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建筑
福建建筑

月刊

1004-6135

0591-87855358

350001

福州市北大路240号

福建建筑/
查看更多>>本刊传播、交流、研讨土建科技成果、信息,繁荣学术,促进科技进步,为经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泉州清源山山体及近山控制区空间管控研究

    陈玲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镇空间的扩张,城市建设对城内外山体空间的侵蚀日益凸显,山体保护与近山控制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为此,以泉州清源山及近山控制区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运用GIS数据分析、多因子叠加及底线控制等研究方法,提炼出清源山分级保护利用及近山管控区的管控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亲山、近山、显山的三大管控策略;制定山体、近山控制区、视觉廊道及生态廊道的具体管控要求,构建山体及近山控制区空间管控体系.旨在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扩张之间的矛盾,实现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类似城市的山体及近山控制区空间管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多因子叠加法底线控制泉州清源山山体保护山体利用

    泉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洪亮亮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绵城市"作为国家住建部大力推广城市建设技术,历经十年的创新探索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泉州市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在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未能充分考虑地方的发展特征,虽然投入巨大,在台风暴雨内涝灾害中,依然不尽如人意,且未能发展出鲜明的地方特征和典型示范作用.基于此,提出防范充分利用泉州"四山两江"的地貌特点、建材产业发达的经济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文化特色,通过三策并举,将泉州市的城市建设引向水平更高、环境更优、产业更兴的新型城市化.

    海绵城市实践泉州城市建设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厦门马銮湾新城提升规划研究

    张立峰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湾区新城作为海湾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战略在新时代纵深推进的重要区域.高质量发展思想,为湾区新城提升规划提供了有效指引.文章首先分析湾区新城的几大特征;其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思想对湾区新城规划的指引;进而以厦门马銮湾新城为例,从生态保护、产城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立体城市构建等方面,探讨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湾区新城提升规划的编制思路、内容及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机制、技术路径以及规划内容和方法的协同创新,是实现湾区新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湾区新城提升规划高质量发展

    福州市滨海新城一期水系项目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与生态实践

    高屹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福州市滨海新城一期水系项目的景观设计策略与实施过程,分析如何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实现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恢复与美学提升.文章从滨水空间的战略地位出发,深入分析了福州的地理特征及其对设计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生态与文化融合的规划设计构想.项目实施策略和成功的经验,为未来滨水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滨水空间生态水系城市规划滨海新城

    中共湖里区委党校集约化设计策略探究

    王连辉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密集化发展背景下,建筑用地呈现越来越紧张的趋势,建筑空间集约化设计理念的发展与设计,成为实现校园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主要阐述设计团队在中共湖里区委党校的设计中,在用地局促的条件下,运用集约化设计策略,采用多元、立体、复合、内外渗透等手段,使党校建筑的整体空间更加丰富、开放、灵活,满足创新教育所要求的多维空间,从而展现集约设计对整个建筑品质的提升及空间的高效利用,为现代党校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集约化多维空间设计策略党校建筑

    触媒视角下的福州会展西综合体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

    李彧辉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福州会展岛面临着人流的暂时性以及区域功能单一、空间缺乏共享性与体验感等问题,难以为片区提供持续性的活力.通过引入城市触媒的理论,分析了会展岛引入触媒的必要性和城市综合体作为触媒的可行性,同时探讨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作为触媒点的特性以及如何形成触媒的路径,将设计策略聚焦于复合功能的串接、建筑边界的开放、共享空间的聚合以及活力场景的营造四个方面,以期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促进城市综合体发挥触媒效应.

    城市触媒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场所营造

    夏热冬暖地区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

    李俊峰
    31-3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建筑生产基地"项目为研究对象,围绕夏热冬暖地区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思路,采用融入气候适应性策略、规划围护结构、优化机电系统配置、应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建筑综合节能率达50.21%,依据《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中,已成功取得超低能耗建筑标识.通过项目实践成果,依托基于的BIM数字孪生技术,探讨夏热冬暖地区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运维策略,强调从设计到运营的全方位综合考量对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目标的关键作用,为夏热冬暖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提供经验和参考.

    夏热冬暖地区BIM数字孪生技术运行能耗新建办公建筑超低能耗建筑

    考虑锈蚀影响的型钢混凝土中长柱的数值模拟研究

    孔娟萍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盐腐蚀导致型钢混凝土中长柱腐蚀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腐蚀影响的型钢混凝土中长柱数值分析模型,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建立了锈蚀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讨论了长细比与锈蚀率对轴心受压下型钢混凝土中长柱粘结应力的影响,对比了 Spring2弹簧单元与罚摩擦两种粘结滑移模拟方法.

    氯盐腐蚀型钢混凝土中长柱有限元模拟

    某异地迁建传统木结构检测与承载能力研究

    刘开祥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异地迁建的传统木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实验测试和理论计算等方法,对其结构现状及承载能力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经迁建、修缮后,该建筑结构构件工作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个别结构构件承载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应进行处理.

    木结构结构动力特性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

    界面处理方式对CFRP-ECC复合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影响研究

    叶华勇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界面处理方式对CFRP-ECC复合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分析试验梁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延性系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CFRP-ECC复合加固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相较于自然面,采用凿毛或界面剂处理,改变了试验梁的破坏形态,使CFRP-ECC复合加固层由剥离破坏转化为拉断破坏;与RC梁相比,采用自然面处理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仅增大8.7%~12.1%,延性系数仅增大2.5%~7.3%,而采用凿毛或界面剂处理时,极限承载力增大34.9%~44.1%,延性系数增大15.2%~19.0%.所提公式可为CFRP-ECC 复合加固混凝土梁设计计算提供理论参考,其计算值与试验值最大误差仅为6.7%.

    CFRPECC受弯性能界面处理方式承载力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