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规划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规划学刊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学刊

同济大学

董鉴泓

双月刊

1000-3363

upforum@shtel.net.cn

021-65983507

200092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2室

城市规划学刊/Journal Urban Planning Forum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为办刊特色,以刊登城市规划学科最新研究动态为主,致力于推进中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苏南小城镇的作用及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

    顾玄渊张尚武李宣谕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当下,苏南小城镇应发挥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支撑乡村现代化发展,同时充分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开放系统,并积极培育自身的内生发展动力.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引导小城镇与区域、乡村、产业等三类要素充分互动,在编制规程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在板块组合方面,可重新组合内部板块来应对区域设施的划分影响,同时积极衔接外部板块应对外部要素变化,并依据村际发展关系划分详规传导单元,指导详规编制;针对城乡要素互动方面,可在镇区内为宅基归并和村级工业腾挪转移留地,推动乡村地区减量化的实施,并留存和发展好镇区内可以展现乡土文化的地区地段;针对人的服务方面,可通过城乡生活圈的建立和镇村功能的完善,为农村和镇区产业园提供服务支撑.

    苏南小城镇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规划编制方法

    北京、上海城市更新地区的详细规划模式和技术要点比较研究

    安悦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城市更新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要求,以北京、上海这两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城市更新实践经验丰富的先发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城市更新地区的详细规划的不同模式,将北京概括为"强势融入"模式,将上海概括为"叠加互动"模式.根据两种模式的背后动因、适用情况,提出其他地区借鉴北京、上海模式的适用条件.基于北京、上海更新规划案例,梳理城市更新地区的详细规划技术要点,在北京、上海规划实践中选择4个代表性案例,结合规划3阶段内容建立比较分析矩阵,在每一个规划阶段归纳出最值得借鉴的案例做法,并分析其示范性和适用性,为其他城市推进城市更新地区的详细规划编制提供示范和借鉴.

    城市更新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模式技术要点北京上海

    政策视角下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时空演进与议题前瞻性研判——基于NVivo自动编码的质性计量分析

    汤奕子李继军魏水芸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向与前沿议题至关重要.基于NVivo 12针对长三角相关146项政策文件进行质性计量分析,在系统回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时空演进历程基础上,识别区域一体化发展客观规律,为理解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新范式.同时,对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议题作前瞻性研判,以期为后续政策保障、规划实践、战略锚定提供方向指引.研究发现,要素驱动、议题变迁与空间演化是一体化发展规律演绎主要内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总体遵循"经济生产-新兴技术-体制机制-生态文化"要素驱动路径、"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升-空间融通链接-新动能培育"议题变迁进程、"空间单元组合-空间链接建立-空间载体培育-空间治理"空间演化逻辑.后续需重点关注:依托新质生产力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突破地缘限制的一体化协同趋势;针对海洋资源的一体化协同利用与产业创新.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法规政策国土空间规划NVivo质性计量分析

    城乡结合部"城—乡—野"用地交织模式、融合效能与规划策略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汪劲柏邵华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结合部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空间,同时也是潜力机会空间,在城乡结合部实现"城—乡—野"用地的良性交织将关系全局.近几年城—乡结合部研究有所增多,但仍缺乏对城乡野用地交织状况的系统梳理和应对解析.为进一步厘清其特征规律,研究识别海南本岛19个主要城市地区295个兼具城、乡、野用地类型的社区/村域单元,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一是"城—乡—野"用地交织模式分析,分为区隔型、交互型、融合型三种;二是"城—乡—野"用地融合效能分析,研究发现,省域海口、三亚等高城镇化地区,市县域的沿河、靠城地区,城村野交织效能相对较高,其中高城镇化地区交织效能的短板是交通衔接和能耗控制,低城镇化地区交织效能的短板是经济水平和设施配套;三是"城—乡—野"用地交织的规划策略,构建统合一体化的规划技术体系,重点打通单元规划、村庄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因地制宜提升格局与效能.

    城乡结合部"城—乡—野"用地交织布局模式融合效能规划优化海南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阶段单元划定和管控探索——以景洪市为例

    陈昱宇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域范围科学划定详细规划单元(简称"单元")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详细规划的新要求.但目前各地普遍聚焦城镇开发边界内详规的编制,对边界外详规的研究较少,缺乏对详规单元边界划定方法的研究.单元边界常常面临应当根据"行政区划界线"划定,还是按照"功能结构界线"划定的抉择,厘清划定原则将有助于发挥单元层次详规对"总—详"传导的支撑作用.基于云南省景洪市全域详细规划单元划定工作,系统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适宜设立的详细规划单元类型与特征,分析研究影响单元划定的6个因素,提出按照详规单元全域覆盖、事权对应尊重权属、功能完整边界清晰、编制管理相互一体四大划定原则,制定优先划定特殊单元、统筹划定城镇单元、协调划定乡村单元的划定方法,建立"总规定向、单元总控、地块实施"的传导与管控体系.总结提出应兼顾行政区划界线与功能结构界线,探索适应复杂行政区划的单元划定技术流程,为相关实践提供参照.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定方法全域全要素

    城市设计中空间秩序塑造的共构与过程——以四川天府新区总部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

    匡晓明刘文波陈君陈亚斌...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城市空间秩序塑造的深层机制,在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实践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基于对秩序、空间秩序内涵的解析,将城市设计对空间秩序的塑造分为"一次创作"和"二次创作"."一次创作"遵循理性、规范的学理逻辑,基于多元要素共构并达成理性共识,体现空间秩序塑造的共构性;"二次创作"面向政策、市场环境以及开发行为等的动态变化,协调城市设计整体目标和个体表达,关注空间秩序塑造的过程性.结合天府新区的系列城市设计实践以及总规划师的工作经验对"空间秩序塑造的共构性和过程性"特征及其实践方法作具体阐述,为更好地提高城市设计综合实施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城市设计空间秩序塑造四川天府新区地区总规划师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规划师单位负责制的探索与实践

    周海波周俭张仁仁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大规模、快速化、整体建设的特殊背景下,"规划师单位负责制"应运而生.基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规划实施的实践工作,探索"规划师单位负责制"管理模式运作的前提、核心工作内容和效用.概述比较了国内总规划师制度的类型、发展历程和不同作用.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规划师单位负责制"的建立过程、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切入,研究了制度设计的重点与缘由.通过回溯实施管理过程,提炼容东片区规划师单位负责制的特点包括整体性谋划、全流程管控、精细化管理和多专业协同."规划师单位负责制"制度充分保障了责任规划师团队在规划统筹、方案编制、设计研究指导等方面的专业统筹作用,确保了容东片区规划的高质量实施,为其他地区的规划建设积累了经验.

    总规划师制度规划师单位负责制雄安新区容东片区

    留房留人:上海里弄保护的目标、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和对策建议

    俞静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里弄既是珍贵遗产,也是存量资产,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2003年以来,上海逐步建立起"最严格的保护制度",提出"留房留人"的保护目标.但现实不容乐观,在大规模旧改的冲击下,里弄遗产快速消失,偏离了严格保护的初衷.通过对里弄保护实践过程与案例的梳理,引入"机会成本"这一关键因素,从政府和居民两个视角拆解"留房"和"留人"的决策过程,揭示里弄遗产这类日常性遗产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中陷入困境的必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里弄遗产的保护对策:从"留房"的角度出发,建立战略资源价值下的里弄保护优先的原则,重新审视上海里弄遗产的战略价值,实现全市层面里弄遗产的整体保护;从"留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核心,理顺里弄保护的政策关系,纠正错误的遗产保护补偿逻辑,促进里弄居民的自主更新.从而在战略、法律、经济和技术层面为"留房留人"的目标提供全面支撑,为730万m2的里弄房屋保护任务完成建立可持续的框架.

    留房留人里弄遗产保护机会成本上海市

    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国内创新城区的创新要素及其关联机制优化策略——以杭州高新区(滨江)为例

    刘文波匡晓明陈亚斌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创新回归都市,创新城区作为集聚创新要素、承载创新活动的产城融合功能区,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首先梳理了创新城区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对标高质量发展目标分析当前创新城区发展中创新产业、创新空间与创新人才等三大创新要素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创新要素及其关联机制的优化策略,进一步形成创新城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总体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提出"创新有机共生体"的整体构架,并针对创新要素及其关联机制形成创新产业链动、创新空间耦合、创新人才引力的三大优化策略,从空间规划设计角度探索创新城区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高质量发展创新城区创新产业—空间—人才关联机制优化策略

    基于图像数据与时空数据的城市意向理论新发现:局限、拓展与应用

    韩胜发李继军崔蕰泽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意向理论是城市设计领域解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基础理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工具更新,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越发凸显,主要表现为规划实践中的空间尺度局限、城市风貌局限和静态思维局限.为解决该理论存在的局限,从城乡规划和行为地理学跨学科研究视角,基于"时间序列、空间分布、行为模式"三个维度,利用图像感知数据和时空位置数据解析城市尺度的城市意向.从图示特征、人群作用、要素关系、空间尺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城市意向理论的新发现,揭示了城市意向的结构特征、动态特征和新意向要素,旨在从小数据到大数据、从静态地图到动态地图、从局部地区到城市整体的城市意象分类、分级研究方法创新,拓展城市意象理论的内涵.

    城市图像感知手机信令数据数据意向动态地图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