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富阳离子缺陷镍钴硫化物电极材料制备及性能评价

    王世雯陈道坤马家辉雷广平...
    2773-2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氢氧化镁易溶于铵盐溶液的原理,使用水热法成功在泡沫镍上生长v-NiCo2S4,运用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电镜、电子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顺磁共振方法对样品形貌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使用三电极体系对样品进行循环伏安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以及电化学阻抗测试来研究电化学性能.由恒流充放电曲线计算可得,在 1 A·g-1 电流密度下的 NiCo2S4@Mg(OH)2 和 v-NiCo2S4-8 比电容分别为 1 637 F·g-1 和2 437 F·g-1,证明阳离子缺陷的引入提升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组装v-NiCo2S4-8/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该器件在功率密度为1 518.7 W·kg-1 条件下表现出50.6 Wh·kg-1 的能量密度,循环5 000次后仍然可以保持93.6%的比电容,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引入阳离子缺陷提高了材料的电导性、离子扩散能力,使得材料的储电性能得到提升.

    镍钴硫化物阳离子缺陷水热法超级电容器电化学制备合成

    4,6-二羟基苯-4'-羟基苯乙酮的合成研究

    李亚航胡志强
    2781-2784,2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4,6-二羟基苯-4'-羟基苯乙酮是制备大豆苷元的关键中间体.以间苯二酚和对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生成目标产物.采用路易斯酸催化剂三氟甲磺酸锌代替三氟化硼乙醚,解决了处理过程中的废水问题;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摩尔分数、反应温度与时间等条件的影响;最优条件为:n(间苯二酚)∶n(对羟基苯乙酸)=1∶1,在120℃熔融状态反应10 h,添加摩尔分数8.25%三氟甲磺酸锌作为催化剂.在最优条件下总产率可达到50.4%,解决了现有工艺三氟化硼乙醚作催化剂腐蚀玻璃反应釜的问题.

    4,6-二羟基苯-4'-羟基苯乙酮傅克酰基化反应绿色化学催化反应

    一种环保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驱油性能评价

    李云袁凯涛寇枫李锦源...
    2785-2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了一种新型环保型两性表面活性剂PASA,并系统评价其驱油性能.结果表明:PASA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的吸附层能显著降低界面张力,当其质量浓度为0.01~1.00 mg∙L-1 时,油水界面张力从42.5 mN∙m-1 降低到29.2 mN∙m-1.在抗盐性方面,PASA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即使在NaCl质量分数为 5%的条件下,仍能保持较低的表面张力.润湿性实验显示,PASA 能有效地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其由亲油转向亲水.在岩心驱替实验中,当PASA质量浓度为 10 mg∙L-1 时,提高采收率达到了 31.3%.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注入PASA表面活性剂溶液后,受影响的油井日产油量显著增加,平均每注入1 t PASA表面活性剂,可增加油田产量31.3 t.

    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油水界面张力稳定性测量界面环保性能采收率

    含杂质气相CO2管道输送研究

    张兴旺陈俊文汤晓勇赵兴元...
    2791-2795,2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捕获和储存技术(CCS)作为一种关键的CO2减排措施,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影响我国CCS广泛实行的重大挑战之一便是管道输送.以西南某油田的待处理CO2 为研究对象,对其管道输送方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气源的相特性、环境条件、气体输送量,使用HYSYS对气相输送管道进行模拟,对管道入口温度、入口压力、环境温度、高程差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某些工况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增大入口压力,冬天输送的输送成本更低,而入口温度、高程对成本的影响不大.

    CO2管道输送气相HYSYS

    基于正交实验的生物质快速热解流化床模拟研究

    范宗良韩恕恕王东亮周怀荣...
    2796-2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移动式生物质热解流化床中的生物质颗粒的热解效率,首先基于冷态流化床讨论了气力进料的优势,接着基于正交实验方法选取3个因素 3个水平,以降低生物质颗粒时均浓度和提高流化床稳定性为实验目标,分析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生物质颗粒在流化床中的流化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力进料的混合分散效果优于直接进料;设计的双侧错位气力进料流化床装置效果最佳,同时静床高度也是影响流化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该工况下的最佳设计方案为双侧错位气力进料,静床高度为120 mm,生物质粒径为0.75 mm.

    流化床生物质热解计算流体力学进料方式

    碳酰胺辅助蒸汽吞吐的效率及参数优化

    胡春余沈海兵杨宏亮李一波...
    2802-2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在实际地层中碳酰胺辅助蒸汽吞吐的效果、作用规律和提采机理,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碳酰胺辅助蒸汽吞吐实验是利用大型三维填砂实验装置,使用物理模型模拟地层油藏条件,研究碳酰胺辅助蒸汽吞吐过程中碳酰胺的注入时机、注入轮次、注入蒸汽量和注入碳酰胺量对实际采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蒸汽吞吐的早期注入碳酰胺可以大幅提高周期采收率,较上周期提高 79.3%;增加碳酰胺注入轮次,可以保证单轮次采收率和油汽比处于高位,从而提高最终采收率;减少蒸汽的注入量后,导致碳酰胺在地层条件下分解不充分,导致提采效果不好,周期采收率降低近50%;减少碳酰胺的注入量后,注入的反应物不足导致碳酰胺分解产物不足,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油汽比和采收率偏低.

    碳酰胺蒸汽吞吐物理模拟实验蒸汽吞吐参数优化采收率

    聚丙烯酰胺类压裂液降解功能菌筛选研究

    曹景富马腾张昊旻胡克剑...
    2808-2821,2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铜陵红壤土与青海高原土壤中筛选获得4株具有较强PAM分解活性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01、P02、P03、P04.初步鉴定P01 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illus cereus)、P02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P03和P04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s subtillis).同时,通过深度驯化、富集筛选从油田返排液中获得了一种可以对PAM进行降解的功能菌,初步鉴定为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verticillus),并命名为EPAM-01.考察了pH、温度、盐度和矿化度等因素对 5 种降解功能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在pH=5~9、温度 30~50℃、盐度5~12.5 g·L-1条件下生长较好,并对聚丙烯酰胺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其中相同条件下,EPAM-01受环境影响较小,可以保持较高的聚丙烯酰胺降解活性,且EPAM-01对高矿化度具有较强适应性.

    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驯化筛选

    纳米降黏剂对含蜡热油管道结蜡行为影响研究

    宋超范开峰王卫强
    2822-2826,2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油加剂输送技术在管道运输中应用广泛,药剂对原油管道蜡沉积的影响机理十分复杂.采用自制冷指装置研究了不同实验工况下添加纳米降黏剂对含蜡原油蜡沉积特性的影响.利用 DHR 流变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等装置分析了纳米降黏剂添加量对含蜡原油流变特性、沉积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蜡原油中添加纳米降黏剂可以有效降低含蜡原油表观黏度、胶凝温度以及凝点,增强含蜡原油的流动性.纳米降黏剂的加入能够抑制含蜡原油蜡沉积物的生成,降低蜡沉积速率,但同时会导致蜡沉积物质地变硬.另外,随着纳米降黏剂添加量的增加,蜡沉积物析蜡点升高,含蜡量增大.

    蜡沉积温度梯度纳米降黏剂蜡分子

    粉煤灰与剑麻纤维复合对膨胀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张保伟
    2827-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复掺粉煤灰和剑麻纤维对膨胀土膨胀率和力学特性的影响变化规律,制备了不同粉煤灰和剑麻纤维复合掺量的膨胀土样品,开展了自由膨胀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和直剪实验,分析了无荷膨胀率、单轴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内聚力、内摩擦角随粉煤灰和剑麻纤维复合掺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膨胀土的无荷膨胀率随着粉煤灰和剑麻纤维复合掺量的增大而减小;掺加粉煤灰与剑麻纤维对膨胀土的抗压性能、抗拉性能和抗剪性能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随着粉煤灰与剑麻纤维复合掺量的提高,膨胀土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将逐渐变大,但增大幅度相对越来越小,当粉煤灰与剑麻纤维总掺量保持不变时,随着剑麻纤维占比的提高,膨胀土的黏聚力逐渐增大而内摩擦角则基本保持不变;最佳的粉煤灰与剑麻纤维复合质量比为30,复合后两者在膨胀土中的总掺量不宜超过12%.

    粉煤灰剑麻纤维膨胀土力学特性

    新型水基钻井液添加剂的合成和性能表征

    章洋阳白净刘锰钰景瑞...
    2831-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钻井液的设计和配方对钻井作业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碳酸钙(CaCO3)颗粒作为一种新型水基钻井液添加剂的掺入进行了评估.采用沉淀法合成了一种CaCO3 颗粒,并对其形态、胶体稳定性能和组分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aCO3 颗粒呈现出典型的方解石菱形形态,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2.16 µm;CaCO3 颗粒具有负表面电荷,增加溶液pH会产生过量HCO3-和CO32-以及更多带负表面电荷的离子,代表碳酸盐C—O在1 431 cm-1 附近呈现一条强光谱带;CaCO3 颗粒在25~600℃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

    水基钻井液碳酸钙颗粒合成热稳定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