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赵素文

双月刊

1673-9884

0591-83780448 83781832

350025

福州市西门梦山路73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TEM教育的跨学科教学理念究竟从哪里来

    33页

    大观念视角下中考数学大单元复习教学的策略

    林晓芬赵旭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大观念视角下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并分析这一理念应用于中考复习教学的可行性.结合中考数学复习的教学实际,探讨大观念视角下大单元复习教学的策略,并从确立主题、沟通知识点、构建知识系统、发展综合能力及落实核心素养等五个方面给出教学建议.

    中考数学复习大观念大单元

    素养导向下的"学教评一致性"研究——以"比的意义"单元整体教学为例

    刘匹男黄莲花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以生为本"的视角,探索从"教学评一致性"转变为"学教评一致性".以"比"单元为例,从确定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开发匹配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设计契合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进行素养导向下的"学教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

    核心素养"学教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目标设置的误区及矫正——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例

    范有洪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如将课时目标视为单元目标、将单元目标设置为万能目标以及目标评价与学习任务分离.而目标设置的误区背后是各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教师对单元目标理解有偏差、前期分析准备不够充分、对概念性知识缺乏认识.基于此,针对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目标设置误区提出矫正建议,强调提炼"大概念"、做好前期分析准备及逆向设计.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教学目标大概念

    让学生自己定项目

    45页

    基于OBE理念数字技术赋能校本作业评价的实践探索——以湘教版地理七年级《地球自转》为例

    高月华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根据成果导向的要求,在校本作业的设计、实施、反馈等各环节借助相应手段得出客观、多维评价,并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提出基于OBE理念的数字赋能校本作业评价体系的框架及流程,最后对该评价体系进行反思与展望.

    OBE核心素养数字技术校本作业评价体系

    天气软件突破"天气与气候"重难点的实用对策

    王信文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以计算机自带天气软件作为"数字+"抓手,通过有效运用和充分拓展,借助具体的教学场景和需求,突破"天气与气候"教学重难点,天气软件做到:让锋面天气"动起来";使气候类型"活起来";将气象灾害"防起来",促进地理教学评一致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气软件天气和气候教学

    美育与化学课堂融合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认识溶液酸碱性及pH"教学为例

    陈卫英
    55-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可通过教育提升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结合国家政策、当下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及化学实际教学的需要,化学课堂中有效渗透美育可以有效地落实学科美育,同时帮助学生感知化学美.通过美育融合化学课堂的必要性、功能性及具体案例分析,深度阐述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深远意义及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感受化学课程特有的微观美、宏观美、符号美、模型美、变化美、平衡美、实验美、数据美等,供一线教师参考.

    美育融合化学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高中书法项目化教学探究——以"生态文苑"为例

    王长江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书法教学以现实生活为学习情景,聚焦学习项目,通过确定项目学习主题,引领学生审美探究;强调临摹创作并举,培养书法品质;多维展示作品,追求真实评价的教学过程.学生以任务为目标,成果导向及评价跟进,立足项目实践,演绎真我创想.既提升了审美素养,又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情感认同.

    书法审美项目化学习

    中学人工智能教育远程教学研互助共同体构建实践探索

    蔡隆庄鸿鸿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两年来,包括福州市的一类校、二类校、市属学校、台江区片区学校、鼓楼片区学校,以及龙岩市的市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成立了多校一体的人工智能教学共同体,通过优化师资队伍,整合校本教材,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教学的专业能力,使用"互联网+"的教学研模式,让共同体在互助互惠互促中成长,相关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学生获奖成果较为突出.

    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