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TE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APK通路与炎症反应及PCI后无复流的关系

    马龙飞韩新宇陈昌王俊涛...
    526-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与炎症反应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进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和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STEMI组(n=92)和对照组(n=100).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s中p38MAPK、JNK的表达水平,根据中位数将STEMI组患者分为p38MAPK、JNK高表达和低表达.检测STEMI患者血清ICAM-1、TNF-α、IL-6含量,评估STEMI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无复流情况.结果 STEMI组患者PBMCs中p38MAPK、JNK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6、5.126,P<0.05);STEMI组中p38MAPK、JNK高表达患者的CK-MB峰值、cTnT峰值及ICAM-1、TNF-α、IL-6含量均高于p38MAPK、JNK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3、4.999、9.528、6.805、6.890、6.226、8.132、7.807、7.162、7.588,P<0.05);STEMI组中无复流患者PBMCs中p38MAPK、JNK的表达水平高于血流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8、4.240,P<0.05);经ROC曲线分析,PBMCs中p38MAPK、JNK的表达水平对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 STEMI患者MAPK通路中p38MAPK、JNK的高表达与炎症反应激活、PCI后无复流有关.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炎症反应无复流

    血清IGF-1、MCP-1及ET-1在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康翠伟李莹刘宁贾向波...
    530-53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内皮素-1(ET-1)在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食管癌手术患者25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ARDS分为非ARDS组194例、ARDS组62例.比较非ARDS组、ARDS组的血清IGF-1、MCP-1、ET-1水平.比较ARDS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IGF-1、MCP-1、ET-1水平.比较ARDS组不同病情程度血清IGF-1、MCP-1、ET-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IGF-1、MCP-1、ET-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IGF-1、MCP-1、ET-1单独或联合检测对食管癌ARDS术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RDS组血清IGF-1、MCP-1、ET-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MCP-1、ET-1水平比较:术后7 d>术后4 d>术后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MCP-1、ET-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MCP-1、ET-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IGF-1、MCP-1、ET-1联合检测对食管癌食管癌术后ARDS的灵敏度、特异度、AUC(95%CI)分别为93.27%、90.05%、0.811(0.774~0.932);均高于上述指标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IGF-1、MCP-1、ET-1在食管癌术后ARDS中表达升高,且与ARDS病情发展相关,有望成为评判食管癌术后ARDS发生及病情程度的标志物,且三者联合检测对食管癌术后ARDS的预测价值更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内皮素-1食管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HIF-1α、VEGF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的关系

    霍丽娜刘静刘雅莉
    534-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及同期到医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测定血清HIF-1α、VEGF水平.研究组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心肌损伤指标、心脏超声指标水平及住院时间差异,分析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心肌损伤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心肌损伤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及心肌损伤脑钠肽(BN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指标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存活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BNP、CK-MB、cTnI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LVEF、LVEDD、住院时间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HIF-1α、VEGF、BNP、CK-MB、cTnI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66、0.847、0.852、0.864.结论 血清HIF-1α、VEGF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关系密切,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暴发性心肌炎心肌损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SDF-1、HO-1及MDA水平变化及与IL-6、TNF-α、CRP的相关性

    赵玉杰王敏刘钰凤刘学晶...
    539-542,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1例DR患者为DR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非DR组.比较两组SDF-1、HO-1、MDA水平;比较两组IL-6、TNF-α、CRP水平;比较不同分期DR患者SDF-1、HO-1、MD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R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DR组患者SDF-1、HO-1、MDA水平与IL-6、TNF-α、CRP的相关性.结果 DR组SDF-1、HO-1水平比非DR组低,MDA水平比非D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IL-6、TNF-α、CRP水平均比非D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HO-1水平: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MDA水平: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为女、BMI≥24 km/m2、合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IL-6>1.17 mg/mL、TNF-α>30 ng/L、CRP>10 ng/mL、SDF-1>2 ng/mL、HO-1<125 ng/mL、MDA>4.06μmol/mL均是影响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与SDF-1、HO-1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且均为中度相关(P<0.05).结论 SDF-1、HO-1、MDA、IL-6、CRP、TNF-α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为进一步探讨DR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DF-1HO-1MDAIL-6CRPTNF-α

    PLA2R1和HLA基因多态性与膜性肾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郭红英纪伟超李曼曼成雪红...
    543-547,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磷脂酶A2受体(PLA2R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膜性肾病(MN)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48例M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和不同实证(瘀血内阻证、风湿兼夹证、水湿内停证、湿热内蕴证)进行分组,统计所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及PLA2R1(rs35771982、rs3749117)和HLA-DQA1(rs2187668)基因多态性,并分析PLA2R1和HLA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气阴两虚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PLA2R1 rs35771982位点G等位基因、PLA2R1 rs3749117位点T等位基因水平高于肺脾气虚证组和肝肾阴虚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内阻证组和水湿内停证组PLA2R1 rs35771982位点G等位基因、PLA2R1 rs3749117位点T等位基因水平高于风湿兼夹证组和湿热内蕴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虚证MN患者HLA-DQA1 rs2187668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实证MN患者HLA-DQA1 rs2187668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A2R1(rs35771982、rs3749117)基因多态性与MN患者中医证型相关,且虚症(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实证(瘀血内阻证和水湿内停证)患者多数存在PLA2R1位点基因变异,而HLA-DQA1 rs2187668基因多态性与MN患者中医证型无关.

    膜性肾病磷脂酶A2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中医证型

    Mfn2调控VEGFR2/PI3K促进卵巢癌种植转移的机制研究

    郑翠贾颖娜何慧徐菁华...
    548-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对卵巢癌种植转移的作用以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就诊治疗的86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fn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表达,分析Mfn2、VEGFR2、PI3K蛋白表达与相关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Mfn2上调/下调卵巢癌SKOV-3细胞株并验证Mfn2、VEGFR2、PI3K的表达.结果 Mfn2、VEGFR2、PI3K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4.597、6.456、3.930,P=0.032、0.011、0.047);不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及生存情况中,卵巢组织中Mfn2、VEGFR2、PI3K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对比,Mfn2上调组卵巢癌SKOV-3细胞中Mfn2 mRNA相对表达量和Mfn2、VEGFR2、PI3K蛋白、显著上调(P<0.05);与shNC组对比,shMfn2下调组卵巢癌SKOV-3细胞中Mfn2mRNA相对表达量和Mfn2、VEGFR2、PI3K蛋白显著下调(P<0.05).结论 下调Mfn2表达与VEGFR2、PI3K表达水平可以预防卵巢癌种植转移.

    卵巢癌线粒体融合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磷酸酰肌醇3激酶细胞迁移

    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的绒毛染色体及微阵列结果分析

    刘建珍林铿许碧秋孟祥荣...
    55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NT增厚在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孕11~13+6周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筛查NT增厚(NT≥2.5 mm)胎儿137例,经胎盘绒毛穿刺,行"核型分析+CMA"检测,按NT值和临床指征分组,分别分为2.5~2.9 mm、3.0~3.9 mm、4.0~4.9 mm、NT≥5.0 mm组和孤立性NT增厚组、非孤立性NT增厚组,分析各组核型分析和CMA结果.结果 核型分析检出率为10.95%(15/137),CMA检出率为16.79%(23/137),CMA联合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18.25%(25/137).2.5~2.9 mm、3.0~3.9 mm、4.0~4.9 mm、NT≥5.0 mm组的检出率分别为7.89%(3/38)、8.20%(5/61)、33.33%(7/21)、52.94%(9/1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2.54,P<0.05).孤立性NT增厚组和非孤立性NT增厚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2.24%(12/98)和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59,P<0.05).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能提高NT增厚胎儿异常检出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随NT值增高及合并其他超声异常明显增高.

    颈项透明层厚度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产前诊断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HE4、TK1、DCLK1水平变化及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

    张艳艳苏克乔龙郭瑞霞...
    557-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胸苷激酶1(TK1)、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变化及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21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患者的化疗效果将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其中良好组疗效评估结果为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共173例,不良组疗效评估结果为稳定(SD)与进展(PD),共42例.比较两组血清HE4、TK1、DCLK1水平等临床资料,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HE4、TK1、DCLK1水平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良好组临床分期为Ⅱ期比例、高分化比例、无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不良组,肿瘤最大直径以及血清HE4、TK1、DCLK1水平均低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临床分期达到Ⅳ期、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血清HE4、TK1、DCLK1水平升高均为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效果的独立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血清HE4、TK1、DCLK1水平与其化疗效果成负相关,分化程度与其化疗效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差、临床转移以及HE4、TK1、DCLK1水平越高,越不利于患者的化疗,上述指标对其预后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中晚期宫颈癌人附睾蛋白4胸苷激酶1双皮质素样激酶1

    血清维生素D、IL-6及IL-8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

    张佳宋宴宏孙茜马霞...
    561-564,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维生素D、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的早产儿(胎龄≤35周,住院时长≥28 d)216例,依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n=120)、非BPD组(n=96).比较两组第1、7、14、21、28 d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IL-6、IL-8水平变化.比较BPD组出院时不同病情程度血清1,25-(OH)2D3、IL-6、IL-8水平变化.分析血清1,25-(OH)2D3、IL-6、IL-8水平与FiO2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两组血清1,25-(OH)2D3水平均在第21 d降到最低值,且BPD组在各时间点血清1,25-(OH)2D3水平均低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血清IL-6、IL-8水平分别在第14、21 d达到顶峰,且BPD组各时间血清IL-6、IL-8水平均高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OH)2D3水平:重度<中度<轻度,IL-6、IL-8水平:重度>中度>轻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1,25-(OH)2D3、IL-6、IL-8为因变量,经Pearson's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性结果得知,血清1,25-(OH)2D3与FiO2水平呈负相关,血清IL-6、IL-8水平与FiO2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D、IL-6及IL-8水平与早产儿BPD发生发展具有一定联系,动态监测上述水平有利于评估早产儿BPD病情发展,并为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和干预BPD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维生素DIL-6IL-8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曲妥珠单抗联合ECT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血清CA153、CEA及造血功能影响

    牛猛董燕兵李孝涛张俊生...
    565-568,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表柔比星(E)+环磷酰胺(C)+紫杉醇(T)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血清癌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阜南县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ECT组30例(接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治疗)和联合组30例(ECT组基础上使用曲妥珠单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A153、CEA、造血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高于ECT组(96.67%vs.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043,P<0.05).两组血清CA153、CEA均较治疗前降低,疗程结束时,联合组上述水平低于E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5、17.472,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均较治疗前降低,疗程结束时,两组上述指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2、1.751、1.676,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使用ECT化疗方案,ECT化疗方案联合曲妥珠单抗可以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血清CA153、CEA水平,且不会对患者造血功能造成影响.

    乳腺癌晚期曲妥珠单抗ECT化疗方案癌抗原153癌胚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