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析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析科学学报
分析科学学报

陈洪渊

双月刊

1006-6144

fxkxxb@whu.edu.cn

027-68752248

430072

湖北省武汉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分析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三校共同主办的分析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为:及时报道我国在分析科学领域具有先进性、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分析科学前沿领域的进展和动向,推动我国分析科学学科的发展,它的任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贯彻“双百方针”,追踪世界分析科学发展新动向,充分反映当代分析科学新成就,为促进学术交流和四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壳结构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用于细胞色素C的检测

    董佳瑶易静刘浏于贺...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工作合成了三层核壳结构的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其中第一层是惰性核,第二层为发光层,为了增强上转换发光强度,又在表面包覆了第三层惰性壳层.该材料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其发光层厚度约为2.4 nm,惰性壳层厚度约为2.9 nm.在其表面修饰了细胞色素C的适配体链及互补链,在适配体的3'端修饰了 BHQ3基团,能够猝灭上转换纳米粒子在655 nm波长处的发光.当细胞色素C存在时,适配体与细胞色素C结合从而离开其表面,使655 nm处的发光恢复.在检测过程中,540 nm处的发光强度不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作细胞色素C的比率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当细胞色素C浓度在5~80 μmol/L范围时,发光信号恢复程度与细胞色素C浓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1 μmol/L.所建立方法可为细胞色素C的荧光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细胞色素C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以卡托普利为模板银纳米团簇的制备及生物硫醇的检测研究

    王东新张慧慧乔增杰崔宏...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硫醇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体内半胱氨酸(Cys)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异常会引发一系列疾病.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生物硫醇的荧光分析方法,本文以卡托普利(Captopril,Capt)为模板,采用湿化学还原法成功合成了发红色荧光的银纳米团簇(Capt-AgNCs),对Capt-AgNCs的形貌、结构、元素组成和光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基于生物硫醇小分子对Capt-AgNC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定量检测Cys和GSH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ys和GSH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0 μmol/L 和 2~180 μmol/L,检出限分别为 0.054 μmol/L 和 0.23 μmol/L.该方法可用于人血浆中Cys的测定,回收率为95.3%~103.3%.实验结果表明,Capt-AgNCs 作为一种新型信号关闭荧光探针,可用于Cys和GSH等生物硫醇的检测.

    银纳米团簇荧光猝灭法生物硫醇半胱氨酸谷胱甘肽

    纳米棒状MgO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

    周然锋程刚刘丽尹小丽...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 一种纳米棒状MgO吸附剂,结合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SPE-HPLC/FLD)建立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BaP)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对合成的棒状MgO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O纳米材料是多晶立方结构,呈棒状形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非常适合作为SPE的吸附剂.对SPE过程中吸附剂用量、清洗液种类、解吸液种类及用量、上样液体积进行了详细的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食用油中BaP在0.5~20.0 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回归系数的平方(R2)为0.9999,以信噪比的3倍和10倍计算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 μg/kg和0.33 μg/kg.同时,BaP在低、中、高3种加标浓度下回收率在85.3%~96.5%,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2.3%~9.0%,表明本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8种实际油样中BaP的分析,所有样品的回收率在77.8%~9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8%,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棒状纳米MgO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苯并[a]芘食用油

    奈韦拉平对乙醇脱氢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代露露张子航王潇微蔡蕊蕊...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是一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的药物,但NVP会导致肝脏中一些酶的活力异常.乙醇脱氢酶(ADH)是肝脏中一种重要的代谢酶,目前NVP对ADH催化活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光谱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NVP对ADH催化活性的影响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NVP通过诱导ADH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的模式激活ADH的催化活性,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NVP在范德华力和氢键的驱动下进入ADH的辅酶空腔从而形成稳定的二元复合物.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4 7 8× 104 L·mol-1(298 K).此外,NVP与ADH 的 Leu326、Ile328、Arg48 等氨基酸残基之间的 Pi-Cation、Pi-Alkyl 以及 Alkyl 作用力在维持复合物稳定性方面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奈韦拉平乙醇脱氢酶多光谱法分子对接

    柱前荧光衍生化法检测降尘样品中的不饱和醛

    黄露杰徐静汪耀吕敏...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发展了一种柱前荧光衍生化方法,实现了重要环境污染物不饱和醛类化合物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分析.该方法使用4-丁基羟氨-7-羟基香豆素(HAHC)作为荧光衍生试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实现了 6种二烯醛的定性、定量分析.在实际样品分析中成功从积尘样品中检测出(E,E)-2,4-庚二烯醛、(E,E)-2,4-辛二烯醛、(E,E)-2,4-十一烷二烯醛.这种柱前衍生化法具有动态范围宽(2~2 500 nmol/L)、灵敏高(检出限为0.2 nmol/L)、精密度好(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17%~3.33%,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8%~5.04%)等优点,且无需固相萃取等复杂前处理步骤,为痕量醛类污染物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硝酮化衍生法不饱和醛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4-羟氨基丁基-7-甲氧基-香豆素

    基于苯并噻唑的次氯酸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王丹高云玲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苯并噻唑衍生物和二氨基马来腈为原料,经醛胺缩合制备了 一种高选择性的次氯酸(HClO)荧光探针(HADM).探针HADM在活性氧和活性氮物种的干扰下能对HClO进行快速特异性识别(反应时间<3 s)且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同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在优化条件下,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ClO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69,检测限为2.64×10-6 mol/L.红外、核磁、质谱以及荧光光谱研究表明,HClO可氧化探针的HC=N键,生成了醛基化合物,发射绿色的荧光.此外,探针还成功应用于可裸眼识别的HClO试纸和复杂水样的加标回收实验.该探针制备简单、响应快、稳定性及特异性强,可作为实际应用中一种有效的次氯酸检测工具.

    次氯酸荧光探针苯并噻唑

    尿液中锌的比色智能检测

    张子缓刘凤娇郑凤英骆嘉燚...
    1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制备了对锌有特异性响应、负载显色剂Zincon的比色检测试纸.在滴入pH 9.0的硼酸盐缓冲溶液后试纸呈红色,Zincon和试样中锌络合后,试纸颜色由红色转变为蓝色,以试纸颜色R通道值绘制标准曲线,可定量测定尿液中锌含量.建立以聚丙烯腈(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的显色剂保护机制,以静电纺丝法保证比色传感器制备重现性.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DCNN)算法解决显色试纸光谱干扰问题,此算法具有较好预测精准度,搭载到智能手机APP,构成集"快速采样、数据处理和传输、实时、可视化检测"于一体的尿锌全分析系统.方法检测限低至0.1 mg/L,可用于疾病的无创预诊,具有成本低、检测快、易操作、精度好与准确率高的优点.

    尿锌机器学习比色检测疾病预防

    全自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类代用茶中链格孢霉毒素

    叶梦薇黄媛冯丽凤黄芊...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建立了全自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花类代用茶中5种链格孢霉毒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全自动QuEChERS前处理,以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负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分析.在优化后的条件下,5种链格孢霉毒素在各自的线性响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在6种花类代用茶基质的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2.3%~105.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方法检出限为0.5~1.5 μg/kg.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够满足花类代用茶中链格孢霉毒素的快速检测需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花类代用茶链格孢霉毒素全自动QuEChERS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苯系物在贻贝体内的代谢物

    周秀锦黄超群於佩佩张静...
    179-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苯系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毒性作用,且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存在物种差异,为探索典型苯系物在贻贝体内潜在的代谢解毒途径及其代谢物,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苯系物暴露实验,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 Waters UNIFI数据信息系统,对苯、甲苯和二甲苯研究在贻贝体内产生的代谢物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苯、甲苯和二甲苯在贻贝体内分别产生了 6种苯代谢物、9种甲苯代谢和8种二甲苯代谢物,代谢途径有水合、还原、去饱和、氧化、硫酸化、二氢二醇、甲基化、葡醛酸结合反应等.其中二甲苯代谢物X-7是DPMA的同分异构体,其他苯系物的代谢产物为首次报道.本研究获得的苯系物在贻贝体内的代谢解毒途径和产生的代谢产物信息、开发的苯系物代谢物UPLC-Q-TOF-MS分析方法,丰富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为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UPLC-Q-TOF-MS苯系物贻贝代谢产物

    真空冻干/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35种不同种类半挥发性有机物

    邓云江邓昭祥韩洁莲杨健...
    190-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真空冻干/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土壤中35种不同种类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方法.样品经真空冷冻脱水、快速溶剂萃取、旋转蒸发浓缩以及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后,氮吹定容,采用GC-MS上机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35种SVOCs在10~1 000 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0.991,方法检出限为0.034~0.40 μg/kg,方法定量限为0.14~1.20 μg/kg;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实验,所得加标回收率为71.2%~113%,相对标准偏差(RSDs,n=7)为0.38%~13.3%,替代物荧蒽-D10回收率为84.0%~92.5%;经实际样品检测验证,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土壤中35种不同种类SVOCs的分析检测.

    土壤真空冻干半挥发性有机物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