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B-DNA、IGRAs、TB-Ab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林华刘相玉陈展飞俞柳敏...
    917-920,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结核分枝杆菌核酸(TB-DNA)、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结核分歧杆菌抗体(TB-Ab)检测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4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TB-DNA、IGRAs和TB-Ab检测,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阳性率、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 154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107例确诊为肺结核(肺结核组),47例确诊为非肺结核的其他肺部疾病(对照组).肺结核组TB-DNA、IGRAs和TB-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NA、IGRAs检测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TB-Ab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NA检测诊断肺结核的阴性预测值高于TB-Ab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B-DNA诊断肺结核的AUC为0.851(明显大于IGRAs诊断的0.770、TB-Ab诊断的0.770,IGRAs诊断的AUC明显大于TB-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As+TB-DNA联合诊断的灵敏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IGRAs单独检测(P<0.05);IGRAs+TB-Ab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IGRAs、TB-Ab单独检测,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B-Ab单独检测(P<0.05);TB-DNA+TB-Ab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B-Ab单独检测(P<0.05).TB-DNA、IGRAs、TB-Ab两两联合检测和三者联合检测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TB-Ab和IGRAs检测,TB-DNA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更高;TB-DNA、IGRAs、TB-Ab两两联合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指标检测.

    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核酸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分歧杆菌抗体

    结直肠癌组织中CCNA1、CDC20表达水平及临床预后意义

    刘然熊中原王晓红
    92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A1(CCNA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DC20)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146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取得癌组织标本纳入CRC组(n=146),将相对应的癌旁组织(离癌组织>3 cm)标本纳入癌旁组(n=146).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CCNA1、CDC20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分析CCNA1、CDC20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CR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CRC组CCNA1、CDC20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有神经侵犯的患者CCNA1阳性表达率、CDC20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神经侵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化程度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神经侵犯、CCNA1阴性、CDC20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高于分化程度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有神经侵犯、CCNA1阳性、CDC20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HR=2.125,95%CI:1.406~3.214)、TNM分期Ⅲ期(HR=2.614,95%CI:1.504~4.544)、有神经侵犯(HR=2.337,95%CI:1.498~3.647)、CCNA1阳性(HR=2.765,95%CI:1.758~4.348)、CDC20阳性(HR=3.550,95%CI:2.075~6.074)是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CNA1、CDC20在CRC患者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辅助评估CRC患者预后的潜在标记物.

    结直肠癌细胞周期蛋白A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

    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诊断价值

    张冰荫李辉范瑾杨云...
    926-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纳入60例同期未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临床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TcPO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BMI、进食后 2hC肽及TcPO2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6.215、5.849,P<0.05).糖尿病病程、血清尿酸(S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7、5.789、5.621、5.285,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D-二聚体、进食后2hC肽、TcPO2均是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C肽水平、经皮氧分压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84、0.769、0.861,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经皮氧分压及血清D-二聚体三者联合检测对其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二聚体C肽经皮氧分压

    AST/ALT、白蛋白与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TACE治疗预后的关系

    张超柏祥云薛凤华
    930-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与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于临沂市肿瘤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68例,据术后1年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7例和预后良好组141例,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术前AST/ALT、白蛋白水平,比较不同预后TACE术后肝癌患者病理特征,比较不同预后TACE术后肝癌患者AST/ALT、白蛋白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对肝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s二元回归方程分析AST/ALT、白蛋白对肝癌TACE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结果 年龄≥60岁、Child-Pugh B级、HbsAg阳性、肿瘤直径>5 cm、肿瘤多发、肿瘤分期更高、肿瘤低分化肝癌患者术前AST/ALT更高,术前白蛋白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HbsAg情况、肿瘤直径、肿瘤数量、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术前、术后AST/ALT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前、术后白蛋白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术前、术后的AST/ALT、白蛋白预测肝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AUC分别为0.887、0.787、0.854、0.580,联合预测的AUC为0.9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肿瘤直径>5 cm、肿瘤多发、肿瘤分期为Ⅲa期、肿瘤低分化、术前AST/ALT>1.82、术前白蛋白<33.21 g/L、术后AST/ALT>1.83、术后白蛋白<43.96 g/L均为肝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ST/ALT、白蛋白水平在不同病理特征肝癌患者中具有差异性,具有预测TACE治疗预后的作用.

    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

    EGFR siRNA序列的筛选及其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

    许楠杨旭东薛丽宁启兰...
    935-939,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EGFR shRN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筛选抑制效果最好的EGFR shRNA序列.方法 应用在线工具设计人EGFR siRNA序列,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HindIII切割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三种人EGFR的siRNA干扰序列载体(psilencer 4.1-CMV neo-EGFR siRNA).将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并筛选阳性克隆,通过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2000将三种人EGFRsiRNA干扰序列载体转染到HepG2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EGFR 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Psilencer 4.1-CMV neo-EGFR siRNA重组质粒被成功克隆.EGFR shRNA-1、EGFR shRNA-2和EGFR shRNA-3敲低EGFR mRNA的效率分别是80%、60%和70%以上.shRNA-2和shRNA-3使细胞活性分别下降50%(P<0.05),但shRNA-1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重组psilencer 4.1-CMV neo-EGFR siRNA质粒可下调肝癌细胞株EGFR表达水平和细胞活性.EGFRshRNA-3较EGFRshRNA-1和shRNA-2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基因治疗肝癌HepG2EGFR小干扰RNA

    miR-221、CAR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钱明月赵飞徐涛杨志绢...
    940-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核糖核酸-221(miR-221)、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MI并发HF患者共计146例,根据Killip分级分为Ⅱ级组(n=66)、Ⅲ级组(n=48)、Ⅳ级组(n=32).比较三组患者的miR-221及CAR水平;并以Spearman法分析miR-221、CAR表达水平与AMI并发HF患者Killip分级的相关性.以患者随访半年后患者的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n=108)与预后不良组(n=38).以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miR-221、CAR对于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Ⅱ级组的miR-221 及CAR表达水平<Ⅲ级组<Ⅳ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0.341、24.273,P<0.05);Spearman分析结果表明,miR-221、CAR表达水平与Killip分级呈现正相关(r=0.413、0.42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Killip分级、高血压病史、左心射血分数(LVEF)、miR-221以及CAR表达水平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7、40.842、7.432、14.128、3.46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Killip分级为Ⅲ~Ⅳ级、miR-221、CAR表达水平的升高均为影响AMI并发HF患者预后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21、CAR以及二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11、0.794、0.869(P<0.05).结论 miR-221、CAR表达水平可能与AMI并发HF患者心功能有关,且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具备较高的预测价值.

    微核糖核酸-221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功能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溶栓前血清尿酸、Hcy、Lp(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

    丁燕萍郭庆敏张玉来
    945-948,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溶栓前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对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救治的AIS患者125例进行研究,根据溶栓后3个月随访结果分组,82例预后良好,43例预后不良.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血清尿酸、Hcy、Lp(a)水平、年龄、病史等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IS患者溶栓前血清尿酸、Hcy、Lp(a)水平对其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相比,不良组年龄、BMI、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Hcy、Lp(a)水平均更高,血清尿酸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63、4.086、20.083、14.177、6.103、5.494、6.980,P<0.05),预后不良组梗死大面积、高血压、糖尿病及房颤患者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6、11.159、7.212、12.116,P<0.05);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前高水平血清Hcy、Lp(a)是影响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前高水平血清尿酸则是其预后的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溶栓前血清尿酸、Hcy、Lp(a)水平对AIS患者溶栓预后进行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760、0.755,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0,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溶栓前血清尿酸、Hcy、Lp(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溶栓

    iCubate-iC血培养快速检测系统与血培养传统鉴定药敏一致性评估

    刘振嘉范欣毛熠张丹...
    949-952,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基于PCR扩增荧光探针捕获技术的iCubate-iC血培养快速检测系统与血培养传统鉴定药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本次评估入组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11月 26 日至 2018 年 4 月 18 日的 121 例临床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以临床常规培养鉴定结果及体外药敏结果为参考方法,验证iCubate-iC系统鉴定结果及耐药位点检出的一致性.结果 对比MALDI-TOF质谱鉴定结果,iCubate-iC系统鉴定符合率达到95.9%(116/121).有4例假阴性结果,所有靶标显示"未检出".iCubate-iC系统成功检出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混合样本,而1例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复合样本漏检了铜绿假单胞菌.iC-GPC检出的31例葡萄球菌中,有18例检出了mecA基因,其中有1例表皮葡萄球菌检出mecA,但其体外药敏结果显示对头孢西丁敏感.肠球菌中有1例检出vanA基因,但万古霉素体外药敏检测敏感.CTX-M group1基因检测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吻合性不理想,但革兰氏阴性菌碳青霉烯酶基因(KPC、NDM)检测结果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药敏结果能够完全吻合.结论 iCubate-iC检测系统对于临床常见引起血流感染细菌的检测结果可靠,且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为引起血流感染细菌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

    血流感染血培养快速鉴定耐药基因

    正畸患者口腔细菌感染情况及对血清、龈沟液PAK5、IL-6、IL-8水平的影响

    郭红燕吴福焱孙晓辉田丽丽...
    953-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正畸患者口腔细菌感染情况及对血清、龈沟液p2l活化激酶(PAK5)、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446例正畸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1周后患者口腔感染情况,并按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离并培养感染组患者口腔感染病原菌,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记录药敏试验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龈沟液、血清IL-6、IL-8、PAK5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龈沟液、血清IL-6、IL-8、PAK5预测口腔感染的效能.结果 纳入患者中,感染45例,感染率为10.09%;45例正畸治疗口腔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出83株病原菌,有3例患者合并2种病原菌感染;革兰阳性菌38株,占比45.78%;革兰阴性菌45株,占比54.22%;病原菌分布中占比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青霉素耐药率最高,革兰阴性菌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最高.治疗前,两组龈沟液、血清IL-6、IL-8、PAK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龈沟液、血清IL-6、IL-8、PAK5 均高于治疗前,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后龈沟液、血清IL-6、IL-8、PAK5是预测正畸治疗口腔感染的有效指标(P<0.05).结论 正畸患者口腔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监测正畸患者治疗1周后的龈沟液及血清IL-6、IL-8、PAK5水平有利于评估其口腔感染发生风险.

    正畸治疗口腔感染病原菌白介素-6白介素-8p2l活化激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清P2X7R、NF-κB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李生艳李英兰冯恩志
    958-961,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血清P2X7 受体(P2X7R)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OSA患者作为OSA组,进一步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MoCA评分<26分的认知功能障碍组(n=68)和MoCA评分≥26分的认知功能正常组(n=58);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105).检测血清P2X7R、NF-κB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S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OS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 OSA组患者的血清P2X7R、NF-κ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95、7.088,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血清P2X7R、NF-κB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9、8.497,P<0.05);血清P2X7R、NF-κB水平升高是OS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OSA患者血清P2X7R、NF-κB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P2X7R、NF-κB水平诊断OS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95%CI:0.800~0.923,P<0.05)和0.859(95%CI:0.794~0.923).结论 OSA患者血清P2X7R、NF-κB水平升高且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血清P2X7R、NF-κB对OS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诊断效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认知功能障碍P2X7受体核因子-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