙童
    460-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左卡尼汀联合尼可地尔对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研究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后评估疗效,比较血管内皮功能及TRPC1、NT-proBNP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TRPC-1及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一氧化氮(NO)、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用尼可地尔相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可提升疗效,调节患者血清TRPC-1及NT-proBNP水平,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左卡尼汀尼可地尔心力衰竭血管内皮功能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N端前体脑钠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参考区间的建立

    何恩萍李忠承李静段治军...
    464-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成都地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NMR)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3日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体检且严格排除近期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查体人群的外周血标本(EDTA-K2抗凝标本)1918例,采用第2.5百分位数(P2.5)~第97.5百分位数(P97.5)建立NLR、PLR和NMR的参考区间.结果 NLR男性、女性参考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是0.88~3.53和0.89~4.67;PLR男性、女性参考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是40.35~170.47和51.04~188.64;NMR男性、女性参考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是4.55~13.76与4.64~17.91.结论 NLR、PLR和NMR参考区间的建立有助于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为联合其他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对特定疾病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感染标志物参考区间

    99Tcm-MIBI SPECT/CT心肌显像对新冠肺炎并发心肌炎的应用价值

    陈玥颖韦顺何胜兰韦润智...
    468-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99Tc m-MIBI SPECT/CT核素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G-MPI)在新冠肺炎(COVID-19)并发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的99Tc m-MIBI SPECT/CT G-MPI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了心肌炎患者在性别、年龄、新冠肺炎严重度、心肌酶水平以及心功能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86例新冠肺炎患者中,51例(59.30%)并发心肌炎.99Tc m-MIBI MPI图像主要呈现"花斑状"改变,即无规律、散在的显像剂分布稀疏减低.其中,32例(62.75%)患者显示左心室各室壁均受累.心肌炎患者的MPI左心室室壁受累情况与心肌炎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下壁、前壁、侧壁和心尖部位(P<0.001).年龄与心肌炎风险呈负相关(-0.360,P<0.001),而新冠肺炎严重度与心肌炎风险呈正相关(0.244,P=0.024).性别、心肌酶、心功能参数(EDV、ESV、LVEF)与心肌炎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新冠病毒感染后可以引发心肌炎,且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主要群体为中老年患者,但风险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性别、心肌酶水平、心功能参数与心肌炎无显著关联.99 Tc m-MIBI SPECT/CT心肌显像在新冠肺炎并发心肌炎的精准诊断中具有高临床价值,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SPECT/CT心肌炎新冠肺炎(COVID-19)

    基于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构建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预测模型及价值验证

    邢玉微刘宽芝位庚曹光...
    476-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构建2型糖尿病(T2DM)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价值验证,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T2DM患者2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中DN诊断标准分为单纯T2DM组(197例)与DN组(7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构建T2DM发生DN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并进行个体值预测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BMI、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FBG、2hPG、Hb、TG、Scr、BUN不是T2DM发生DN的影响因素(P>0.05);T2DM病程、高血压、HbA1c、TC、HDL-C、LDL-C、SUA是T2DM发生DN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T2DM病程、高血压、HbA1c、TC、LDL-C、SUA是T2DM发生DN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T2DM发生DN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根据上述独立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T2DM发生DN的最佳截断值Log(P)为0.489,AUC为0.830,95%CI为0.779~0.873,灵敏度为61.43%,特异性为89.34%,较各影响因素单独预测价值高.随机抽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T2DM患者178例作为验证集,其中发生DN患者42例,未发生DN患者136例,该模型在验证集中预测T2DM发生DN的AUC为0.922,95%CI为0.872~0.957,灵敏度为85.71%,特异性为87.50%.结论 基于T2DM病程、高血压、HbA1c、TC、LDL-C、HDL-C、SUA构建T2DM发生DN的预测模型具有可靠预测价值,能作为临床预测DN风险的重要途径.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预测价值

    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和肠-肝轴的研究

    杨秀芳曾柳钰郑铠军邹梅玲...
    482-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研究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早产儿的肠道微生态特征和肠-肝轴在PNA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住院期间曾接收14d以上的胃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为13例患有PNAC的早产儿,对照组为24例未患PNAC的早产儿.对两组患儿不同日龄的粪便中肠道菌群的DNA情况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测定.同时检测两组早产儿不同日龄血清血炎症细胞因子包括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肝胆生化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后第1、7和14d的肠道菌门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D1=0,x2D7=1.06,x2D14=6.98,P均>0.05),生后第30d的肠道菌门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D30=16.29,P<0.05);对比两组出生后不同日龄肠道菌门的相对丰度,结果显示两组在生后第7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9、2.00、2.00,P均>0.05);两组在生后第14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41、24.74、6.64,P均<0.05),两组在生后第30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88、25.88、34.63、33.36,P均<0.05),提示在生后第14d和第30d实验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动态的肝胆生化和炎症指标,结果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上,实验组在生后第14d、第30d和第60d血清ALT、T-BIL、D-BIL、TBA、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血清PCT、IL-6水平在生后第14d和第30d高于对照组,组与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tD14=16.39,tD30=25.29,IL-6:tD14=7.03,tD30=9.65,P均<0.05).实验组肠外营养(PN)的持续时间(22.0±3.2d)长于对照组(17.8±3.1d),两组PN的持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1,P<0.001).结论 患有PNAC且胃肠外营养超过14d的新生儿其在出生14d后的肠道菌群的组成与无合并PNAC的新生儿存在差异.患有PNAC新生儿在胃肠外营养至生后第14d和第30d时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且伴血炎症指标增高和胆汁淤积加重.PN持续时间长、肠道菌群的变化和炎症指标的增高可能与PNAC病情的发生发展有关,具体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肠道菌群炎症指标早产儿胃肠外营养胆汁淤积肠肝轴

    血清CD62P、sTREM-1水平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价值

    印章付永波朱冬梅凡洋...
    491-49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P选择素(CD62P)、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1(sTREM-1)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中CD62P水平;人sTREM-1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sTREM-1水平;根据出院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将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108例)和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5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D62P、sTREM-1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比较,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血清中CD62P、sTREM-1水平升高(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史、心绞痛史、冠脉病变个数、置入支架数目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62P高表达、sTREM-1高表达、有糖尿病史、有心绞痛史、冠脉病变个数>1、置入支架数目>2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CD62P、sTREM-1联合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AUC显著大于CD62P单独预测的AUC(Z=3.116,P=0.002).结论 血清CD62P、sTREM-1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选择素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1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ERCC1、K-ras、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评估价值

    王亚飞张振军宋长亮杨琼...
    496-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K-ras)、肿瘤蛋白P73(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结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NSCLC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NSCLC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以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增加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评估组间临床疗效、肿瘤标记蛋白、免疫指标、生存周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69.84%(44/6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52.38%(33/63),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2.54%(52/6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66.67%(42/63)(P<0.05).化疗1周期、化疗3周期、化疗6周期时,观察组ERCC1、K-ras、TP-7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CD40细胞低于对照组,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TP、PFS、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12/63),对照组为12.70%(8/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治疗安全性较好,且ERCC1、K-ras、TP-73水平变化可反映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在肺癌治疗中的效果,在综合疗效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替雷利珠单抗紫杉醇顺铂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基因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肿瘤蛋白P73非小细胞肺癌

    子痫前期患者ACR、PLT、D-D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价值

    刘芳杨堃何泉江明雪...
    502-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值(ACR)、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03例PE患者为PE组,另取同期40例正常妊娠产妇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ACR、PLT、D-D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PE患者分为重度组和轻度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ACR、PLT、D-D水平,根据妊娠结局,将PE患者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比较不同妊娠结局患者ACR、PLT、D-D水平,并分析ACR、PLT、D-D评估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 PE组ACR和D-D水平高于对照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ACR和D-D水平高于轻度组,PLT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妊娠结局不良组ACR和D-D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LT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CR评估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99、89.61mg/mmol,PLT评估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60、52.05×109/L,D-D评估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62、1.52μg/mL,联合评估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930,高于单项评估(P<0.05).结论 PE患者中ACR和D-D水平上升,PLT水平下降,这3个指标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联合评估不良妊娠结局价值较高.

    子痫前期尿蛋白/肌酐比值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不良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