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半月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Journal The Theory and Prac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trneurship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通识课程PBL模式教学对培养本科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性实验研究

    辛冲郑晨娜朱春红陈海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许多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本科生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高校将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本科生的重要途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BL(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改革范式。该文选取某"双一流"高校192名学生,在通识课堂上进行了为期16 周的PBL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在PBL教学模式下,实验班学习动机显著提升,其中内在动机是主要驱动力,外在动机的强化效果增强,内外学习动机之间的差异减小。研究结果为PBL教学模式在通识课程的本土化应用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提供了进一步的借鉴与参考。

    通识课程PBL教学模式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实验设计本科生

    实践类课程混合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教育软件开发课程为例

    刘陶丁滢王晶
    5-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态,研究混合教学尤其是混合教学的效果,对促进混合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重点研究了实践类课程的混合教学,从学生、教师、交互、环境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混合教学效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实践类课程混合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并在课程中加以应用,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实践类课程混合教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提升策略学习投入

    研究活动、组织模式与高质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于我国31个省域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黄振羽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研究活动与组织模式,该文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机制模型,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由研究活动和组织模式衍生出的5个条件变量均无法单独构成解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2)在研究活动的引导下,以积极从事研究活动的高校教师为核心条件的组织内部资源能够与组织外部资源耦合,形成有利于高质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模式;(3)高校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是实现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资源有效耦合的核心条件。

    研究活动组织模式研究生创新能力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高校教师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食品质量管理学改革探讨

    石潇瀑兰伟耿秀婷赵胡...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联合,"互联网+教育"是提高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现代化途径。食品质量管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复杂导致现有教学方式不能有效传授。该文就应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开展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环节优化方面,"雨课堂"有助于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互联网+"教育"雨课堂"食品质量管理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

    OBE理念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操作系统课程改革研究

    宾辰忠李德明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该文针对现有操作系统课程存在的不足,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理念的指导下,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操作系统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通过计算和分析课程改革后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初步实现了学生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和工程解决方案设计与开发等能力的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操作系统课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产教融合的"能动"专业实践教学革新探索

    郭敏孙浩森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动力与工程类专业因其专业特性,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场地和经费不足、实践过程中"只看不操作"的问题。该文分析了传统实践教学项目应用于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不足之处,基于产教融合政策的激励和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机遇,与企业合作开发了火电厂三维虚拟仿真平台,从平台功能到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三维虚拟仿真平台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势。

    产教融合能源动力虚拟平台实验教学3D

    基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项目导向的学做一体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胡美些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以"互联网+"大赛为依托,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讲授、硬件搭建、软件程序编写相融合,指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安装技能,通过正确选择、使用传感器,制作出能自动检测的实物成果,在学做一体的过程中,深度学习和实践传感器、检测技术、机械工程、软件编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克服制作零配件杂且多带来的采购难、编程软件专业性强等实际问题,一站式采购Arduino套件,并采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inkboy进行编程。在编程界面直观模拟硬件搭建和程序运行,节约模拟软件采购成本。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深刻的教学反思。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项目化教学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教学改革Arduino套件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案例教学改革探索

    王玉云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开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改革措施:树立新的知识观、师生观和教学观,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素养,优化案例教学流程,完善案例教学支持系统等,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案例教学实践能力案例开发知识观教学改革

    基于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所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戈振凯凌旭王佰灵赵永恒...
    34-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中药生产现代化快速发展,中药的种植和生产已逐步实现规模化,走向集约化、工业化。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对中药学相关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为使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必须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培养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中药产业与国际接轨。

    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课程线上微课的探索与实践

    吴刚李立军董元发刘强...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面向新工科教育发展战略而新设立的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性强、与行业结合紧密等特点,然而,当前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受工程训练。该文在分析微课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设计了线上微课环节,在理论课教师讲授目标零件的加工程序后,让实验教师接管课堂并现场演示加工过程。实践证明:线上微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智能制造新工科线上微课数控技术实验教学零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