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
城市

李菁

月刊

1005-278X

a2324@126.com

022-23243277

300203

天津市河西区南昌路116号

城市/Journal C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目前城市科学研究领域内办刊历史最久的刊物之一,在天津市期刊质量评估中被评为一级期刊,并获多项奖励。本刊物致力于探索城市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的理论、成果和成功实践的范例,同时还介绍国外一些国家关于城市建设的先进理论知识,使其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语

    曾鹏左为
    1页

    基于陆海统筹的天津海岸带空间治理转型

    赵树明刘卉叶紫薇尤学一...
    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要求,以空间治理的视角,统筹谋划好近远期天津海岸带地区(Tianjin Coastal Zone,TCZ)的转型路径和优先领域,释放湾区海岸带现代化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是适应气候变化窗口期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文章撷取了近75年来国内外海岸带空间规划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采用分类统计法甄选出空间治理转型的先导理念,采用调查评估法识别出TCZ重要生态空间与近7000年来陆海相互作用主要影响的范围.基于TCZ"两河一带"生态格局,建立了分层与分空间并行治理的陆海统筹空间治理结构体系和模式,解析了将治理分层和要素分解融入条件治理、机制制度治理和过程治理,实现空间治理转型的路径,提出海岸带陆海统筹空间治理的关键技术和行动设想,为人地、人海矛盾相对突出的大河湾区、港口城市提供样本.文章认为,以空间规划为载体,"一先、二分、三治理"的结构模式,诠释了海岸带空间治理体系转型的要义和路径.

    天津海岸带陆海统筹空间治理结构转型路径空间治理现代化两河一带

    深圳市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与空间规划响应策略

    李云刘泓昆卢梦含方子佳...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生态安全是陆海协调发展的基础,明晰海岸带空间资源变化趋势、实施精细化的规划指引与用途管制是新时期海岸带规划的要求.文章以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的深圳市海岸带为例,建立从市域到"三生"岸段单元的评价层次,并基于DPSIR模型选择涵盖陆海多内容的指标体系,全面评价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11-2021年,深圳市海岸带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 0.271提升至 0.726,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提升至较安全:83.3%的"三生"岸段单元未达到临界安全,其中深圳市西部岸段单元的平均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比东部低 40.6%,且在填海因素中,自然岸线保有率与岸段单元生态安全的关联度最高.未来,可结合生态安全等级与类型差异,在规划传导中加入海岸带单元管控这一中间环节,刚弹结合地指导陆海空间详细规划.

    海岸带生态安全海岸带单元深圳

    珠三角地区涉海自然保护地光污染特征分析

    江本砚简淑仪李建军郭源园...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污染是第四大污染类型,对海洋生态系统存在极大危害.文章基于卫星遥感影像定量分析了珠三角地区涉海自然保护地光污染的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2012-2023 年珠三角涉海保护地的夜间光环境显著恶化,灯光总值从 9 566.2 nW/cm2·sr增加到 23 701.3 nW/cm2·sr,均值从 0.8 nW/cm2·sr增加到 1.9 nW/cm2·sr,其中风景名胜区和湿地公园所受光污染程度最深.从空间分布来看,距离陆地越近的自然保护地受到的光污染程度越高,自然保护地的边缘光污染程度高于内部光污染程度.从不同城市的分布来看,深圳和东莞的涉海保护地光污染程度最高,江门和惠州最低.光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显示出自然保护地夜间光环境与沿海开发强度的密切联系.研究结果将为陆海统筹视角下涉海保护地夜光环境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陆海统筹珠三角涉海保护地光污染

    节约集约背景下低效用海管理问题及退出机制研究

    鄂俊岳奇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医药等新兴海洋产业的蓬勃发展,海域资源供需矛盾和优化开发利用问题日益严重,亟须建立低效用海的退出机制.文章通过梳理我国中央和地方层面探索低效用海管理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阐述了我国低效用海管理面临的概念不清、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产业技术落后、海域立体复合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并为我国解决低效用海管理问题、提高海域综合利用效益提出了管理建议.

    节约集约低效用海海域综合利用效益海洋空间规划

    基于DPSIR模型的水生态韧性评价与提升策略——以天津市为例

    李阳力陈天王高远
    3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生态韧性观点下,文章引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水生态韧性评价体系,筛选出涵盖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 18 个水生态韧性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的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确定各因子的主客观组合权重.对天津市进行水生态韧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8 年天津市水生态韧性呈现出"北高南低中心差"的空间差异,水生态韧性整体水平差.从空间规划角度来看,森林覆盖率、湿地率是影响天津市水生态韧性的代表性评价指标.利用整体连通性指数分析法分析代表性评价指标,提出建设森林城市、保护修复湿地系统、修复蓝绿生态网络等蓝绿复合的提升规划策略,并利用整体连通性指数分析法验证策略的有效性.文章为完善我国水生态系统的规划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实现我国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水生态韧性DPSIR模型组合赋权蓝绿复合提升规划策略

    陆海统筹视角下山东省海岸带规划实践探索

    邵光平胡丽娜李洪瑞张令玉...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是包括陆域和海域的独特空间单元,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海统筹最直接的空间载体,现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关键内容和研究热点.海岸带规划是管理海岸带的重要手段之一,陆海统筹作为核心理念,对海岸带规划的编制具有关键性指导作用.深化推进陆海统筹视角下的海岸带规划对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和科学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陆海统筹视角,梳理国内外海岸带规划发展的历程,明确海岸带规划在制度、层级、职责、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选取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对其各类涉海规划进行梳理,厘清发展规划、空间总体规划、空间专项规划、空间详细规划、重点专项规划这五类涉海规划.根据陆海统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当前海岸带规划编制现状,明确在陆海统筹视角下开展海岸带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形成构建海岸带规划技术框架的整体思路,提出"主体协调+系统优化+单元更新"的海岸带规划编制策略及重点,以期为我国新时期沿海地区的海岸带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陆海统筹海岸带技术框架规划编制

    海域详细规划中陆海统筹的路径与实践

    周培谢佳琪侯雷邹惠敏...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资源部的成立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陆海分管的状态,有效促进了陆海统筹在空间规划与管理方面的落实.目前,我国的海域详细规划编制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如何编制海域详细规划以及在详细规划层面的陆海统筹路径尚不明晰.文章首先梳理了空间规划领域陆海统筹理念的发展和落实情况,其次研究了海域详细规划编制技术的进展,再次提出了"传导上位规划中陆海统筹的要求、协调陆海空间的需求与矛盾、指导陆海空间协同治理实施"三条详规层面陆海统筹的路径,最后以厦门市太阳湾为例,展示了一种海域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与陆海统筹的方法.

    陆海统筹海域详细规划陆海统筹路径

    新航运经济下港口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层次逻辑与规划启示

    肖作鹏谢雨晴王缉宪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提出一个新的框架理解当前的港口区域空间结构如何受到航运经济变动的影响.文章梳理了航运端在贸易形式、贸易格局、船运格局、航线网络及监管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归纳并提出了新航运经济的概念;结合国内外港口案例,剖析了港口区域功能多样、布局精细化、空间利用集约和立体利用的实现路径;分析了港口实现多式联运的方式以及在内部智慧交通与绿色转型的趋势,以此归纳了港口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响应.此外,文章阐述了新航运经济背景下的港口空间结构演进,以期为城市规划正确理解港口功能演变、处理港产城关系、规划陆海交错带、推进陆海统筹等关键议题提供启示.

    新航运经济港口区域空间结构港城关系土地利用

    基于陆海统筹战略的吉林省借港出海片区规划价值与路径思考

    赵宏宇刘岩李宇航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海统筹是新时期沿海地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原则.由于中国北部缺乏广泛的陆海统筹价值认同,其陆海发展始终滞后于南部沿海地区.吉林省作为我国从水路到达朝鲜、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地,应积极发挥冷水海域资源优势和远洋贸易地域优势,依托珲春陆海联运通道向海发展.文章提出吉林省应依托长白山,打造通山达海廊道,构建陆海空间生态互动交流机制,形成十字形陆海经济发展格局;基于传统生态智慧,拓展朝鲜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构建东北边境民族文化对外窗口.建议吉林省通过打造中国北部陆海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支点,形成城乡发展示范,为高纬度寒冷地区借港出海片区的高品质发展提供规划路径借鉴.

    陆海统筹借港出海海洋国际合作珲春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