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邹德文

月刊

1008-178X

xuebao@mail.cncnc.edu.cn

0431-86168225

130032

长春市长吉北路677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单月出刊,内容不定期设为“政治经济法律”、”国际政治论丛“、”历史研究“、”中国语言文学“、”昭明文选研究“、”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与探讨“、”音乐与美术“等栏目。目前本刊已与全国460余所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信息交流关系,所有刊载文章经中国期刊网制成光盘或通过internet网供国内外专家学者查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信息素养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亲和力提升路径探析

    杨光强余霁霖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赋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互联网+"与教育领域融合升级,信息化发展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亲和力提升不断提出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亲和力,既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现实要求,也是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有效回应.

    信息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亲和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大概念"教学初探

    郑帅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概念"教学研究与实践是目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理念,而我国高校"大概念"教学研究明显滞后."大概念"教学的重要概念包括"大概念"、"大概念"教学、迁移、"单元"、基本问题、表现性任务.借鉴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大概念"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大概念"为内核,确定预期成果;第二阶段,以评估"大概念"迁移能力为旨归,设计表现性任务;第三阶段,以探求基本问题、完成表现性任务为轴心,设计学习体验."大概念"教学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有利于破除传统"一边倒"教学的明显弊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大概念"教学表现性任务

    革命文物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武洋白路姜雪鸣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文物资源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本文主要从历史传承性、内容契合性、现实需求性等三方面探讨革命文物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内在逻辑,并从资源整合、内容优化、师资培育三方面探讨具体的实践进路,以期更好地运用革命文物资源,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思政育人实效.

    革命文物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在逻辑实践进路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研究

    张威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思政理论课存在课时少、课程资源薄弱等问题,难以充分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依托课程思政拓展思政教育路径,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解读了课程思政的内涵、特征与属性,继而从聚焦立德树人宗旨、对接英语核心素养、重构英语教学规划三个维度阐释了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教学立德树人要求,并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的策略.

    英语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新文科背景下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田华周稳荣李玲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翻译当代中国故事、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地方文化故事、学习视频语料为内容,采用翻译工作坊、任务型教学、案例分析、对比教学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为依托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采用多元评价机制,从而强化思政育人效果.结果证明新文科背景下的翻译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新文科翻译课程思政

    新文科视域下积极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高雪琴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倡导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呈现了新的特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个新的契机和机遇,符合新文科时代高等外语教学理念.本文拟在新文科视域下,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新文科建设积极心理学大学英语教学

    FD-QM标准下新媒体项目管理与实践课程教学设计建构

    彭佳琪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重构了信息生产模式以及信息生产者与信息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新媒体的兴起引发了对传媒人才的新需求,提升课程有效性成为传媒教育的紧迫任务.新媒体项目管理与实践课程基于FD-QM标准建构混合式教学设计,旨在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环境,提供灵活的学习路径和更具有效性的学习支持,让学习者从被动接收信息的模式转变为积极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模式.通过交互/协作式的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和数字化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自我效能感,提升其在新媒体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行业的用人需求.

    FD-QM标准新媒体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试论戏曲翻译的价值取向——以《戏剧之精华》为例

    陈思思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的域外传播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戏曲"走出去"的关键手段,戏曲翻译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塑造积极健康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译者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戏曲海外传播的效果.《戏剧之精华》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戏曲译著之一,其译者通过灵活运用"增""删""评"的翻译策略,成功地译介了中国戏曲,为当下的戏曲翻译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只有坚守真善美的价值导向,戏曲翻译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

    戏曲翻译价值取向中国文化"走出去"

    家庭教育视域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刘佳
    19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化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培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家庭作为孩子教育和接受媒介信息的重要场域,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家庭教育视域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媒介素养培育的家庭因素,并提出家庭视域下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的路径:一是切实提升家长的媒介素养水平;二是有效加强亲子互动,营造和谐共洽的媒介共享环境;三是建立"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家庭媒介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青少年媒介素养路径研究

    吉林省新农人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卫毓博王昕怡
    19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之一,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需要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本文分析了吉林省新农人媒介素养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吉林省新农人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将新农人政策体系优化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范畴;与产业进行联动,构建新农人媒介素养培训体系;强化新农人工作落实,组织开展有关行动计划;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提升新农人媒介素养水平.

    新农人乡村振兴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