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治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治医学院学报
长治医学院学报

王庸晋

双月刊

1006-0588

czyxyxuebao@163.com

0355-3036648

046000

长治市解放东街161号

长治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系山西省教委主管、长治医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5年。本刊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等栏目,主要刊登学院本部、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的教医研人员在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科研成果、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医疗技术经验,旨在反映我院及教学医院的科研、教学、医疗水平。本刊由30多名教授、副教授等各学科专家组成《学报》编委会,负责学术质量的审定。本刊创办以来以“可读性、科学性、实用性”为特色,内容“科学、真实、严谨”,是我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学报》所刊文章中100余篇获省部级、地市级奖励,每年近200余篇被国内外著名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染色质开放状态对食管癌相关通路影响及关键基因分析

    申展铭李向东魏大为张文平...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染色质开放状态对食管癌相关通路的影响及对关键基因进行分析.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食管癌染色质开放性高通量测序(ATAC-seq)数据,使用R4.2.1 对 2组数据分别进行基因注释,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GO功能富集分析;对食管癌RNA-seq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与染色质开放状态相关性较高的 2 个基因ARL5B和RUNX1,并绘制KM生存曲线;对ARL5B、RUNX1 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分析.结果:食管癌中ATAC-seq 数据的峰值距离转录起始位点≤1 kb、1~2 kb、2~3 k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2.59%、6%、4.41%,位于远端基因间区的峰值占 27.15%,这种现象和染色质开放区域的分布相一致.染色质开放区峰值绝大多数存在于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符合染色质开放性的特点.KEGG和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注释基因在Rap1 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明显富集.ARL5B高表达的食管癌患者预后较差(P<0.05),RUNX1 高表达的食管癌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染色质开放状态在调节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RL5B、RUNX1 基因可能成为食管癌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指标.

    食管癌TCGA数据库ATAC-seq染色体可及性

    虚拟筛选和鉴定EGFRL858R/T790M非共价抑制剂

    郭超华韩春郑旭梅赵琳...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计算机虚拟筛选和生物活性评价鉴定新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酪氨酸激酶(EGFRL858R/T790M)非共价抑制剂.方法:基于受体-配体复合物结构(PDB ID:5HCZ)构建药效团模型,选择ROC值为0.849 的药效团模型对Specs化合物数据库进行筛选,再经过Libdock对接程序进一步过滤,最终选出 20 个化合物进行EGFRL858R/T790M 酶活测试.结果:当化合物浓度为 1 μmol·L-1时,有7 个化合物能够使 EGFRL858R/T790M 酶活降至 52%以下,且对酶的抑制活性高于对照物吉非替尼[(52.77±0.39)%];当浓度为 0.1 μmol·L-1 时,化合物 AN-465/42889633[(65.99±2.94)%]、AG-690/40753617[(68.29±6.18)%]和AN-465/43336751[(78.61±7.23)%]对EGFRL858R/T790M 的抑制作用仍优于对照物吉非替尼[(80.42±0.62)%];分子对接结果表明 3 个分子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力及静电作用力与 EGFRL858R/T790M 活性部位相结合.结论:AN-465/42889633、AG-690/40753617和AN-465/43336751 可作为非共价EGFRL858R/T790M 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进行研究,同时为新型EG-FR抑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EGFRL858R/T790M非共价抑制剂虚拟筛选分子对接药效团

    2020-2021年长治地区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程亚平纪爱芳韩璐李小娟...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 2020-2021 年长治地区咽峡炎链球菌群(SAG)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收集189 例SAG感染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使用WHONET5.6 软件对SAG菌株类型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并对不同感染部位菌株药物耐药率作比较分析.结果:长治地区 SAG 阳性病例中,男性(61.90%)多于女性(38.10%);平均年龄(51.0±14.5)岁;有脓肿形成的患者117 例(61.90%),中间链球菌形成脓肿的概率最大;SAG所致感染类型以口腔感染(49 例,25.93%)、腹腔感染(36 例,19.05%)为主;SAG血流感染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比例、存在免疫抑制比例、住院天数及炎性指标值(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高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P<0.05);SAG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 73.04%、65.14%、38.62%、9.00%,对其他种类抗生素未见耐药;口腔、腹腔、泌尿生殖系统3 个感染部位SAG分离株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部位SAG分离株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口腔、腹腔感染部位分离株耐药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SAG感染患者若合并基础疾病、存在免疫抑制,且炎性指标值明显升高时,应注意患者是否发生SAG血流感染;SAG对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

    咽峡炎链球菌群临床特征耐药率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预防知信行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焦敏陶秀彬王连梅武仪冉...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适用于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预防知信行量表,并检验信效度.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初始量表.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3 所三级甲等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268 名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Cronbach's α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条目筛选,采用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进行信度检验,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效度检验.结果:形成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预防知信行量表包括知识、信念和行为 3 个维度,共 34 个条目;总问卷和各维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是0.972、0.971、0.968、0.949;分半信度分别是 0.825、0.983、0.981、0.905,重测信度分别是 0.830、0.710、0.800、0.635;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介于0.95~1 之间,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 0.976;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提取3 因子模型,累计方差贡献率 74.143%;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拟合度良好.结论: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为医护人员开展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预防现状评估提供参考.

    腹膜透析腹膜炎预防知信行问卷编制信效度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杨菲
    101-10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肿瘤标志物、肝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95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仑伐替尼)47 例、观察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48 例,以 3 周为 1 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 3 个周期.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血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框同源蛋白7(CBX7)、上皮钙黏附素基因蛋白(CDH1)]及血清微小RNA-21(miR-21)/含硬化蛋白域蛋白1(SOSTDC1)通路相关因子(miR-21、SOSTDC1 mRNA)水平.比较2 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56.25%)、局部控制率(89.5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 25.53%、72.34%(P<0.05);观察组治疗后AFP、CEA、CA199 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CBX7、CDH1、miR-21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STDC1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毒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能通过调控miR-21/SOSTDC1 通路增强细胞活性,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生长,且具有安全性.

    原发性肝癌卡瑞利珠单抗仑伐替尼肿瘤标志物血清细胞因子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共病抑郁症的影响及中介效应分析

    贾琳倩陈学怡万国威郑金平...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共病抑郁症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中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301 例,面对面进行一般信息调查问卷并收集患者入院临床指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和自我管理量表(SDSCA)对患者抑郁情况和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PROCESS插件分析其中介效应.结果:2 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症的患病率为 16.61%,抑郁组中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降低、HbA1c升高是2 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 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症组患者自我管理总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在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共病抑郁症的关系中,25(OH)D的中介效应为-0.005(-0.011,-0.001),占总效应的 10.42%.HbA1c的中介效应为-0.018(-0.037,-0.002),占总效应的40.00%.结论: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可防止共病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其主要可能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调控血清25(OH)D、HbA1c水平发挥作用.

    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抑郁症中介效应

    体外反搏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临床观察

    李嘉腾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反搏(ECP)联合尼可地尔对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87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 例)和对照组(43 例).对照组行传统西药加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ECP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 组患者治疗效果、运动耐力指标[单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耐力、最大耗氧量(VO2peak)、ST 段下移幅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基础血流量、局部心肌血流量(MBF)、TIMI血流帧数平均值、血浆比黏度]、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5.50%)高于对照组(7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单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耐力、VO2 peak均有提升,且观察组提升程度大于对照组,2 组ST段下移幅度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0.08±0.03)mV]大于对照组[0.14±0.04)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基础血流量、MBF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MBF[(29.57±4.86)dB2·s-1]明显高于对照组[(24.71±4.62)dB2·s-1],TIMI血流帧数、血浆比黏度有所下降,且观察组TIMI血流帧数[(25.34±4.51)帧]明显低于对照组[(29.37±5.07)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血流动力学.

    体外反搏尼可地尔冠脉微循环障碍运动耐力血流动力学

    胺碘酮对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郭宇建武海波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预防性给予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6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 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药物,观察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比较 2 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房颤发生率(14.70%)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颤时最大心室率为[130.0(6.00)]次·min-1,对照组为[150.5(32.75)]次·min-1,观察组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平均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的预防治疗起到积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率.

    胺碘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颤动冠心病

    不同人工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病的疗效观察

    常明明施超刘戈孟金金...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人工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病(VHD)的疗效及对血清B型脑钠肽(BNP)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VHD患者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生物瓣膜组(50 例)和机械瓣膜组(50 例).对比 2 组临床疗效、安全性、血清BNP 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2 个月后,2 组血清BN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生物瓣膜组[(117.19±13.19)ng·L-1]低于机械瓣膜组[(136.95±14.86)ng·L-1](P<0.05);术后3 d,2 组TNF-α、CRP 和IL-6 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但生物瓣膜组低于机械瓣膜组(P<0.05);2 组瓣周漏、心内膜炎、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瓣膜组出血事件发生率(16.00%)高于生物瓣膜组(4.00%)(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VHD的效果与机械瓣膜置换术相当,但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更轻,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

    生物瓣膜机械瓣膜心脏瓣膜病B型脑钠肽炎症因子

    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尿基质金属蛋白-7及微量白蛋白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预测价值

    吴常福郭圣阳李子文司文腾...
    124-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尿基质金属蛋白-7(MMP-7)及微量白蛋白(MA)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 187 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 90 d的感染情况,其中 28 例术后假体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159 例未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对 2 组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CRP/ALB、MMP-7、MA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BMI水平、患部手术史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第 1 天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激素使用史发生率、低蛋白血症、贫血、白细胞尿、C反应蛋白(CRP)水平、CRP/ALB水平、MMP-7 水平、MA水平、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RP/ALB≥2.5、MMP-7≥22 μg·g-1、MA≥15 mg·L-1均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CRP/ALB、MMP-7、MA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三项联合的预测价值高于其他单项预测.结论:CRP/ALB≥2.5、MMP-7≥22 μg·g-1、MA≥15 mg·L-1均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应用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有较佳的预测价值.

    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感染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尿基质金属蛋白-7微量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