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术前LCR联合HALP评分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预后的评估效能

    张颖南景龙吴广任海荣...
    1480-1483,1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比值(LCR)联合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HALP)评分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10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4例)和非复发组(78例).比较两组术前LCR、HALP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术前LCR、HALP评分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多因素.结果 复发组术前LCR、HALP评分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LCR、HALP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759、0.904.复发组女性占比、高血压史占比高于非复发组,BMI、病程、LAD大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长、有高血压史、LAD增加、术前LCR水平低、术前HALP评分低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LCR水平、HALP评分低与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两者可作为预测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

    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比值HALP评分

    血清标志物sTREM-1、AQP5对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预测价值研究

    潘雪菲邵婷刘青
    1484-1487,1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标志物可溶性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水通道蛋白5(AQP5)是对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46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sTREM-1、AQP5水平的差异;根据观察组术后是否发生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并分为感染亚组(n=31)和非感染亚组(n=115),比较两亚组间血清sTREM-1、AQP5水平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AQP5对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TREM-1、AQP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5、12.484,P<0.05);感染亚组患者的血清sTREM-1、AQP5水平以及糖尿病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玻璃体溢出比例均高于非感染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6、4.026、4.392、6.934、10.544、14.508,P<0.05);有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延长及血清sTREM-1、AQP5水平增加是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TREM-1、AQP5对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具有预测价值,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905.结论 血清sTREM-1、AQP5水平增加与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两项指标均对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具有预测价值.

    白内障感染性眼内炎可溶性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水通道蛋白5

    北京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女性HPV感染情况及TCT结果分析

    朱浩妍王道靖姜永玮李沫...
    1488-1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北京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女性HPV感染情况及TCT结果分析,为本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124例女性HPV及TCT结果.结果 健康体检女性10124例中,HPV阳性率为7.34%,不同年龄段间HPV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9.721,P<0.001).高危型HPV占比前五位亚型是HPV-52、HPV-58、HPV-51、HPV-16和HPV-39.TCT结果阳性率为2.49%,≥61岁人群ASC和HSIL占比最高,21~岁人群LSIL组占比最高.随着宫颈病变加重,从ASC到LSIL再到HSIL,HPV的阳性率逐渐升高(51.41%,70.18%,88.89%),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5.453,P<0.001),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之间HPV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43,P<0.001).结论 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升高,应重视本地区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TCT检测健康体检人群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汉族和蒙古族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郭晓宇高颖婷王波贺娟...
    1493-1496,1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蒙古族和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为建立地域性的耳聋基因突变图谱的绘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本地区87例汉族和38例蒙古族NSHL患者进行18基因100位点的检测,统计并分析本地区耳聋基因突变谱和频率.结果 本研究125例患者中有62例被检出至少一个突变等位基因,包括31例GJB2(24.8%)突变、26例SLC26A4(20.8%)突变、3例GJB3(2.4%)突变和2例MT-CO1(1.6%)突变.其中汉族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为56.32%(49/87),而蒙古族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为34.21%(13/38).GJB2基因突变位点占所有等位基因的25.29%(55/250),其中汉族患者GJB2基因致病突变位点占所有等位基因的26.44%(46/174),而蒙古族患者GJB2基因致病突变位点占所有等位基因位点的11.84%(9/76).汉族和蒙古族患者的耳聋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GJB2基因和GJB2c.235delC在两个民族之间差异明显.结论 本地区NSHL患者最常发生GJB2 c.235delC和SLC26A4 c.919-2A>G突变.汉族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蒙古族患者,且两组患者的GJB2和SLC26A4基因的突变谱也有所不同.

    非综合征型耳聋汉族蒙古族基因突变突变频率

    TCCD、ONSD监测下治疗对脑复苏患者血液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及预后价值

    熊首辉印伟钟娇刘笋...
    1497-1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视神经鞘直径(ONSD)监测下治疗对脑复苏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TCCD联合ONSD监测治疗的心脏骤停脑复苏患者(n=100)作为研究对象为联合组,另选同期接受常规措施监测治疗的心脏骤停脑复苏患者(n=100)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后第1天及出院前1天的血液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两组入院后第1天及出院前1天的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联合组与对照组入院后第1天的WBC、HGB、CK、CK-MB、BNP、Scr、TBIL、ALT、PT水平及APACHEⅡ、SOFA、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院前1天的WBC、HGB、CK、CK-MB、BNP、Scr、TBIL、ALT、PT水平及APACHEⅡ、SOFA、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7,P<0.05).结论 TCCD联合ONSD监测治疗有利于改善心脏骤停脑复苏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与危重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脑复苏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生化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健脾润肺丸对肺结核患者β-CAR、VEGF、IFN-γ、IL-17水平的影响

    张丽红张建楠朱云吴敏...
    1502-1505,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健脾润肺丸对肺结核患者 β-胡萝卜素(β-CA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张家口市肺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进行常规治疗的常规组(60例)和联合健脾润肺丸治疗的联合组(60例),两组均治疗90 d.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β-CAR、VEGF、IFN-γ、IL-17)、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肺功能[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结果 治疗90 d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咳嗽、咳痰、胸憋气短、咯血胸痛症消失时间、痰涂片抗酸杆菌连续3次阴转时间及肺部胸片病灶缩小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90 d后血清β-CAR、VEGF、IL-17水平、外周血CD8+百分比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水平、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及CD4+/CD8+、FEV1、FVC、FEV1/FVC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润肺丸可改善肺结核患者血清β-CAR、VEGF、IFN-γ、IL-17水平及免疫功能、肺功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肺结核健脾润肺丸β-胡萝卜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干扰素-γ白介素-17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钱伟赵一鸣金凤波
    1506-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动员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4月在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38例采用依托泊苷联合G-CSF为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疾病亚型、化疗疗程数、疾病缓解水平、不良反应、CD34+细胞采集数量、动员至采集时间、采集次数、采集前血常规及血脂水平,评估该动员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据采集CD34+细胞计数情况,分为优势采集组和非优势采集组,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性并探讨影响优势采集的预后因素.结果 38例患者总采集成功率为89.47%(34/38),动员至采集中位时间为9(6-11)d,采集中位次数为1(1-3)次,采集成功者中位CD34+细胞数为5.15(2.32-25.5)×106/kg.6例联合普乐沙福患者采集成功率为100%(6/6),中位CD34+细胞数为7.13(3.08-25.5)×106/kg.不同性别、年龄、BMI水平、原发病缓解水平、化疗疗程数及疾病亚型患者CD34+细胞采集数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前白细胞水平与CD34+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采集前化疗疗程>4程,低LDL-C水平是优势采集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普乐沙福的动员方案动员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是MM患者理想的APBSC动员方案.患者采集前化疗疗程数及LDL-C水平是预测优势采集的有效指标.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普乐沙福依托泊苷低密度脂蛋白

    PCT、SAA及Treg因子检测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抗菌治疗中的价值

    王海艳洪丽娟陈绵聪史莉雅...
    1511-1514,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淀粉样蛋白(SAA)及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因子检测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380例(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体检且各项正常健康者378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CT、SA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白细胞介素A7A(ILA7A)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分析试验组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SAA、TGF-β及ILA7A水平;分析PCT、SAA、TGF-β及ILA7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抗菌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试验组血清PCT、SAA、ILA7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SAA、TGF-β及ILA7A水平是影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单因素,进一步行多元Logistic结果显示,血清PCT(>0.5μg/L)、SAA(>10 mg/L)、TGF-β降低及ILA7A升高均为影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有效组307例,无效组73例.治疗前两组血清PCT、SAA、TGF-β及ILA7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有效组PCT、SAA、ILA7A水平低于无效组,TGF-β水平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CT、SAA、TGF-β及ILA7A四者联合检测评估抗菌药物治疗疗效的AUC为0.762,明显高于四者单一检测的AUC(P<0.05).结论 血清SAA、PCT、Treg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且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准确性最高,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

    PCTSAA调节性T细胞多重耐药菌感染抗菌药物

    冠心病患者sLOX-1、SREBP-1及sST2变化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云冬晔孙欢李静王鹏...
    1515-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变化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CHD患者156例作为CHD组,其中,稳定心绞痛(SAP)组5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6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50名作为健康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sLOX-1、sST2、SREBP-1表达水平及QRS波时限水平,比较健康者与CHD患者sLOX-1、sST2、SREBP-1及QRS波时限水平,比较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中sLOX-1、sST2、SREBP-1及QRS波时限水平,比较不同冠心病病变支数患者中,sLOX-1、sST2、SREBP-1及QRS波时限水平,采用Spesrman相关系数分析CHD患者的sLOX-1、sST2,SREBP-1与冠脉病变程度及QRS波时限的关系.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及健康组sLOX-1、sST2、SREBP-1、QRS波时限比较:AMI组>UAP组>SAP组>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20分组、20~40分组和≥40分组sLOX-1、sST2、SREBP-1和QRS波时限水平比较:≥40分组>20~40分组>0~20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三支组、双支组及单支组sLOX-1、sST2、SREBP-1及QRS波时限水平比较:三支组>双支组>单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sLOX-1、sST2及SREBP-1水平与患者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QRS波时限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HD患者sLOX-1、SREBP-1、sST2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且与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临床防治CHD的靶点.

    冠心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冠脉病变

    IL-6、CRP、Hcy、AC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分析

    张翠云么蕊刘雅男
    1520-1523,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心磷脂抗体(AC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秦皇岛市工人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并分为预后良好组(n=109例)和预后不良组(n=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实验室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抗心磷脂抗体(ACA)],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实验室指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6、CRP、Hcy、ACA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NIHSS评分及IL-6、CRP、Hcy、ACA水平预后良好组均低于预后不良组(t=2.651、6.507、10.217、7.946、8.571,P<0.05);回归分析显示:高NIHSS评分,高水平IL-6、CRP、Hcy、ACA是造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前循环组患者的IL-6、CRP、Hcy、ACA水平均低于后循环组(t=5.314、8.547、5.219、9.087,P<0.05);小面积梗死组患者的IL-6、CRP、Hcy、ACA水平均低于大面积梗死组(t=10.514、21.033、15.658、11.723,P<0.05);NIHSS评分、IL-6、CRP、Hcy、ACA水平与患者m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23、0.584、0.572、0.545、0.521,P<0.05);NIHSS评分、IL-6、CRP、Hcy、ACA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2、0.759、0.894、0.845、0.892,相较于NIHSS评分,IL-6、CRP、Hcy、ACA预测效能更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与IL-6、CRP、Hcy、ACA水平升高有关,检测以上指标变化可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白介素-6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抗心磷脂抗体急性脑梗死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