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

徐湖平

双月刊

1001-179X

025-84806201

210016

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

东南文化/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文科学专业刊物。以江苏省为主,兼及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等东南地区的文物,收有考古学、民俗学、博物馆学、区域史、艺术史等方面的具有学术性的论文或馆藏文物、考古发掘、民俗调查等方面的资料性简报、报告、省内有关学科的学术活动的消息报道等。该刊注重从文物、考古学、民俗学和博物馆学角度出发,研究探讨中国东南地区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以此构成它的鲜明特色。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析文物实体材料系统的动态特征

    龚钰轩孔玉旭乔成全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历经时空变化和历史积淀,被赋予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从而成为研究古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史料.当"文物"真正成为文物之后,不断改变的不仅仅是无形的文物价值,更是有形的文物材料.文物本体材料系统与文物实体材料系统两者间存在静态与动态的显著区别,外界环境中物质的进入、文物实体内物质的脱出以及文物实体组成材料的腐蚀降解都是造成文物实体材料系统变化的因素.

    文物保护文物本体材料系统文物实体材料系统动态特征

    湖南省桂阳县杏村高家冲东汉墓发掘简报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郴州市博物馆桂阳县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心...
    12-30,中插1-中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南省桂阳县敖泉镇杏村高家冲四座东汉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四座墓葬均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单室砖墓.墓葬出土了比较丰富的随葬品,有陶器、铁器等,还在M3中发现了"永初四年"纪年砖.本次发掘有助于完善湘南地区东汉墓葬分期体系,也为探讨东汉桂阳郡社会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高家冲东汉砖室墓永初四年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南村六朝墓葬发掘简报

    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楚州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31-45,中插3-中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3—12月,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南村发掘六朝墓葬10座.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土坑墓,出土各类随葬器物70余件(组),包括陶器、瓷器、滑石器、铜镜和钱币等.此次发掘对研究淮安地区六朝时期的丧葬习俗、历史文化及淮安旧城的建造年代和空间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淮安东晋南朝土坑竖穴墓

    南京市毗卢寺、李公祠两地点六朝建康城相关遗迹的发掘与认识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46-61,中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9月—2018年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毗卢寺和李公祠两处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清理出六朝至明清时期的灰沟、包砖墙、灰坑、房址等遗迹共计三十余处,出土陶、瓷、铜、石等各类质地文物共计六十余件.河道(灰沟)、包砖墙遗迹是六朝建康城市空间的重要标尺,为六朝建康城的复原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毗卢寺李公祠六朝建康城包砖城墙河道

    江苏苏州姑苏区相门仓街唐贞元十七年墓发掘简报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3—8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相门仓街遗址南区发掘了一座唐墓,保存较好,出土一方墓志,墓葬年代为贞元十七年(801年).墓中出土文物不多,但时代明确,为苏州古城研究以及苏州地区唐墓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料.

    苏州相门唐代墓葬贞元十七年墓志

    山东省莒南县壮岗镇壮岗西村银器窖藏整理报告

    山东博物馆莒南县文物保护中心
    66-72,中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80年,山东省莒南县壮岗镇壮岗西村发现银器窖藏一处,出土器物22件.窖藏器物以匜、盏、钵、碗几类生活用器为主,另有饰件一件.现将这批器物作详细的整理测绘,根据形制、纹饰等的对比,可判断该窖藏年代为南宋,窖藏成因应与境内的"红袄军"起义有关.

    莒南银器窖藏南宋狮子

    江苏常州新北区东尧村遗址宋代墓葬发掘简报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
    73-83,中插7-中插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8—10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江苏省常州市孟河镇东尧村遗址进行配合性考古发掘,清理宋代墓葬23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陶、瓷、银、铜器等各类器物60件(组).此次发现的宋墓分布相对集中,出土器物时代特征显著,为研究江南地区宋代墓葬典型器物演变、地方葬俗提供了一批新的考古材料.

    常州东尧村遗址宋代墓葬

    南越国番禺城城市考古初论

    王慧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越国番禺城是秦汉时期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也是广州目前可以确定的最早的城.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结合近年来广州黄埔北部的考古新发现,番禺建城前岭南地区的核心区域得到了重新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岭南加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始于新石器时代,最终于秦汉时期完成.

    番禺城南越国岭南城市考古

    汉画"捞鼎图"中鼎器象征意义的考古学观察

    郝丽君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捞鼎图是汉画的常见题材,通过对其流行地域、图式结构、图像细节的考察,明确其发源于泗水流域且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捞鼎图中的鼎实际是参考了汉代实物鼎的形制,对于秦始皇泗水捞鼎这一历史故事中的鼎的描绘,象征性意义更大.

    汉代捞鼎图泗水捞鼎象征意义

    从东吴丁奉墓出土骑马俑看中古早期军礼鼓吹制的演化

    颜一平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南京东吴大将丁奉墓中出土了一组釉陶骑马俑,属于军礼鼓吹性质.这组军礼鼓吹俑呈现的面貌,带有对汉代军礼军乐的部分继承,同时又具有为适应现实条件和需求而有所变革的过渡性特征.在中国军礼军乐发展史上,中古早期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尚不成熟、完善,这也成为催生晋代军礼军乐变革发展的动因,是在《晋礼》形成前的积极探索.

    丁奉墓骑马俑军礼鼓吹俑军礼军乐中古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