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伤性骨折患者脂蛋白(a)与深静脉血栓相关性的研究

    李维特刘武征白睿峰孔卓...
    1097-1102,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956例术前尚未抗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根据超声筛查结果分为静脉血栓组288例和非静脉血栓组668例,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Lp(a)在创伤性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与创伤性骨折非静脉血栓组比较,静脉血栓组组Lp(a)、FIB、D-D、hs-CRP水平明显升高,CHOI、HDL-C和ApoA-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G、LDL-C和Apo-B无明显变化;(2)DVT 与 Lp(a)、FIB、D-D、hs-CRP 呈正相关,与 CHOI、HDL-C 和 ApoA-1 呈负相关;(3)Lp(a)、FIB、D-D是创伤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Lp(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98,灵敏度为76.1%,特异性为67.5%,截断值为252.65mg/L.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Lp(a)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独立相关,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血栓脂蛋白(a)创伤性骨折深静脉血栓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脑炎中临床价值分析

    张艳芳张楠王丹韩平...
    1103-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全身性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很重要,但其在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脑炎中临床价值.方法 评估抗NMDAR脑炎患者和其他形式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全身性自身抗体,根据自身抗体将脑炎患者分为抗核抗体(ANA)阳性组和(ANA)阴性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共纳入194例AE患者进行了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显示AE中自身抗体总体阳性率为35.10%,70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抗体的阳性率(32.86%),显著高于49例抗LGI1脑炎患者(26.53%),其中以低滴度的ANA荧光核型常见,荧光核型主要以核颗粒型多见;ANA不同组中血清神经元抗体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说明血清自身抗体与血清中神经元抗体具有相互作用.结论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可能通过与针对神经元表面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而导致大脑的免疫功能紊乱,常见的自身抗体甚至到荧光核型可能为患者初步诊疗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身抗体临床特征抗核抗体

    血清NSE对重症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应用

    韩佳琪李韦杰沈从乐晁彦公...
    1110-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急诊重症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急诊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120例,同时纳入普通感染患者25例进行对照分析.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血清NSE、IL-6及乳酸水平变化、氧合指数比例、APACHE Ⅱ评价、SOFA评分、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状况等.结果 共有139例患者(95.86%)入院时合并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病最常见(36例,24.8%),其次是糖尿病(26例,17.9%)和冠心病(21例,14.48%).与普通组相比,重症感染患者组血清中NSE、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对于重症感染患者NSE水平与GCS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K-M生存分析发现,NSE水平低组累计生存率高于水平高组,NSE≥13ng/mL时,对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诊断的AUC为0.710.结论 本研究显示血清NSE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中显著上升,对于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良好的效能.

    NSE重症感染预后K-M生存分析重症监护

    长期戊肝IgM抗体阳性患者临床基本特征

    刘新田树萍郭继桥刘宁...
    1115-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长期戊肝IgM抗体阳性患者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一家以感染、传染及急、慢性相关性疾病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和重点学科的医院)进行戊肝抗体和/或戊肝核酸检测的患者,了解感染和/或肝病专科就诊人群戊肝感染率,HEV IgM阳性持续时间≥6个月戊肝患者与6个月内HEV IgM转阴的戊肝患者比较,分析前者临床基本特征.结果 近6年(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北京佑安医院HEV IgM、HEV IgG抗体检测的患者共有31912例患者,其中HEV IgM阳性率6.92%(2280/31912),HEV IgG阳性率为24.36%(7 775/31912).近6年HEV 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723,P<0.001),但2018年、2019年和2023年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3年HEV IgM阳性率平均为5.66%.根据戊肝抗体检测情况,将患者分成4组,IgM+IgG+组、IgM+IgG-组、IgM-IgG+组和IgM-IgG-组,4组戊肝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2.791,P<0.001),IgM+IgG+组和IgM+IgG-组核酸检测率较高,核酸阳性率较高.HEV IgM阳性持续时间≥6个月的戊肝患者与HEV IgM6个月内转阴的患者比较,前者首次就诊基线ALT、TBil和DBil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T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近些年戊肝重点就诊科室就诊患者戊肝感染率比较稳定.长期HEV IgM持续阳性的戊肝患者临床基本特征为首次就诊基线ALT、TBil和DBil低于普通戊肝患者,而TP高于普通戊肝患者.

    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IgG抗体戊肝核酸长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探讨

    韩倩辛明蔚李冠杉何军琴...
    1120-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合并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因素及高雄激素血症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 通过收集27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一般资料,测定内分泌相关指标(FSH、LH、AMH、雄激素)、代谢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凝血相关指标(FIB、PT、INR、PA、TT、APTT、D-Dimer、PLT),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合并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高雄激素血症与凝血指标的可能关系.结果 27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合并高雄激素血症比例为52.55%(144/274),非高雄激素血症比例为47.45%(130/274),两组在年龄、超重或肥胖分布比例及AMH、PT、INR、PA、TT、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雄激素血症组月经稀发、LH/FSH≥2.5、胰岛素抵抗分布比例及FIB、D-Dimer、PLT水平均高于非高雄激素血症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月经稀发、LH/FSH≥2.5、FIB是PCOS合并高雄激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86、3.105、1.615,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高雄激素血症的概率较高,与月经稀发、内分泌及凝血指标相关,高雄激素血症较非高雄激素血症患者具有更显著的高凝风险.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凝血影响因素

    血清KL-6水平对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意义

    张佳张喆邹外龙
    1125-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对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TX-IL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航天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的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应用利妥昔单抗(RTX)化疗的患者,入组患者于第1次化疗前记录临床资料包括血清KL-6水平等基线值,于第4次化疗前测定血清KL-6水平以及氧分压(PO2)等;根据化疗后是否合并ILD,分为RTX-ILD组(51例),不合并ILD组(69例);另外,RTX-ILD组根据临床影像以及症状再分为4级.分析血清KL-6水平与PO2、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血清KL-6水平诊断RTX-ILD的临界值.结果 RTX-ILD组的血清KL-6水平(1201±728U/mL)明显高于不合并ILD组(189±110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25,P<0.05);RTX-ILD组患者第4次治疗前,血清KL-6水平604±321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P<0.05);在临床诊断分级中,G1、G2、G3、G4级分组间的血清KL-6水平分别为989±589U/mL、1175±699U/mL、1204±836U/mL、1332±99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6水平与动脉血气分析PO2呈负相关(r=-0.827,P<0.05).血清KL-6检测的临界值为520U/mL时,其诊断RTX-ILD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83.2%(95%CI 70.3%~90.1%)和 77.0%(95%CI 73.4%~84.3%),ROC 曲线下面积为 0.798.结论 血清KL-6水平在NHL应用RTX化疗的患者中随着罹患RTX-ILD风险增高而升高,是潜在预测RTX-ILD指标,血清KL-6水平测定有利于RTX-ILD的诊断及病情的评估.

    肺疾病间质性利妥昔单抗诊断涎液化糖链抗原-6

    泛癌分析HOXA基因簇表达及预后意义

    李典鹤史明明李子瑞董宛林...
    1130-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OXA基因簇中各蛋白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使用NCBI网站GeneBank数据库分析HOXA基因簇中蛋白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的组成及相互位置关系.应用UCSC数据库phasCons评分分析HOXA基因簇序列的保守性.基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创立的癌症组学数据UALCAN分析网站,评估HOXA基因簇转录的11个HOXA编码基因和6个非编码基因在24种癌症中的表达模式,Kaplan-Meier分析在泛癌中HOXA基因簇中蛋白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表达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人HOXA基因簇由11个蛋白编码基因和6个已被注释的非编码基因组成,分别位于染色体7p15.2的DNA负链和正链上.HOXA基因簇各蛋白编码基因进化十分保守,而非编码基因的保守性低于编码基因.24种癌症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HOXA基因簇转录的蛋白编码基因及非编码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织有差异,表达模式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生存分析提示HOXA基因簇中蛋白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低表达有利于肾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癌、肺腺癌、直肠腺癌、胃腺癌、肾嫌色细胞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甲状腺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的预后.结论 HOXA基因簇成员可能是泛癌诊断和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标志物.

    HOXA基因簇泛癌表达预后标志物

    肝细胞癌双硫死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构建和功能机制探索

    刘艺涵崔龙李欣客蕊...
    114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双硫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进一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肝细胞癌的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TCGA数据平台中下载肝细胞癌转录组数据及临床数据,运用皮尔森相关分析筛选出双硫死亡相关lncRNA.通过多种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Kaplan-Meier生存曲线、ROC曲线、DCA决策曲线以及列线图对预后模型进行效能评估和验证.计算每例患者的风险评分,根据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进行免疫逃逸(TIDE)、免疫检查点、m6A修饰基因相关性分析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鉴定了 5个双硫死亡相关lncRNAs并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01).该模型的1、3、5年生存预测AUC值分别为0.773、0.725和0.679.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证实了该模型的独立预后价值(P<0.001).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模型预测的可信度较好.高低风险组在免疫逃逸潜能评分、关键免疫检查点和m6A修饰基因表达水平、以及对常用HCC治疗药物的耐药性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双硫死亡相关lncRNAs预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可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评估HCC患者的生存预后和免疫逃逸倾向,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肝细胞癌双硫死亡长链非编码RNA预测模型

    4种胶乳免疫比浊法淀粉样蛋白A试剂检测性能及结果一致性评价

    王丹晨夏良裕侯立安国秀芝...
    1151-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4种淀粉样蛋白A(SAA)试剂分析性能和结果一致性.方法 性能评价.收集临床检测剩余样本,参考CLSI相关文件,评估4种淀粉样蛋白A试剂的精密度、线性、稀释验证、干扰、携带污染及参考区间,并对4种试剂(分别标记A~D)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移评估.结果 A、B、C、D4种试剂检测SAA的重复性和实验室内不精密度均<4%.在声称的分析测量范围内均呈线性(R2>0.99).4种试剂的稀释回收率为90.0%~103.1%、90.3%~138.1%、116.9%~131.2%、97.5%~102.0%.检测20例表观健康人,每种试剂均有18例(90%)检测结果在制造商提供的参考区间内.共纳入47临床样本进行比对,与4种试剂检测结果的均值相比,分别有11例(23.4%)、13例(27.7%)、3例(6.4%)、6例(12.8%)偏差超过±15%.样本中游离胆红素≤364.8μmol/L、结合胆红素≤327.7μmol/L,血红蛋白≤4.98g/L、乳糜≤ 1599.2 FTU时,百分偏差均在±10%以内.结论 本研究评估的4种胶乳免疫比浊法SAA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上检测的精密度、线性、抗干扰能力均符合制造商声称要求,但部分试剂稀释回收性能不符合要求,不同试剂检测临床样本结果一致性有待提高,临床实验室在选用前应严格评估.

    淀粉样蛋白A病毒方法学比对感染评价研究

    HPV阳性女性中宫颈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及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分流效果研究

    关春艳董格红陈柯霖李佳...
    1157-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HPV阳性女性中,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及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分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的妇女590例.患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阳性,且行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LBC)、DNA 倍体分析、P16/Ki-67 双染 3 种检查,对上述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和P16/Ki-67双染3种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4.2%、77.5%、76.4%,特异性分别为 40.7%、49.2%、70.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 C)分别是 0.625、0.634、0.733,其中,P16/Ki-67双染检测显著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及DNA倍体分析(P<0.0001).结论 本研究认为,在HPV阳性女性中,P16/Ki-67双染检测的分流效果最佳.

    宫颈癌前病变初筛DNA倍体分析P16/Ki-67双染人乳头瘤病毒液基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