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饲粮钙水平对生长奶水牛生长性能和钙消化代谢的影响

    陈月丽黄晓华覃呈欢邹彩霞...
    7809-7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水平对生长奶水牛生长性能和钙消化代谢的影响.选择32头体重相近、健康的11月龄生长奶水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8头),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49%、0.54%、0.59%、0.64%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其他营养水平保持一致.饲养试验共52 d,包括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42 d,在正试期结束前5天每组随机抽取3头牛进行为期5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显示:1)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生长奶水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但未显著影响生长奶水牛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其中0.59%钙水平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最高.2)饲粮钙水平对生长奶水牛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显著影响了钙、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且以0.54%钙水平组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最高.3)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了生长奶水牛的食入钙、粪排泄钙、尿排泄钙、总排泄钙以及粪排泄钙占总排泄钙的比例、尿排泄钙占食入钙的比例和尿排泄钙占总排泄钙的比例(P<0.05),对粪排泄钙占食入钙的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4)生长奶水牛食入钙(x)与排泄钙(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5 8x+0.176 6(R2=0.962 2),通过方程得出钙的维持需要量为1.753 7 g/(kg W0.75·d).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生长奶水牛生长性能和钙消化代谢结果,生长奶水牛饲粮适宜钙水平为0.54%~0.59%.

    生长奶水牛生长性能

    6种水牛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及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邵鹏程唐庆凤覃林杰卜泽明...
    7819-7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6种水牛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试验选用健康状态良好、体重相近的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装置的水牛,采用栓系式饲养,分别测定玉米、豆粕、麦麸、白酒糟、青贮玉米秸秆和花生秧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有机物(OM)瘤胃有效降解率,并计算这6种水牛饲料原料的瘤胃降解氮(RDN)和可发酵有机物(FOM)含量.结果表明:1)麦麸、玉米、豆粕、白酒糟、青贮玉米秸秆和花生秧的DM瘤胃有效降解率分别为59.88%、65.18%、67.51%、50.01%、57.38%和60.48%,CP瘤胃有效降解率分别为 71.95%、61.56%、58.84%、52.35%、54.86%和 52.56%,OM 瘤胃有效降解率分别为 59.24%、65.10%、65.89%、49.22%、57.61%和61.40%;2)麦麸、玉米、豆粕、白酒糟、青贮玉米秸秆和花生秧的 FOM 含量分别为 0.56、0.64、0.62、0.46、0.53 和 0.58 kg/kg,RDN 含量分别为 18.77、10.70、45.93、23.97、10.93和10.61 g/kg.综上所述,精料中玉米和豆粕的饲用价值较高,是优质的水牛饲料原料;粗料中青贮玉米秸秆和花生秧的饲用价值较高,是较优质的水牛粗饲料原料,在配制水牛饲粮时应该合理搭配.

    水牛瘤胃降解率瘤胃降解氮可发酵有机物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

    丁酸梭菌与不同添加剂组合对育肥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

    卢俊言徐领董佳豪郑研...
    7829-7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丁酸梭菌与不同添加剂组合对育肥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40头体重600 kg左右的健康西门塔尔公牛,按体重、膘情、毛色均等的原则分成4组,每组10头.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丁酸梭菌组(CB组)饲喂基础饲粮+24 g/(d·头)丁酸梭菌,丁酸梭菌+酿酒酵母组(CB+SC组)饲喂基础饲粮+24 g/(d·头)丁酸梭菌+10 g/(d·头)酿酒酵母,丁酸梭菌+纤维素酶组(CB+CL组)饲喂基础饲粮+24 g/(d·头)丁酸梭菌+1 g/(d·头)纤维素酶.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CB+SC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CK组(P<0.05).2)在第60天时,CB+SC组和CB+CL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K组(P<0.05),CB组、CB+SC组和CB+CL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K组(P<0.05).3)在第30天时,CB+CL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在第60天时,CB+SC组和CB+CL组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在第30和60天时,CB组、CB+SC组和CB+CL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4)在第30和60天时,CB组、CB+SC组和CB+CL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在第60天时,CB组和CB+SC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CK组(P<0.05),CB+SC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CK组(P<0.05),CB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CK组(P<0.05).5)在第60天时,CB+SC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由此可见,建议西门塔尔育肥牛饲粮选择丁酸梭菌和酿酒酵母组合,添加量为24 g/(d·头)丁酸梭菌+10 g/(d·头)酿酒酵母.

    丁酸梭菌酿酒酵母纤维素酶生长性能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宣汉黄牛、西杂牛和犏牛的代谢差异

    廖宇鹏胡瑞蒲启建彭全辉...
    7840-7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宣汉黄牛、西杂牛和犏牛的代谢差异.选用年龄一致(22月龄)、体况相近、健康无病的宣汉黄牛、西杂牛(西门塔尔牛×宣汉黄牛)、犏牛(娟姗牛×麦洼牦牛)去势公牛各8头作为试验对象,在相同饲粮条件下进行为期120 d的饲养试验,采集3种肉牛的血清,并收集2 4 h尿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测定血清、尿液中的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式识别并寻找血清、尿液中差异代谢物,最后通过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1)西杂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犏牛(P<0.05);犏牛的单位体重采食量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2)犏牛血清中苏氨酸、蛋氨酸和尿素等的浓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0和P<0.05],血清中谷氨酰胺、2-氨基丁酸和尿素等的浓度显著高于宣汉黄牛(VIP>1.0和P<0.05),血清中花生酸、花生四烯酸和十九烷酸等的浓度显著高于西杂牛(VIP>1.0和P<0.05);此外,犏牛尿液中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等的浓度显著高于宣汉黄牛(VIP>1.0和P<0.05).宣汉黄牛血清中α-生育酚、γ-生育酚、富马酸和尿液中琥珀酸的浓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VIP>1.0和P<0.05),尿液中尿酸的浓度显著高于犏牛(VIP>1.0和P<0.05);犏牛血清中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的浓度显著高于西杂牛(VIP>1.0和P<0.05).综上可知,犏牛氨基酸和脂质分解代谢强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宣汉黄牛抗氧化能力以及嘌呤和维生素E代谢强于西杂牛和犏牛,三羧酸循环强弱顺序为宣汉黄牛>犏牛>西杂牛.

    代谢组学宣汉黄牛西杂牛犏牛代谢途径

    艾蒿水提物对杜寒杂交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肠道相关指标的影响

    李瑞臻红雷赵胡日查高睿恒...
    7854-7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不同剂量艾蒿水提物(AAE)对杜寒杂交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肠道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3月龄杜寒杂交母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500、1 000和1 500 mg/kg AAE的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分为试验前期(第1~30天)和试验后期(第31~60天)2个阶段.结果表明:1)随着AAE添加量的增加,试验前期,料重比(F/G)呈线性降低(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呈二次变化(P<0.05),粗脂肪(EE)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呈线性提高和二次变化(P<0.01);试验后期,EE、NDF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呈线性提高和二次变化(P<0.05).2)随着AAE添加量的增加,十二指肠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呈线性提高和二次变化(P<0.05),空肠脂肪酶活性呈线性提高和二次变化(P<0.01),回肠胰蛋白酶活性呈线性提高(P<0.05).3)随着AAE添加量的增加,空肠隐窝深度(CD)呈线性降低(P<0.01)和二次变化(P<0.05);回肠绒毛高度(VH)呈线性提高(P<0.05),回肠CD呈二次变化(P<0.05),回肠VH/CD值呈线性提高和二次变化(P<0.05).4)随着AAE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第60天,粪便总厌氧菌数量呈线性降低和二次变化(P<0.05),粪便双歧杆菌数量呈线性提高和二次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AAE可提高杜寒杂交绵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形态和微生物稳态,从而提高肠道功能,降低F/G;根据二次曲线回归分析,杜寒杂交绵羊饲粮中AAE添加量为1 030 mg/kg时效果较好.

    艾蒿水提物杜寒杂交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功能

    不同物候期放牧藏绵羊复胃发酵功能、菌群相对密度及挥发性脂肪酸转运基因表达的时空变化

    黄薇沙玉柱邵鹏阳陈小伟...
    7866-7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藏高原不同物候期(返青期、青草期、枯草期)放牧藏绵羊复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发酵功能、菌群相对密度及挥发性脂肪酸(VFAs)转运基因表达的时空变化.选择1岁健康藏绵羊母羊18只,在返青期(5月)、青草期(8月)和枯草期(12月)各屠宰6只,分别测定不同物候期复胃中微生物菌群相对密度、VFAs浓度及其转运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中,青草期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s)、乙酸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2)在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中,不同物候期的VFAs转运基因相对表达量存在较大变化.3)在瘤胃和网胃中,青草期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反刍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相对密度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在瓣胃和皱胃中,返青期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相对密度显著高于青草期和枯草期(P<0.05).4)戊酸浓度与白色瘤胃球菌相对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异丁酸浓度与反刍月形单胞菌相对密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和异戊酸浓度与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基因相对表达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综上所述,不同物候期藏绵羊复胃VFAs浓度、菌群相对密度和VFAs转运基因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及互作关系,这种互作关系在藏绵羊高原适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藏绵羊复胃挥发性脂肪酸菌群转运基因

    高、低饲料转化率滩羊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浆代谢组差异分析

    孙国瀚施安马俊吕江江...
    7879-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饲料转化率(FCR)可衡量滩羊对饲料的利用效率,本试验旨在分析高、低FCR滩羊在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浆代谢组学的差异,以期通过计算FCR,为评估滩羊养殖效益提供参考.选择156只生长状况良好、体重相近、出生日期相近的3月龄公滩羊进行为期75 d的试验,包括过渡期15 d、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50 d,试验期间统一管理.根据滩羊FCR水平分为高FCR组(FCR>平均值+0.5倍标准差)和低FCR组(FCR<平均值-0.5倍标准差),比较分析2组滩羊的屠宰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血浆代谢组差异.结果显示:1)高FCR组滩羊的头重和蹄重极显著高于低FCR组滩羊(P<0.01),屠宰率、胴体重、心脏重、脾脏重显著高于低FCR组滩羊(P<0.05).2)高FCR组滩羊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低FCR组滩羊(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高于低FCR组滩羊(P≤0.05);高FCR组滩羊血浆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2(IL-2)、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低于低FCR组滩羊(P<0.01),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低FCR组滩羊(P<0.05).3)高FCR组滩羊血浆中1,2-二十二碳六烯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1,2-docosahexan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2-氯环氧乙烷(2-chlorooxirane)和 N-月桂酰基-D-赤型鞘氨酰基磷酸胆碱[N-(dodecanoyl)-sphing-4-enine-1-phosphocholine]这3种曲线下面积(AUC)>0.8的差异代谢物较低FCR组滩羊均有上调;2组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上皮细胞信号通路,鞘脂代谢等通路.由此可见,滩羊的FCR与能量代谢、钙磷代谢等息息相关,相较于低FCR滩羊,高FCR滩羊展现出了更强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较少的脂肪积聚,屠宰后的屠宰率和胴体重更高,心脏和脾脏更重,但饲料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滩羊饲料转化率屠宰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差异代谢物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前期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董博颖刁克强李晗杨泉...
    7891-7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前期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头体重[(165±1)kg]相近的11月龄健康德州驴公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驴.各组饲喂消化能水平(约11.50 MJ/kg)基本一致且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64%(L组)、13.40%(M组)和14.87%(H组)的颗粒状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10 d,正试期39 d.结果表明:1)M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H组(P<0.05),L组和M组的增重利润显著高于H组(P<0.05).2)H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L组和M组(P<0.05),M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L组和H组(P<0.01),M组和H组的半纤维素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L组(P<0.01),M组和H组的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L组(P<0.05).3)H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L组和M组(P<0.01),各组之间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育成前期德州驴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3.40%时具有较好的平均日增重和增重利润,对血清生化指标影响不大.

    粗蛋白质水平德州驴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

    大口黑鲈饲料最低鱼粉含量的探索研究

    牛景彦刘宇HECTOR Victor王岩...
    7900-7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确定以鸡肉粉(PBM)为替代蛋白质源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饲料中最低鱼粉含量以及添加水杨酸盐对饲料中鱼粉替代水平的影响.进行2个饲养试验,其中试验1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基础饲料(F40)鱼粉含量为40%,利用PBM分别替代F40中鱼粉的80%和90%以构建饲料F8和F4;试验2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先利用大豆浓缩蛋白、棉籽粕和肠膜蛋白(DPS)的混合物替代F8和F4中的PBM构建饲料F8D和F4D,再分别在F8D和F4D中添加0.005%的水杨酸盐构建饲料F8DS和F4DS.F40、F8和F4中动物蛋白质占饲料蛋白质的比例为63%,F8D和F8DS中降低至51%,F4D和F4DS中降低至49%.试验1和试验2同时进行,所用的大口黑鲈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3.1±0.1)g,在流水养殖系统内饲养10周.结果显示:试验1中,饲料中鱼粉替代水平显著影响大口黑鲈的饲料系数(FCR)、氮贮积效率(NRE)、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单位鱼产量的鱼粉消耗量(FIFO)(P<0.05),但对终末体质量(FBW)、增重(WG)、摄食率(FI)、磷贮积效率(PRE)、能量贮积效率(ERE)、肥满度(CF)、肝体指数(HSI)、脏体指数以及全鱼粗脂肪、粗灰分和总能含量与氮废物排放量(NW)、磷废物排放量(PW)无显著影响(P>0.05);与投喂F40的大口黑鲈相比,投喂F8和F4的大口黑鲈WG分别下降1.5%和7.9%,FBW分别下降1.8%和9.4%.试验2中,添加水杨酸盐与否显著影响大口黑鲈的FCR、NRE、HSI和NW(P<0.05);饲料鱼粉含量显著影响全鱼、粗脂肪含量和FIFO(P<0.05);饲料鱼粉含量、水杨酸盐添加与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FBW、WG、FI、PRE、ERE、CF和PW无显著影响(P>0.05);与投喂F40的大口黑鲈相比,投喂F8D、F4D、F8DS和F4DS的大口黑鲈的 WG 分别下降 12.1%、15.7%、2.5%和 5.4%,FBW 分别下降 9.9%、13.0%、2.0%和4.6%.综上可知,以PBM为单一替代蛋白质源时,可将大口黑鲈饲料鱼粉含量由40%降低至8%而不会对其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和废物排放量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将饲料鱼粉含量降低至4%则导致大口黑鲈生长明显减慢,饲料利用效率下降,NW显著增加.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005%水杨酸盐可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和NRE.根据本研究结果,在大口黑鲈养殖生产中应用无鱼粉饲料仍然面临挑战.

    鸡肉粉水杨酸盐饲料最低鱼粉含量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养殖废物排放量

    棉籽蛋白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肠道和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

    李敏陈冰彭凯胡俊茹...
    7915-7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棉籽蛋白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肠道和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初始质量为(3.45±0.01)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60尾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20%和40%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3种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期为10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20%棉籽蛋白对大口黑鲈终末体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添加4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FBW、WGR、SGR、蛋白质效率和肠体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2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饲料系数(FCR),饲料添加40%棉籽蛋白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FCR(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4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但饲料中添加20%或40%棉籽蛋白对大口黑鲈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2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血清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饲料添加4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肠道胰蛋白酶活性(P<0.05);饲料添加20%或4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血清胆固醇和肠道丙二醛(MDA)含量(P<0.05).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肠道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肝脏SOD、CAT活性和MD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大口黑鲈前、中、后肠的绒毛高度、黏膜层厚度和肌层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添加20%和40%棉籽蛋白导致肝细胞变性,造成肝脏组织损伤.综上所述,饲料添加2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FCR,对生长性能没有产生负面影响;饲料添加40%棉籽蛋白通过抑制大口黑鲈肠道消化酶活性显著降低生长性能和增加FCR.饲料添加棉籽蛋白对大口黑鲈肠道形态结构无显著影响,但导致肝脏组织损伤,并影响蛋白质和胆固醇的吸收代谢.

    大口黑鲈棉籽蛋白生长性能肠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