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张胜广

季刊

2095-2910

CSZX@chinajournal.net.cn

0317-2159849

061001

河北省沧州市学院西路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发自然、社科等各个学科的学术研究论文。本学报一贯坚持注重稿件质量,有较高的转载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运河沧州段减河的作用分析及保护途径

    刘宝锁赵金刚寇金星王凤春...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河是大运河上重要的防洪工程,减河治理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当前,减河上相应的工程设备亟待完善,减河文化宣传力度仍需加大.重建、修缮陈旧的水利设施设备,加固硬化堤顶路、护坡,加强减河的防洪泄洪作用,系统挖掘减河文化、开发文旅路线,可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具体支持.

    防洪工程减河大运河沧州段南运河

    河北段大运河影像的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

    白晓清李婷婷郭晓月
    7-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运河河北段因其原生态和完整性被称为大运河考古研究的"活化石",孕育了燕赵文化、冀商文化、民间技艺文化等.目前大运河河北段影像建构和传播主要呈现作品多样态、介质多元化特点,内容体现为时间和空间两种主要方式,存在着创作主体各自为战,创作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融合性传播效能等问题.可通过数字赋能以建构时间传播逻辑,创建场景以拓展影像传播场域,跨界融合以带动产业价值转化等策略提升大运河影像建构的质量和传播的效能,以此助力河北段大运河特色品牌创建,推动河北段大运河文化建设,扩大河北段大运河文化传播影响力.

    河北段大运河影像建构影像传播策略

    大运河(河北段)文化保护与京津冀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杨帆王思远
    12-1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性、全方位保护和展示大运河文化遗产,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协同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高质量的国家文化公园,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京津冀三地以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的方式,充分发挥区域联动互通优势.从遗产本体保护利用、生态环境提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和公共文化设施提升等层面形成合力,借助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积极探索大运河文化带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模式,持续优化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进而带动并引领区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开拓京津冀线性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模式.

    大运河河北段国家文化公园京津冀协同发展文旅融合

    沧州铁狮子恢复"自立"雄姿的路径探讨

    尤琪尤书才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宝"级历史文物沧州铁狮子依靠内外部支架"站立"令人惋惜.文献分析发现,铁狮子失去"自立"能力,主要是因为移位过程和修复过程的不科学处理所致.比较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铁狮子恢复"自立"的路径包括:借助某种介质将铁狮子腹部与四肢联结为整体使铁狮子保持稳定"站立";建一个宽敞牢固的空间结构,保障铁狮子不再遭受雨水侵蚀、日晒风化等自然环境破坏.

    沧州铁狮子修复受损大运河文化

    "三进"背景下汉英笔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王娜刘腾雯王蕾杨琳...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推进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相融合,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新要求.《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为汉英笔译课程融入思政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汉英笔译课程在落实"三进"教学要求中存在"进教材"契合度不足、"进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进学生头脑"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以提升汉英笔译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为目标,有效落实课程思政育人,汉英笔译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应深挖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素养、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

    汉英翻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生物教法课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研究

    武姗姗王欣艳刘汝丰刘福春...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既是一种课程观念,也是一种育人体系和方法,旨在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做到"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相结合.生物教法课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师德情怀、文化自信、生命观念、责任意识、国际视野、科学素养等思想教育元素,具有广阔的思政元素挖掘空间.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要立足课程内容,探究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应完善课程思政目标、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实现生物教法课与思政教育课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元素立德树人生物教法课

    课程思政视阈下绘画材料与技法课程教学探究

    胡天佼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成为实现艺术院校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绘画材料与技法课程是普通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本科阶段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开展中西方绘画性语言关系的类比研究,具有先天思政建设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思政内容与艺术专业课程的融合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融合路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文化传承与技法创新、完善协同发展机制以及提升教师队伍思政理论素养等解决路径,旨在帮助艺术院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思政课程与艺术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绘画材料与技法课程教学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探究

    王艳娣王川进
    38-4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教学的理念和路径,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培养目标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产教融合与素养教育相统一、创业就业与素质教育相统一,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课程思政工作机制、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健全课程思政落实的评价机制,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水平,为一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实施途径.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实践探究

    老年教育融入城市社区治理:应然、实然和必然——以合肥市为例

    吴萍萍刘媛媛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社会关心的一个问题.老年教育通过让老年人更加自信和快乐,可以激发老年人发挥其聪明才智,助力城市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治理.老年教育在师资配置、课程建设、志愿服务、经费配给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应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建设老年志愿服务队、加大经费支持等方面着手,让老年教育与城市社区治理更好地融合,实现双赢.

    老年教育社区治理老龄化

    基于数智技术的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定制化服务平台的构建

    刘娜吴敏华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数智技术的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定制化服务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应以"大学生涯全过程的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充分联动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就业机构以及行业组织等多方资源,构建具有"精准评估学生的就业能力""全过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精准匹配就业供给和需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优化人才培养工作"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定制化数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