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徐梅

双月刊

1672-3805

ndsk2003@163.com

0451-55190006 55190421

150030

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东北农业大学主板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2003年,本刊自创刊以来,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坚持“求是、求实、求新”的办刊理念,依托农业大学之农业优势开展编辑工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业绿色增长

    台德进蔡荣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绿色转型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差分GMM、面板门槛等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了农业绿色增长,而农村人口老龄化显著抑制了农业绿色增长,该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下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在东中西部地区对农业绿色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促进力度最大,东部地区最小;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增长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显著,但在西部地区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农业绿色增长分位点提升,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而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增长的抑制作用减小,并且,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呈"促进—抑制—促进"的动态变化趋势.对此,应坚持要素高效配置和科技创新,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持久动能.

    新质生产力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绿色增长面板门槛效应

    粮食安全视角下日本主粮保险的制度特征、运营方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曹斌董翀冯兴元郭芸芸...
    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保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分析日本主粮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制度特征和运营方式发现,其主要是依靠法律规范、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及以互助保险为主体构建三级服务体系来分散大灾风险.在主粮保险运营方面,面对农民需求变化提供差异化的承保方式,丰富保险对象,通过精准厘定保费、公正查勘定损、加强宣传防范和确保保费保值增值,吸引农民参保以分散风险,降低受灾损失,减少农民财产损失,保障主粮有效自给,这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建议加快推动主粮保险供给侧改革和产品创新,建立健全广覆盖、多元化、多层次的粮食普惠保险服务体系.

    日本粮食安全农业保险主粮保险农业互助保险

    家庭农场创业资源整合驱动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和SEM模型的融合方法

    刘畅关润丰刘海礁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现有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因受自身弱质性、创业资源匮乏、创业环境复杂性等因素制约而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将家庭农场创业资源整合过程界定为识别、获取、配置和运用,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30个家庭农场资源整合案例,形成创业资源、内在需求、整合意愿、农场主个性特征、创业环境和家庭农场创业资源整合6个维度理论构想,建立驱动因素模型.依据分析结果,借鉴相关测量量表开发创业资源整合驱动因素量表,验证量表信效度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建构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业资源和整合意愿直接驱动家庭农场进行创业资源整合,内在需求经由整合意愿驱动家庭农场进行创业资源整合,农场主个性特征和创业环境在内在需求与整合意愿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通过拓宽创业资源整合的研究外延,丰富家庭农场创业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为家庭农场破解资源约束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家庭农场创业资源整合扎根理论结构方程模型

    区域差异视角下农民家庭县域城镇化实践及其比较——基于苏南与豫南两地的调研

    黄鹏进洪爱英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县域城镇化的考察,需要注意不同区域背景下农民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应对城镇化的能动性适应.通过考察苏南与豫南两地农民的县域城镇化状况,发现两地存在明显的性质差异.苏南地区县域城镇化呈现"融入型"实践逻辑,即新生代农民出于自身职业发展需要与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追求主动进城,同时依托于充裕的家庭代际积累,基本融入了现代城市生产生活体系,实现了"人的城镇化"转型.豫南地区县域城镇化则表现为"过渡型"特点,即新生代农民主要基于婚姻与子代教育等需要被动进城;由于家庭代际积累不足,家庭成员仍需外出务工,仅部分成员实现县域城镇生活;同时,农民县城生活及其交往仍扎根于原有乡村价值生产逻辑与交往网络.农民的城镇化主要受经济层面推力与社会层面拉力双重作用,两种力量的强弱组合是形塑不同县域城镇化逻辑的深层原因.这些发现既表明独特的家庭文化伦理是中国快速城镇化的深层内因,也提醒政府政策制定应关注中西部地区"过渡型"县域城镇化面临的风险.

    县域城镇化新生代农民融入型过渡型区域差异

    乡村文化品牌IP促进乡村文旅融合的实践及提升路径

    巫月娥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养乡村文化品牌IP是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文化品牌IP在实践中能够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为乡村文旅融合创造市场价值,促进多产业融合,延伸文旅产业链,创新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但存在文化品牌IP效应不足,用户多元互动与共创意识缺失,乡村文化符号的深层融入有待增强等问题.完善乡村文化品牌IP拟人化形象、创新IP互动体验、探寻文化品牌IP与乡村文化符号融合点、构建乡村文化品牌IP对乡村文旅融合的创新生态等,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实践借鉴意义.

    乡村文化文化品牌IP乡村文旅融合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否提升企业环境责任水平?

    熊德平任语嫣
    6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关键一步,为企业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支撑.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并利用多时点DID方法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企业责任履行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责任履行程度,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通过推动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集聚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政策对企业环境责任的促进作用更多存在于东部地区、资产规模大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的企业.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相协调的绿色金融措施,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企业环境责任绿色金融体系碳减排

    我国人工智能产出物著作权保护规则完善——以美国作品登记审查为镜鉴

    张惠彬钱欣怡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运用于内容生成,正在颠覆传统创作模式.面对大规模人工智能产出物的作品登记申请,如何判断登记客体的适格性、审查署名的真实性、甄别创作"黑箱"问题成为著作权登记机构面临的难题.国际上,以"人类中心主义"构建的美国著作权登记制度为应对人工智能产出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著作权登记机构应聚焦作品登记实践,明确人类作者的主体地位,建构人工智能产出物的二元审查标准,加强作品登记中的披露义务和内容标识义务,以完善人工智能产出物的著作权保护规则.

    生成式人工智能著作权登记审查美国登记指南

    企业公开数据的权益保护路径探析——基于"代码自治"视角

    曹新明任运红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但目前企业公开数据的保护机制缺位.我国司法裁判历程表明数据产权立法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学界受数据单一保护模式的思维禁锢,针对究竟是数据"权利"还是数据"权益"问题争论不休.企业公开数据的动态性使数据赋权面临客体界定困境,权益保护模式能有效解决确权技术难题,为数据产权的构建和完善提供过渡性和兜底性保护.企业在权益保护模式下遵循"禁止之外皆自由"原则,通过"代码自治"和市场机制建立数据私人秩序,法律仅提供补充性救济.从立法论视角出发,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设立商业数据专条,针对限定公开数据和完全公开数据分别设定行为规制标准.从解释论视角出发,应明确数据产品的财产属性,类推物之占有解释代码空间权益,未经授权或者超越授权访问、获取、利用和处分数据的行为均会被认定为破坏了企业对代码空间的完整管领状态,应予以规制.

    企业公开数据权益保护模式补充机制代码自治商业数据专条

    征稿须知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