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纪丽伟

季刊

1671-0614

zyj@sdec.com.cn

021-60652625

200438

上海市军工路2636号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Journal Design & Manufacture of Diesel Engine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开发、生产、应用第一线,结合企业的人才、信息等优势,既展示高校及研究院所等科研前沿的动态和最新成果,又推广将生产企业资源转化为产品过程中的各类实例,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本刊刊登发动机行业及相关领域的管理、设计、开发、试验、工艺、制造、质量、采购、销售、服务方面的论文和行业信息等。读者对象为:内燃机主机企业、配件企业以及维修站等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科院校的师生、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实际道路数据的重型车碳排放预测模型

    任烁今方茂东仝畅刘志伟...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变暖与重型车的燃油消耗和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O2))排放直接相关,对此中国主要通过底盘测功机法对重型车的燃油消耗量和CO2排放进行认证,同时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和排放远程监控采集大量的车辆实际道路数据进行监控.提出了一种分区重构的计算模型,即利用实际道路数据预测车辆的底盘测功机燃油消耗量和CO2排放;基于发动机扭矩和转速对实际道路的燃油消耗量数据进行分区聚类,以便较好地反映发动机真实燃油消耗量水平;通过底盘测功机和实际道路数据(PEMS试验及排放远程监控)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基于车载诊断(OBD)数据流的累积燃油消耗量,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小于5%;对于袋采结果,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

    重型车碳排放温室气体燃料消耗实际道路预测模型远程监控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征稿启事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编辑部
    10页

    发动机飞轮轻量化设计分析

    孙艳伟高建红郭海波辛承祖...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AVL Excite Designer软件建立了某装载机的发动机曲轴系模型,确定了满足发动机转速不均匀度指标要求的飞轮系统最小转动惯量边界,基于获得的转动惯量边界对飞轮系统进行轻量化设计,并利用Abaqus软件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多轮迭代优化,飞轮系统降重40.3%,说明该轻量化方法对飞轮系统降重及降本设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飞轮转动惯量轻量化转速不均匀度结构可靠性

    某轻型柴油机工艺缸盖的开发研究

    闫福永胡琦山王利雨王有治...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缸孔变形量是影响发动机机油耗和漏气量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生产线开始使用工艺缸盖进行缸孔的加工,以改善装配后缸孔变形的问题.工艺缸盖的设计开发关键是确保其刚度与产品缸盖刚度一致,为此,通过定义缸孔变形离散度评价指标,对工艺缸盖进行材料优化和结构优化,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工艺缸盖加工的机体能够有效改善装配后的缸孔变形,试验验证了工艺缸盖的开发满足设计要求.

    工艺缸盖缸孔变形刚度优化

    一种山地机器人柴油机可变桨距风扇系统设计

    耿涛涛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地机器人在森林、荒野、道路边坡、河道堤坝等场景进行防火隔离带开设、开荒、林下作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研发出具备高作业性能的山地机器人成为市场的迫切所需.发动机作为山地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为设备提供行走和工作的动力;但是仅单独具有吸风或吹风功能的传统工程机械在林业、草地、荒野作业时,散热器风口容易被树叶、杂草、絮状物等堵塞,出现发动机、液压系统高温等问题.项目开发的可变桨距风扇系统成功用于SR500山地机器人,解决了因上述问题引起的发动机、液压系统高温等问题,保证了山地机器人正常运行,并成功实现系列产品的自主研制及产业化.

    山地机器人高温变桨距风扇智能

    汽车发动机活塞耐磨镶圈的结构改进

    段泽成王波楚翔宇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汽车发动机活塞耐磨镶圈的结构演变,结合现阶段对活塞性能的要求,通过模拟设计与现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耐磨镶圈的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改进.结果表明,创新结构在活塞轻量化、铸造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具有优势,能降低活塞机械加工过程中镶圈与基体分离的概率,提高铝液浇注流动性,保证铸造产品质量.

    活塞耐磨镶圈结构创新

    基于尾气分析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刘帅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汽车尾气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尾气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发动机技术状况对尾气成分的影响,探析了基于尾气分析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对发动机排放尾气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合传感器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尾气成分异常的原因,实现基于尾气成分的发动机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及故障诊断.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发动机故障诊断准确性及效率、保证汽车安全、保护环境及提高用户体验提供参考.

    故障诊断尾气成分生成机理

    轻型国六商用柴油车尾气N2O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王明伟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轻型国六商用柴油车尾气的氧化亚氮(N2O)排放特性,选取5台国六轻型商用柴油车进行了冷启动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排放测试.结果表明:5台样车N2O比排放量均高于15 mg/km,其中1台样车的比排放量为28.8 mg/km,接近法规限值(30 mg/km);在整个测试循环中,在加减速工况下N2O排放体积分数易出现波动,峰值在1.5×10-5上下;在试验循环的前3个速度段,样车的N2O排放量水平相当,差异主要体现在超高速段;超高速段出现NH3泄漏的样车,其N2O排放量也较高,在加速工况下该车辆负荷高、排温高,原排中氮氧化物(NOx)质量分数升高,尿素喷射量增大,多余的NH3在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SCR)和氨气氧化催化器(ASC)中发生氧化反应,均促进了N2O的生成;在减速断油工况下,后处理管路中含氧量增加,且后处理温度下降,ASC中残余的NH3发生氧化反应,仍会促进N2O的生成,导致N2O质量分数维持在较高水平.

    轻型柴油车排放特性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

    柴油机配增程器的正面吊机械后处理温度管理研究

    刘少博刘宁唐述忠李西贵...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柴油机配增程器在港口正面吊机械中的应用,进行后处理的温度管理研究,并对正面吊机械的运行工况进行标定优化.结果表明:怠速的高低对驻车再生和行车再生的温度管理都非常关键,1 200 r/min怠速下的碳氢化合物(HC)排放质量分数比750 r/min行车再生时下降2×10-3,在驻车再生过程中温度提升快5 K/s,且驻车再生的第一阶段时间缩短了30%;由于充电时间短,将原来的1 200 s行车再生时间分成了3段400 s过程,在不影响客户的驾驶体验的同时,可确保再生过程和增程器充电过程的协调.

    柴油机增程器正面吊驻车再生行车再生

    欢迎订阅《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编辑部
    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