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发酵科技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发酵科技通讯
发酵科技通讯

冯容保

季刊

1674-2214

fajiaotx@163.com

0571-86077096

310016

杭州市秋涛路306号

发酵科技通讯/Journal FAJIAO KEJI TONGXU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曲中酵母菌组成及优势酵母的功能特性

    石馨侯小歌韩明杰张方利...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酵母菌是酿酒大曲的主要功能菌之一,研究不同种类大曲的酵母菌群及优势酵母的发酵特性,有助于制曲工艺控制及酿酒功能菌的筛选与应用.以成熟高温大曲、中高温大曲和低温大曲为试材,对大曲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分子鉴定,初步探索优势酵母菌的耐温、耐酸、耐酒精及产酶特性.从三类大曲中各获得1株优势酵母菌,经鉴定分别为酿酒酵母(编号:GY1)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种(编号:ZY1,DY1).3株优势酵母菌均对酒精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均具备产生果胶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及酯化酶的能力,可为酿酒产香功能酵母菌的筛选及生产应用提供菌株资源.

    大曲酵母菌菌株培养基透明圈

    一株高产水溶性β-1,3-葡聚糖的棕鞭藻高密度异养培养

    王谝周广航杨伊默加晶...
    131-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棕鞭藻作为一种淡水藻类,能够用于生产水溶性β-1,3-葡聚糖.为了提高棕鞭藻的生物量,增加其水溶性β-1,3-葡聚糖的产量,笔者在7.5L发酵罐中对棕鞭藻的异养培养基和异养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也在125 L发酵罐中进行工艺放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棕鞭藻在7.5L发酵罐中培养,生物量达到61.25g/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4倍;在125 L发酵罐中放大培养,棕鞭藻的生物量与7.5 L发酵罐中的培养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水溶性β-1,3-葡聚糖的平均生产速率达到0.36 g/(L·h),较外籍文献报道的产率最高值0.13g/(L·h)提高了1.8倍.该研究为棕鞭藻异养培养生产生物活性物质β-1,3-葡聚糖提供了依据,也为棕鞭藻在食品、医药和饲料等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棕鞭藻水溶性β-1,3-葡聚糖发酵罐异养培养

    不同小麦品种光能利用特征及产量构成差异

    王书丽蔺芳田淑婷杨韵嘉...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能利用不仅是小麦品种资源的重要反应参数,而且是其干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以近10年河南地区栽培的10个主要冬播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各品种小麦的光能利用特征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天麦535和伟隆169的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较高,显著高于圣源608、周麦28、百麦5811、百农889、郑麦22的Pn与Tr;光能利用各指标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Pn>Tr>胞间CO2浓度Ci>叶面积指数LAI>气孔导度Gs>冠层开度DIFN>叶倾角MTA,表明Pn对小麦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Tr;产量排序为天麦535>滑育麦1号>伟隆169>百麦5811>百农889>郑麦132>郑麦22>百农201>周麦28>圣源608,其中天麦535的产量、Pn和Tr最高.笔者比较了不同冬小麦品种在抽穗期的光能利用相关指标及籽粒产量,旨在探究该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的光合机制,为高光效小麦品种天麦535在该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冬小麦光能产量冠层结构

    面向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白酒发酵评估方法

    杜成成祝田田张保华张力...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由传统白酒固态发酵评估方法数据维度单一、可靠性低导致决策结果存在片面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白酒固态发酵状态评估方法.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剔除多传感器数据中偏离较大的异常数据,并以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将同类传感器数据进行局部融合,将局部融合数据利用模糊集理论建立各环境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对得到的隶属度函数进行基本概率分配并按组合规则进行全局融合.根据决策准则,对融合结果进行判断,得到白酒固态发酵状态评估,将其与传统D-S证据理论、Sun Quan方法和Murphy方法的决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综合了窖池中各环境参数的不同作用效果,提高了对白酒固态发酵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可为白酒生物发酵过程的控制与优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

    白酒固态发酵传感器SPC方法D-S证据理论

    莫匹罗星产生菌荧光假单胞菌株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丁亚莲石彦鹏牛春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显著提高莫匹罗星的产量以满足生产需求,针对莫匹罗星产生菌荧光假单胞菌株MF21-25的菌落特性、发酵工艺和发酵原材料等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获得了最适的菌落培养条件和关键的发酵摇瓶培养影响因素.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莫匹罗星摇瓶效价达到6693μg/mL,比优化前的摇瓶效价4398μg/mL提高了52.2%.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后续中试放大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莫匹罗星荧光假单胞菌葡萄糖发酵单位

    不同预处理对生姜中5种农药胶体金快速检测的影响

    沈国芳刘成安陆华进李玲...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一直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职能部门非常重视快检在蔬菜中的应用,然而由于国家标准采用的酶抑制率法对部分农药检测容易受干扰,因此开发免疫金快检方法十分重要.以生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生姜中的克百威、灭多威、丙溴磷、甲基异柳磷和辛硫磷快检方法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酶抑制率法,生姜预处理会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检测试剂产生干扰,尤其是生姜在匀浆、剪碎状态下会产生干扰,且影响最大;在匀浆、剪碎和整株状态下,对生姜中的克百威、灭多威、丙溴磷、甲基异柳磷和辛硫磷采用胶体金5联快速检测无干扰,说明胶体金方法较酶抑制率法对生姜更具备实用性.

    生姜农药残留胶体金检出限

    Zein复合颗粒基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王求娟严红云杨轩陈玉峰...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极磷虾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其腥臭大、易氧化和生物相容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基于此,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海藻酸钠(SA)二元纳米颗粒为稳定剂与南极磷虾油结合制备Pickering乳液,并探究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m(Zein):m(SA)=5:1为最佳配方,该配方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SA通过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在Zein表面,形成了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随着油相体积分数(10%~70%)的增加,Pickering乳液粒径逐渐减小,ζ电位逐渐增大,体系更加稳定,并且Zein-SA相较于Zein和SA的稳定效果更好.该研究不仅为制备一种新型有效的活性物质递送体系提供了可能性,也扩展了南极磷虾油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

    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

    鹰嘴豆蛋白糖基化产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曼丽屈佰锁舒钰博李伟...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变鹰嘴豆蛋白的组成和化学结构,扩大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笔者采用湿法改性,将黑木耳多糖接枝到鹰嘴豆蛋白上,以接枝度、褐变程度为评价指标,通过湿法制备糖基化产物并进行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m(鹰嘴豆蛋白):m(黑木耳多糖)=1: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0 min和反应pH为9时,得到的鹰嘴豆蛋白黑木耳多糖产物接枝度最高为30.61%,亲水和亲油能力较鹰嘴豆蛋白相比分别提高了5% 和47%,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较鹰嘴豆蛋白相比分别提高了80% 和167%,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较鹰嘴豆蛋白相比分别提高了37% 和11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证实了湿法糖基化产物的生成.

    糖基化鹰嘴豆蛋白黑木耳多糖蛋白质

    滨海盐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

    施宣任刘汉宇王普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采集的滨海盐土样品中分离出多株放线菌,通过滤纸片法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实验筛选得到可产生不同抗菌活性物质的3株链霉菌,其中菌株ZJPH2021031的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出较质量浓度为50 mmol/L的硫酸链霉素更高的抑制活性;菌株ZJPH2021032的发酵液对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菌株ZJPH2021033的发酵液则仅对真菌表现出抑制活性.采用含多种金属离子和以氨基酸为氮源的培养基发酵时,菌株ZJPH2021031的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得到显著提升,抑菌圈直径增大了2.16倍,且培养基中的甘油质量浓度对抗菌活性物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菌种筛选放线菌抗菌剂发酵16SrDNA

    酶解制备富含 β-葡聚糖的燕麦饮料及其组分研究

    张霄宇李运冉陈琛钱明辉...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燕麦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对燕麦淀粉进行酶解来制备富含β-葡聚糖的燕麦饮料.以可溶性固形物为指标,考察燕麦淀粉的酶解程度,结合燕麦β-葡聚糖质量浓度,对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复合酶组成4个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酶解工艺.此外还对燕麦蛋白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以及酶解前后燕麦香气物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燕麦饮料的酸性主要是乙酸带来的,经过酶解后可以改善其酸性,并且使其丰富香气成分.该研究为燕麦饮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为燕麦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燕麦β-葡聚糖氨基酸脂肪酸香气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