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和IL-6、IL-10、TNF-α与衰弱综合征的关系

    刘佳朱喜悦周丽英
    2338-2341,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衰弱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治疗120例IS患者.根据治疗后衰弱综合征发生情况分为衰弱综合征组(n=44)和无衰弱综合征组(n=7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与IS患者衰弱综合征的关系,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指标水平对IS衰弱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营养不良、纯合子基因e3/3、e4/4、等位基因e3、e4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ApoE e4、e4/4、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升高是IS患者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均P<0.05);ApoE e3、e3/3基因是IS患者衰弱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检测及联合检测预测IS衰弱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 0.831、0.883、0.821、0.956(均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和IL-6、IL-10、TNF-α与IS患者衰弱综合征相关,携带e4基因增加衰弱综合征风险,携带e3基因抑制衰弱综合征风险,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衰弱综合征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衰弱综合征ApoE基因多态性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应用于快速检测CRE的碳青霉烯酶

    罗国兰李梦薇张飞龙朱虹贞...
    2342-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快速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碳青霉烯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016 年 3 月至 2021 年 11 月柳州地区非重复的CRE临床分离株54 株,采用碳青霉烯酶表型实验初步筛查,多重实时定量PCR复核.上述方法无法明确耐药基因的菌株,采用WGS进行检测,同时GICA快速检测CRE的碳青霉烯酶类型.以多重实时定量PCR为参考方法,评估GICA快速检测CRE的碳青霉烯酶的准确性.结果 本次收集的CRE菌株为54株,主要是大肠埃希菌(27株,50.0%)、肺炎克雷伯菌(14株,25.9%).碳青霉烯酶表型实验结果显示单产金属酶的CRE有 50 株(92.6%),单产丝氨酸酶的CRE有 2 株(3.7%),同时产金属酶与丝氨酸酶的CRE有 2 株(3.7%).GICA结果与多重实时定量PCR的检测结果一致,显示 54株CRE中有 50株(92.6%)NDM阳性,2株(3.7%)KPC阳性,1株(1.9%)NDM+KPC阳性,1株(1.9%)NDM+OXA-48阳性.GICA在快速检测CRE碳青霉烯酶类型与多重荧光定量PCR的结果一致性为100%.GICA对NDM、KPC及OXA-48阳性菌株酶型检测的准确性均为100%.结论 GICA在检测CRE碳青霉烯酶中具有快速简便及准确度高的优点,助力临床精准治疗CRE感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多重实时定量PCR

    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的预后及与外周血lncRNA ZNF667-AS1及miR-126表达与的关系

    徐丽君韩毛毛郑畅
    2347-2350,2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的预后及与外周血lncRNA ZNF667-AS1及miR-126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间于安徽省颍上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接受放化疗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随访1年,存活病例纳入预后良好组(n=44),死亡病例纳入预后不良组(n=1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外周血lncRNA ZNF667-AS1、miR-126 表达水平,分析外周血lncRNA ZNF667-AS1、miR-126 表达水平与晚期胃癌患者艾迪注射液治疗预后的关系,评估外周血lncRNA ZNF667-AS1、miR-126表达水平对晚期胃癌患者艾迪注射液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随访发现,预后不良 16例、占 26.67%;预后良好 44例、占 73.33%.预后不良组外周血lncRNA ZNF667-AS1、miR-126表达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lncRNA ZNF667-AS1、miR-126 异常低表达均是晚期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图显示,外周血lncRNA ZNF667-AS1+miR-126预测晚期胃癌患者艾迪注射液治疗预后的AUC为0.92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20%、83.60%.结论 外周血lncRNA ZNF667-AS1、miR-126低表达与晚期胃癌患者艾迪注射液治疗预后不良有关.

    晚期胃癌艾迪注射液lncRNAZNF667-AS1miR-126

    VCAM-1、BMP-2及IL-6水平变化与儿童尺桡骨骨折延长愈合的关系

    雷贞魏峥常丹芍孙克明...
    2351-2354,2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与儿童尺桡骨骨折延长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共计152例儿童尺桡骨骨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愈合情况分为对照组(正常愈合)、观察组(未正常愈合).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骨折后 1周、术后 4周、术后8 周、术后1个月、术后4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清中VCAM-1、BMP-2和IL-6水平变化;绘制ROC曲线评估VCAM-1、BMP-2 及IL-6 单一及联合检测对儿童尺桡骨骨折延长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受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后 1周VCAM-1、BMP-2及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4 周、8 周、1 个月、4 个月及6个月比较,观察组VCAM-1及IL-6水平更高,BMP-2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ROC曲线可知,VCAM-1、BMP-2及IL-6联合检测儿童尺桡骨骨折延长愈合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22%、86.73%,AUC为0.915,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VCAM-1、BMP-2及IL-6水平与儿童尺桡骨骨折延长愈合紧密相关,三指标联合检测有望成为有效监测手段,帮助医生掌握愈合进展,调整治疗,促进骨折顺利愈合.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骨形态发生蛋白2白介素-6尺桡骨骨折延长愈合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FGF-21、NLRP3炎症小体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李凌青陈玲陈小沛孙彦婷...
    2355-2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AP患者,根据AP疾病等级分为轻症AP 62例、中重症AP 31例、重症AP 27例,按照入院28 d后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95例.入院后检测患者外周血FGF-21、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比较两组外周血FGF-21、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和临床相关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FGF-21水平、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呈现:重症AP>中重症AP>轻症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外周血FGF-21、NLRP3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合并糖尿病比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FGF-21、NLRP3炎症小体是AP患者入院 28 d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患者中外周血FGF-21、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异常升高,二者在评估AP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急性胰腺炎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NLRP3炎症小体

    人工智能TPS辅助阅片系统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诊断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价值

    高昕周殊伶戚贺崔馨月...
    2360-2363,2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尿液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TPS)辅助阅片系统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诊断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8例疑似尿路上皮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智能TPS辅助阅片系统对尿液细胞学检查进行结果判读,并进行FISH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人工智能TPS辅助阅片系统联合FISH检查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阴性11.72%(15/128),尿路上皮非典型增生7.03%(9/128),低度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27.34%(35/128),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53.12%(68/128),其他恶性肿瘤转移性癌0.78%(1/128),TPS诊断结果显示,TPS 1级占1.56%(2/128),TPS 2 级占 14.84%(19/128),TPS 3 级占 12.50%(16/128),TPS 4 级占 68.75%(88/128),TPS 5 级占 2.34%(3/128),TPS 6级占2.34%(3/128);FISH诊断结果显示,CEP3异常占61.72%(79/128),CSP7异常62.50%(80/128),CEP17异常34.38%(44/128),GLP-pl6异常19.53%(25/128);TPS、FISH单一及联合诊断尿路上皮癌准确度分别 89.84%、88.28%、96.88%,联合诊断优于单一诊断(c2=4.870,P<0.05).结论 人工智能TPS辅助阅片系统联合FISH检查可以大大提高尿路上皮癌患者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人工智能尿液细胞学巴黎报告系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尿路上皮癌

    血清VitA、25(OH)D及IgE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马俊娥李东王未张倩倩...
    2364-2367,2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 A(VitA)、25-羟维生素 D[(25(OH)D)]及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了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于民航总医院儿童呼吸过敏门诊诊治的13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29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不同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患儿血清VitA、25(OH)D及IgE水平;根据哮喘控制测试评估将13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对比三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运动情况、过敏史及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等)和实验室指标(血清VitA、25(OH)D及IgE水平);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VitA、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VitA、25(OH)D水平比较: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三组IgE水平比较:重度哮喘>中度哮喘>轻度哮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良好控制36例、部分控制53例、未控制组42 例,三组年龄、性别、运动、过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情严重程度及VitA、25(OH)D及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为因变量时,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血清VitA降低、25(OH)D降低及IgE水平升高是影响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VitA、25(OH)D及IgE检测三指标水平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可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判断疾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

    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免疫球蛋白E支气管哮喘

    嗜乳酸杆菌治疗种植体周病的疗效及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黄莹吕敏敏杨旭曹丽婷...
    2368-2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益生菌治疗种植体周病的疗效及对牙周组织健康、唾液中牙周致病菌及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58例种植体黏膜炎和6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种植体黏膜炎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9例,植体周围炎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治疗组额外给予乳杆菌属益生菌联合治疗.比较不同组别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指标[牙周袋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龈沟液中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唾液中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植体黏膜炎治疗后4周、12周PD、BI、TNF-α、hs-CRP及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均有降低,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体周围炎治疗后4周、12周PD、BI、TNF-α、hs-CRP及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均有降低,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体黏膜炎及植体周围炎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体周病采用益生菌治疗可有效改善牙周情况,并减少唾液中牙周致病菌及龈沟液中炎性因子,临床疗效较好.

    益生菌种植体周病牙周临床指标炎性因子牙龈卟啉单胞菌

    地西他滨联合半剂量HAG在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常礼付彪易俊
    2373-2376,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剂量HAG化疗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金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予以HAG化疗方案)与B组40例(予以地西他滨结合半剂量HAG化疗方案),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7 d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血清COX-2、bFGF、VEGF水平和全血CD4+、CD3+、CD8+、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红细胞(RBC)水平、CD4+/CD8+.结果 治疗7 d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两组血清bFGF、VEGF、COX-2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两组全血CD3+、CD4+水平和CD4+/CD8+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和两组组间比较,CD8+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两组全血WBC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PLT、RBC水平则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剂量HAG化疗方案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COX-2、bFGF、VEGF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血常规指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地西他滨HAG化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

    MLR对变应性鼻炎患儿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

    赵蕊胡玮程杰王璐璐...
    2377-2380,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对变应性鼻炎(AR)患儿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 2020年 8月至 2023年 7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 87例AR患儿作为AR组,根据近期疗效分为临床应答组(n=59)和无应答组(n=28).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10 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AR组与对照组、临床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外周血单核细胞(MN)、淋巴细胞(LYM)、M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外周血MN、LYM、MLR对AR患儿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R患儿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AR组外周血MN、M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LY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外周血MN、MLR水平高于临床应答组,外周血LYM水平低于临床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N、LYM、MLR预测AR患儿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近期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05.病程、TNSS评分、TMS评分、MLR是影响AR患儿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近期疗效的因素(P<0.05).结论 MLR水平升高与AR患儿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近期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患儿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近期疗效的重要标记物.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应性鼻炎儿童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