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邹开煌

月刊

1674-5582

fjjcjyyj@163.com

0591-83712902、83780448

350025

福州市梦山路73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Fujian jichu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秋声梧叶映高木 池塘春梦终成真——我的教师成长之路

    邹春盛
    4-6页

    发掘乡村资源 为乡村教育赋能——"弘扬龙江风格"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

    曾艺雄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乡村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展跨学科项目化主题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注重探究、体验、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项目化主题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与协调发展.项目化学习从发掘校本资源,聚焦项目化学习主题;丰富项目化形式,统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三维四层"综合评价,促进知识素养化与能力多维化等方面进行开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乡村教育赋能.

    龙江风格项目化学习主题乡村教育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统编版九年级《守护精神家园》教学为例

    雷亮生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项目式学习在"守护精神家园"教学中的实践为例,从探寻价值基点、明确项目目标、建构项目框架、项目成果展评、推进项目复盘等五个维度对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进行实践探究.

    项目式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核心素养

    概念教学在高三数学深度学习中的研究策略——基于因数学概念未深度学习而导致错误的案例分析

    官一宏
    14-1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念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三数学复习课应该重视概念教学,并采用深度学习数学概念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回归教材,抓住数学本质,把"概念教学"和"深度学习"结合起来,打破高三数学复习"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三数学复习概念教学深度学习

    高中音乐课程"音乐与戏剧"及"戏剧表演"模块教学实践路径探微

    蔡圣辉吴金华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音乐与戏剧"和"戏剧表演"设置为高中音乐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充分体现了音乐戏剧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现实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与挑战,绝大多数的普通高中学校并未开设相关课程开展戏剧教学.通过对普通高中音乐"戏剧版块"课程开设和教学实施现状探讨,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音乐与戏剧、戏剧表演课程教学实施路径与方法策略,探索"戏剧版块"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音乐教学音乐与戏剧戏剧表演

    基于人工智能分类任务的教育集团"香樟"认同强化实践

    陈晨林荣辉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教育集团的龙头校认同情况为研究对象,设计人工智能分类任务.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研修"场景和分离式的创新学具,实施"香樟"主题实践项目,收集并可视化相关数据,验证教育集团成员对传承文化符号的认同程度,提升教育集团内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探索跨校区与跨学段的人才培养路径.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育集团文化认同

    善用"行走的大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福州二中"追循人民领袖习近平足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

    王洪泠林建华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教学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实现思政育人目标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对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福州二中通过筑牢一套组织体系、建设一支教师队伍、开发一些精品课程、打造一批实践基地等策略,有效推动"追循人民领袖习近平足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经过长期实践,福州二中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践育人立德树人

    基于价值思维运用的思辨性阅读及其教学探索

    石修银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学科六个任务群之一.价值思维,演绎基于思辨的评价、判断、建构,体现学习的具身性、对话性、建构性,可以促成思辨性阅读的实现,继而涵育生长性的学习素养.为此,教学中需要从前提条件、根本保证与深化发展等层面探讨价值思维的培育策略.

    思辨阅读价值思维思维内容培育策略

    写作过程的递归性及其教学启示

    邹佳叡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递归性是写作过程的重要属性,它使写作者可以根据写作目的和需要在各写作阶段之间进行回溯和跳跃,以实现修改、调整、完善和丰富写作内容的目的.写作过程递归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写作思维的非线性特点、写作者与语境的互动以及"修改"的重要地位.写作过程的递归性为写作教学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主要包括更新教师的写作教学观念、让学生充分参与写作的全过程、为学生设置有效的元认知支架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修改能力.

    写作过程递归性元认知支架批判性思维修改

    "高度融合的读写活动"在统编教材中的呈现及写作指导策略——以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为例

    郑仁水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编写的重要举措之一是"高度融合的读写活动",但是,有的教师未能重视这一编写意图."高度融合"体现在单元课文与写作任务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单元学习任务"之后附有"理论指导文本"等.在写作实践中,应当紧扣"理论",借鉴文本,适当补充理论知识,指导修改,提高效度;进而引导学生完成单元写作任务,提升写作素养.

    读写活动统编教材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