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晚期血清FGF2和VEGF表达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分析

    于雪梅方建红梁金丽杨燕...
    698-70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HDP)疾病患者孕晚期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孕晚期HDP并发FGR孕妇(FGR组)、60例HDP孕妇未发生FGR孕妇(HDP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60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血清FGF2、VEGF水平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较HDP组、FGR组及对照组孕妇血清FGF2、VEG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GR发生的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FGF2、VEGF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间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究血清FGF2、VEGF表达对FGR的预测效能.结果 3组在年龄、孕周、BMI、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收缩压、舒张压、新生儿体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HDP组、FGR组血清FGF2水平升高(P<0.05),VEGF水平降低(P<0.05),且FGR组孕妇血清FGF2水平高于HDP组(P<0.05),VEGF水平低于HD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血清FGF2、VEGF水平均是孕晚期HDP孕妇发生FG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FGF2、VEGF诊断HDP孕妇发生FGR的AUC分别为0.850、0.849,灵敏度分别为76.7%、86.7%,特异性分别为60.0%、60.0%,两者联合诊断孕晚期HDP孕妇发生FGR的AUC为0.933,灵敏度为88.3%,特异性为76.6%.结论 发生FGR的孕晚期HDP孕妇血清FGF2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两者为孕晚期HDP孕妇发生FGR的危险因素,且对FGR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妊娠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3-NT、Aβ1-42、CX3CL1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陆旭黄佳滨隋小芳王凤玲...
    703-707,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17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37例和认知障碍组80例,依据MoCA评分将认知障碍组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27例、重度组30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3-NT、Aβ1-42、CX3CL1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3-NT、Aβ1-42、CX3CL1检测诊断认知障碍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3-NT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血清Aβ1-42、CX3CL1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3-NT、Aβ1-42、CX3CL1异常表达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P<0.05);血清3-NT、Aβ1-42、CX3CL1联合检测诊断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值高于单项检测(Z3-NT-联合检测=3.621,ZAβ1-42-联合检测=3.046,ZCX3CL1-联合检测=2.075,P<0.05).结论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3-NT升高、Aβ1-42、CX3CL1降低有关.

    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3-硝基酪氨酸β淀粉样蛋白1-42趋化因子C-X3-C配体1

    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及慢血流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周青周郭译冉郭锐刘莉...
    708-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冠状动脉狭窄及慢血流在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PI)中的影像特征,探讨影像特征与冠脉狭窄及慢血流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乙腈(MIBI)静息MPI、硝酸甘油介入MPI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先后分为冠脉狭窄组67例与无狭窄组53例、再选择冠脉造影冠脉狭窄<40%的患者共46例,根据冠脉血流速度分为冠脉慢血流组17例与冠脉血流速度正常组29例,应用ECToolbox软件对MPI显像结果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R-MPI共检出灌注稀疏464个节段,其中冠脉狭窄组298个节段,人均4.45±1.41个,冠脉无狭窄组166个节段,人均3.13±1.93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1);NTG-MPI共检出灌注稀疏528个节段,其中冠脉狭窄组318个节段,人均4.75±2.16个,冠脉无狭窄组210个节段,人均3.89±1.91个,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5).冠脉狭窄组NTG-MPI反向再分布率为50.75%,而无冠脉狭窄组为60.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P>0.05).46例冠脉狭窄<40%的患者,R-MPI共检出灌注稀疏150个节段,其中CSF组81个节段,人均4.76±1.44个,冠脉血流速度正常组69个节段,人均2.38±1.50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1).NTG-MPI共检出灌注稀疏152个节段,其中CSF组103个节段,人均6.06±1.39个,冠脉血流速度正常组49个节段,人均1.69±1.04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P<0.01).NTG-MPI反向再分布率CSF组为76.47%,而冠脉血流速度正常组为17.2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P<0.001).(2)冠脉狭窄组患者SRS、SSS、SDS平均评分分别为12.42±3.83、17.82±4.32、5.40±2.08,冠脉无狭窄组患者SRS、SSS、SDS平均评分分别为9.64±2.89、15.08±3.25、5.43±2.27,两组间SRS、S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1、t=3.82,P<0.01).冠脉慢血流组患者SRS、SSS、SDS平均评分分别为14.05±4.16、23.58±5.42、9.52±3.58,冠脉血流速度正常组患者SRS、SSS、SDS平均评分分别为6.74±2.11、5.79±2.04、-0.96±0.53,相关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3,P<0.001、t=30.72,P<0.001、t=12.23,P<0.001).R-MPI与NTG-MPI半定量评分在冠脉慢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P<0.001).(3)17例CSF组受检者中SDS>0者14例,占82.35%(14/17),SDS<0者3例,占17.65%(3/17).29例冠脉血流速度正常组受检者中SDS>0者3例,占10.34%,SDS<0者21例,占72.41%;SDS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2.20,P<0.05).对于SDS>0,CSF组和冠脉血流速度正常组的SDS平均得分分别为7.86±2.93、1.33±0.5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5).结论 MPI中心肌缺血节段的数量和摄取评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狭窄及冠脉慢血流所致的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NTG-MPI对于冠脉慢血流所致的心肌缺血的检出更具优势;类"反向再分布"是冠脉慢血流区别于冠脉狭窄在NTG-MPI中的特征性影像表现.

    冠脉慢血流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硝酸甘油试验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动态监测孕期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李杨郭莉
    716-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期内动态监测孕妇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预测妊娠结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孕期产检并分娩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人口学资料并分别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检测血清FA、VitB12和Hcy水平.随访至分娩并记录妊娠结局,根据有无不良妊娠结局将其分为对照组(无不良妊娠结局,102例)和观察组(有不良妊娠结局,98例).比较两组孕妇不同时期FA、VitB12和Hcy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FA和VitB12水平随妊娠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孕中期Hcy水平显著低于孕早期,孕晚期Hcy水平虽高于孕中期但低于孕早期(P<0.05).观察组孕中期和孕晚期血清FA、VitB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孕早期(P<0.05),Hcy水平随妊娠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孕早期和孕中期血清FA、ViB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晚期血清FA、VitB12和Hcy水平以及FA缺乏、VitB缺乏以及高Hcy血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和孕中期FA缺乏、VitB缺乏以及高Hcy血症均能显著增加不良妊娠风险(P<0.05).结论 孕早期和孕中期FA缺乏、VitB12缺乏与高Hcy血症均能提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妊娠结局

    18F-FDG PET/CT代谢特征联合HRCT影像特征在鉴别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病变中的价值

    姜春利朱峰岭陶秀霞董明松...
    72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代谢特征联合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在鉴别周围型肺癌(PLC)与炎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行18 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诊断的肺占位性病变91例,其中PLC组61例,炎性病变组30例.对两组病灶的HRCT影像特征及18 F-FDG代谢特征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项特征的差异,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RCT影像特征法、18 F-FDG代谢特征法以及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运用Delong检验比较3者之间诊断效能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灶直径、空气支气管征、卫星征、全部摄取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HRCT影像特征及18 F-FDG代谢分布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直径、空气支气管征、卫星征及SUVmax对鉴别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病变有价值(P<0.05),而全部摄取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诊断的AUC最大,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其诊断效能分别优于HRCT影像特征法、18F-FDG代谢特征法(P<0.05).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特征联合HRCT影像特征在鉴别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代谢特征高分辨率CT周围型肺癌炎性病变

    HBV C基因型有关的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患者S区突变对HBsAg的影响

    刘辉刘新娄金丽
    727-731,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研究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患者HBV S区突变对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7例HBsAg-/HBV DNA+患者血液样本,对成功提取扩增的HBV DNA S区进行测序,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对HBV S区突变位点进行细胞功能验证,探讨OBI可能发生的分子机制.结果 对成功提取扩增的68例患者进行测序,发现HBV S区存在大量突变,包括免疫逃逸突变(如sG145R、sK122R、sS114T、sT131P等)和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TMD)突变(如sT5A、sG10D、sF20S等).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发现sG145R突变会明显降低HBsAg的表达,但是sK122R、sI26N、sQ29N、sR169H、sS114T、sT131P这6个突变位点并未影响细胞内外HBsAg的表达.结论 通过测序发现HBsAg-/HBV DNA+患者HBV S区存在大量突变位点,通过构建sG145R、sK122R、sI26N、sQ29N、sS114T和ST131P等突变质粒发现sG145R突变会明显降低细胞内外HBsAg的表达,但是sK122R、sI26N、sQ29N、sR169H、sS114T、sT131P并未明显降低细胞内外HBsAg的表达.

    隐匿性乙型病毒感染(OBI)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DNA)突变

    探讨分离胶促凝采血管的各组分对钾、钠、氯、钙、磷、镁离子检测结果的影响

    张炎
    73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分离胶促凝采血管的分离胶、胶塞和管壁涂层对钾、钠、氯、钙、磷、镁离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8月至9月100例献血者的混合血清,将其分装在不同试管中,试管进行不同的处理,试管分为4组:A组将血清放置在干燥玻璃管和黄色胶塞组成的试管中,并倒立放置;B组将血清放置在管壁涂有分离胶的干燥玻璃管中,并直立放置;C组将血清放置在红帽盖和去除分离胶的黄色管子中,并直立放置;D组将血清放置在红帽盖玻璃管中并直立放置作为实验对照组.以上各组试管均室温放置过夜并离心检测,以红帽盖干燥管的测定结果为参考,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观察分离胶促凝采血管各组分对钾、钠、氯、钙、磷、镁离子检测结果的影响;以《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WS/T403-2012)中允许总误差(TEa)的1/2评价分离胶采血管不同组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胶塞对镁离子的检测结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钾、钠、氯、钙、磷离子的检测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胶和管壁涂层对钾、钠、氯、钙、磷、镁离子检测结果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1/2TEa作为可接受的偏移时,胶塞浸泡的血清镁离子的检测结果偏移超出了范围.结论 分离胶采血管在临床检验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应用分离胶采血管前应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避免倒置以免影响镁离子的检测结果.

    分离胶胶塞管壁涂层生化离子

    不同抗凝剂对便携式血糖仪比对的效果比较

    邓容李广权苟甜甜向章朋...
    736-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己糖激酶法检测血糖作为参比方法,探讨不同抗凝剂在德国罗氏卓越型血糖仪比对中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寻找其最适用的抗凝剂.方法 抽取、制备肝素钠(绿头管)、氟化钠(灰头管)、EDTA-K2(紫头管)和枸橼酸钠(蓝头管)抗凝血各5管,平均分成两份,1份进行生化仪(东芝120)重复检测2次,2次生化仪检测结果取均值作为靶值,另1份进行血糖仪检测,对临床提供的26台罗氏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结果取其均值与靶值比对,评价其正确度.对同一样本用POCT血糖仪重复测定20次,评价其精密度.结果 肝素钠抗凝血检测样品的标准差(s)为0.12~0.38mmol/L,变异系数(CV)为2.04%~3.87%,精密度合格比为100%;与靶值比对,合格率为80%,正确度合格比为100%.氟化钠抗凝血检测样品的标准差(s)为0.13~0.96mmol/L,变异系数(CV)为2.24%~7.80%,精密度合格比为80%;与靶值比对,合格率为100%,正确度合格比为100%.EDTA-K2抗凝血检测样品的标准差(s)为0.12~0.46mmol/L,变异系数(CV)为2.42%~3.74%,精密度合格比为100%;与靶值比对,合格率为100%,正确度合格比为100%.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样品的标准差(s)为0.11~0.27mmol/L,变异系数(CV)为2.34%~4.03%,精密度合格比为100%;与靶值比对,合格率为80%,正确度合格比为100%.结论 4种抗凝剂用于便携式血糖仪的比对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均可用于比对.

    抗凝剂POCT血糖仪比对精密度正确度

    贵州省2019~2023年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常规生化项目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张淑俊袁薇孙建超杨敬源...
    740-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贵州省2019~2023年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常规生化项目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结果,了解影响各实验室检测准确度的因素,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 通过Clinet-EQA系统在线回报结果,收集2019~2023年参加贵州省常规生化23个项目EQA的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的EQA数据,分析各实验室的参评率及EQA合格率,并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验室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验室之间的差距,找出影响结测结果准确度的原因并改进.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参评单位数逐年增多,基层医疗机构56.52%的项目合格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2021年CK项目和2022年DBIL项目基层医疗机构合格率高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x2=17.24,36.77,P值均<0.05),2019~2023年中69.57%以上的常规生化项目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合格率均高于基层医疗机构(x2=3.91~114.62,P值均<0.05),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相对较差.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仍是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对于提升基层实验室检测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室间质量评价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准确度检测能力

    苏州地区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参考区间的建立

    倪凯茹高晨慧荣光石怡珍...
    748-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健康成人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的参考区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实验室更换设备及试剂以来的TSGF测定值.采用颐兰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湖南新大陆试剂,对本地区442例18~60岁健康成人进行血清TSGF测定,将检测结果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分析各分组差异性并建立验证参考区间.结果 442例健康人群结果经过正态分布检验和离群值检验后,剔除异常数据,按性别进行统计,男性为36.96(30.91,43.72)U/mL,女性为42.96(37.70,48.24)U/mL,女性组与男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4).按照年龄分组,18~30岁组为37.46(30.97,43.52)U/mL,31~40岁组为38.01(32.37,43.43)U/mL,41~50岁组为42.85(36.39,48.76)U/mL,51~60岁组为44.48(37.11,48.98)U/mL,4个年龄组进行两两Mann-Whitney检验,18~30岁组与31~40岁组中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2),41~50岁组与51~60岁组中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7),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基于组间差异重新按照18~40岁,41~60岁分组并分别建立参考区间,考虑到实际应用,也建立了全年龄段参考区间.结论 TSGF项目在本地区人群中性别差异不明显,但是存在年龄差异,建立18~40岁及41~60岁人群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54U/mL和0~61U/mL,全年龄段人群参考区间为0~58U/mL.

    TSGF参考区间年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