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RNA衍生片段(tRF)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刘颖军陈文慧赵建夫
    199-202,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运RNA(tRNA)衍生片段(tRF)又被称为tRNA衍生的小RNA(tsRNAs),是一类新兴的调节性非编码RNA,是在特定条件下特异性切割前tRNA或成熟tRNA而形成的.目前已发现tRF在肿瘤等多种疾病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具有miRNA样作用及结合RNA结合蛋白(RBP)调节基因表达、蛋白质翻译、表观遗传学调控、调节细胞周期等.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tRF在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参与其发展进程.本文总结了它们的分类、生物发生、作用机制以及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生物意义,为肿瘤的新型诊断标记和治疗靶点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转运RNA(tRNA)tRNA衍生片段(tRF)肿瘤侵袭转移

    一步法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黄国妮颜申姬程静谢闰萍...
    203-206,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步法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可行性,为一步法实现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集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泌物,分别用一步法和传统煮沸法进行核酸提取,比较两种提取方法的结果一致性、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和重复性.结果 一步法与煮沸法的提取阳性率一致性Kappa值为0.949,一致性较高;对选取的阳性样本两种提取方法最高可检测出1:100000的稀释浓度;抗干扰实验干扰偏移均在10%以内;重复性实验显示两种提取方法的CV值均在5%以内.结论 两种提取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步法操作简单快速,降低污染风险,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步法泌尿生殖道感染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提取

    自建微流控-芯片法检测布鲁氏菌的性能验证及评价

    董占柱陈昊孙欣包春喜...
    207-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自建微流控-芯片法检测系统对本实验室于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集保存的布鲁氏菌阳性菌株、阳性血清、阴性血清进行检测,验证自建系统检测布鲁氏菌核酸的主要性能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方法 依据CNAS-GL039:2019《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实验室自建分子诊断项目基本要求专家共识》、《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相关要求,对自建微流控-芯片法检测系统的符合率、重复性、检出限、交叉反应、抗干扰能力、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 自建检测系统与经血培养鉴定为布鲁氏菌阳性菌株、体检者阴性标本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100%;1.50×108CFU/mL、500 CFU/mL布鲁氏菌阳性标本重复性检出率均为100%;检出限浓度(1000 copies/mL)企业参考品20次重复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七种交叉反应病原体标本检测中,布鲁氏菌核酸结果均为阴性;在混有干扰物质的弱阳性布鲁氏菌标本检测中,布鲁氏菌核酸结果均为阳性;在布鲁氏菌感染检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88%、95.74%.结论 微流控-芯片法检测系统的符合率、重复性、检出限、抗干扰能力、交叉反应、敏感性及特异性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及检测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工作.

    布鲁氏菌微流控-芯片性能验证

    丙戊酸钠辅助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及血清NSE、Hcy与T细胞17水平变化分析

    柳敏程颖景素敬姜红...
    21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辅助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及T细胞17水平(Th17)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邯郸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小儿癫痫患儿15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托吡酯)和观察组79例(丙戊酸钠+托吡酯).比较两组总疗效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SE、Th17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率为91.81%,对照组总疗效率为75.29%,观察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2、NSE、Hcy、Th17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TNF-α、IL-2、NSE、Hcy、Th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DNF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59%、5.04%,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辅助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显著降低NSE、Th17水平.

    丙戊酸钠小儿癫痫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T细胞17水平

    KRAS、NRAS、BRAF、PIK3CA、NTRK1基因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杜劲齐妍曾妍邱瑾...
    216-219,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KRAS、NRAS、BRAF、PIK3CA、NTRK1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的关系,并探讨联合检测对CR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收治的CRC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CRC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标本提取DNA,采用人类癌症多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KRAS、NRAS、BRAF、PIK3CA、NTRK1基因突变状态,分析其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KRAS、NRAS、BRAF、PIK3CA、NTRK1基因突变状态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对CRC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Cox回归综合生存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KRAS、BRAF基因突变与pTNM分期有关(x2=6.714、5.451,P<0.05);KRAS与BRAF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r=-0.157,P=0.027),KRAS、NRAS、BRAF、PIK3CA与NTRK1单一基因检测与多基因联合检测对预测CRC复发均具有一定价值,其中KRAS、NRAS、BRAF、PIK3CA与NTRK1基因联合检测对CRC复发情况的诊断准确性最高(AUC=0.797),但KRAS、BRAF、PIK3CA与NTRK1联合检测灵敏度最高(0.861),PIK3CA单一检测特异度最高(0.969),KRAS、NRAS、BRAF、PIK3CA、NTRK1基因未突变的CRC患者第3、5年的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基因突变患者,Cox回归综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KRAS、BRAF、PIK3CA、NTRK1基因突变为影响CR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CRC患者KRAS、NRAS、BRAF、PIK3CA、NTRK1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但各基因单一或联合检测对CRC复发情况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

    高压氧辅助抗蛇毒血清对早期蝮蛇咬伤中毒患者患肢肿胀情况、心肌酶谱、炎症因子水平改变的影响

    代洪媛李声凤兰秀君王海滨...
    22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压氧辅助抗蛇毒血清对早期蝮蛇咬伤中毒患者肿胀情况、心肌酶谱、炎症因子水平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治疗的早期蝮蛇咬伤中毒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抗蛇毒血清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心肌酶谱[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患肢肿胀情况、VAS评分、CK、CK-MB、cTnI、CRP、IL-6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2,P<0.05);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8、7.618、11.170,P<0.05);观察组肢体周径小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97、6.791,P<0.05);观察组血清CK、CK-MB及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24、4.734、5.740,P<0.05);观察组血清CRP、IL-6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5、4.999、6.591,P<0.05).结论 高压氧辅助抗蛇毒血清可缓解早期蝮蛇咬伤中毒患者患肢肿胀情况,降低心肌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蝮蛇咬伤高压氧抗蛇毒血清心肌酶谱炎症因子

    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miR-124、miR-210表达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曹秋菊张利娟李圆圆
    225-228,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miR-124、miR-210表达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124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分为狭窄组(n=64)和无狭窄组(n=60),检测比较两组血清miR-124、miR-2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并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将狭窄组分为轻、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不同狭窄程度间血清miR-124、miR-210、hs-CRP、Hcy水平差异,并分析血清miR-124、miR-210与hs-CRP、Hcy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狭窄组血清miR-124、miR-210表达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hs-CRP、Hcy水平高于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清miR-124、miR-210表达水平均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Hcy水平: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4、miR-210与hs-CRP、Hcy水平、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miR-124、miR-210可能参与颈动脉狭窄的形成,其表达水平检测或可作为评估非心源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性指标.

    非心源性脑梗死miR-124miR-210颈动脉狭窄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miRNA-21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因子的相关性

    许振业孙杰程国杰
    229-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微小RNA-21(miRNA-21)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因子[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11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组(n=30)、双支组(n=48)及三支组(n=34),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技术检测血清miRNA-2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spase-3、sTRAIL及sFas水平.比较所有受试者血清miRNA-21、Caspase-3、sTRAIL及sFas水平,采用Pearson系数分析miRNA-21与Caspase-3、sTRAIL及sFas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21、Caspase-3、sTRAIL及sFas对AMI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miRNA-21、Caspase-3、sTRAIL及sFas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NA-21、Caspase-3、sTRAIL及sF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MI患者血清miRNA-21均与Caspase-3、sTRAIL、sFas呈正相关(P<0.05);由ROC曲线可知,血清miRNA-21、Caspase-3、sTRAIL及sFas联合诊断AMI的AUC为0.940,高于四者单独诊断的0.788、0.749、0.775、0.756(P<0.05);三组血清miRNA-21、Caspase-3、sTRAIL及sFas水平相比:三支组>双支组>单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NA-21、Caspase-3、sTRAIL及sFas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RNA-21与细胞凋亡因子在AMI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均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有望成为诊断AMI的参考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微小RNA-21细胞凋亡因子冠脉病变程度

    PAI-1和FV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陈晨刘艳枚曾汶烯成彬...
    234-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一种新技术检测静脉血栓相关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因子V(FV)基因多态性,分析清远地区人群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指导静脉血栓临床药物治疗.方法 提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静脉血栓基因检测的2281例患者DNA,应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法检测PAI-1和FV基因多态性,并进行Sanger测序加以验证,大数据分析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基因型分布频率,评估男、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PAI-1和FV基因是否突变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指导抗血栓药物使用.结果 数字荧光分子杂交与Sanger测序结果完全符合(100%);大数据发现本地区人群PAI-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19.33%、50.33%、30.34%),而FV基因型突变极少,多为野生纯合型(99.91%);PAI-1和FV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I-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进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AI-1基因检测对静脉血栓药物应用极具临床意义,可实现精准化个体治疗,但PAI-1基因多态性与其他疾病和性别无关.

    PAI-1静脉血栓基因型数字荧光分子杂交

    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

    崔丽史光彩苏超王刚...
    239-242,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于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n=43)和钙化组(n=67).对比两组的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差异,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及对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及相关性.结果 钙化组的SOST、ALP水平、TyG指数高于无钙化组(t=7.438、4.012、4.279,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呈正相关(r=0.584、0.356、0.351,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年龄、糖尿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联合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效能更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结论 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密切相关,其表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血清骨硬化蛋白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维持性血液透析冠状动脉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