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橄榄PLATZ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模式

    杨艺杰聂永心
    3574-3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PLATZ是植物中发现的一类锌指类转录因子,对于调控植物的基因表达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油橄榄中PLATZ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本研究对油橄榄PLATZ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油橄榄中共鉴定到29个PLATZ基因家族成员(OePLATZs);不同OePLATZs基因之间结构较为保守;染色体定位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中分布比较分散,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中28个OePLATZs蛋白质定位在细胞核中,而OePLATZ3蛋白质定位在线粒体中;结构预测发现二级结构中具有较大比例的无规则卷曲,三级结构中29个OePLATZs蛋白质在基序Ⅰ处多有α-螺旋的存在,在基序Ⅱ处多为是无规则卷曲;根据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可将OePLATZ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为8类,并根据干旱胁迫条件下树枝组织的转录组数据,鉴定了发生上调和下调的OePLATZs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油橄榄和拟南芥的PLATZ基因家族成员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初步鉴定并分析了油橄榄的PLATZ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与功能,为进一步对油橄榄PLATZ家族转录因子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油橄榄(Oleaeuropaea)PLATZ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基因差异性表达

    基于重测序的'蒙冠1号'、'蒙冠2号'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

    陆昕王晗慧曹丽李显玉...
    3585-3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文冠果品种之间的遗传变异,采用高通量重测序技术,对两个高产文冠果品种'蒙冠1号''蒙冠2号'分别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平均测序深度为93.35x和86.76x,覆盖率为99.96%,并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在两个品种中检测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包括SNP和InDel.对存在遗传变异的基因进行GO富集,发现它们主要富集在细胞壁合成和胁迫响应.针对不同品种的差异,发现'蒙冠1号'主要富集在细胞壁生物发生及生长发育通路,'蒙冠2号'主要与胁迫响应和防御通路相关,推测这些基因的遗传变异是不同性状差异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冠果两个品种之间在基因组水平的差异,为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了遗传基础,也为后续的分子育种及品种改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全基因组重测序蒙冠1号蒙冠2号遗传变异胁迫响应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作物中的研究进展

    任生林吴才文经艳芬刘家勇...
    3594-3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2005年左右出现的一种用于开展连锁标记开发和基因挖掘等研究的有效方法,并在多种作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阐述了 GWAS的原理、优点和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糖料作物等作物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作物GWAS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利用GWAS进行作物各种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连锁不平衡SNP作物

    植物miRNA参与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江建霞张俊英李延莉蒋美艳...
    3603-3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对植物miRNAs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盐胁迫,干旱胁迫,温度胁迫,营养胁迫和病原菌生物胁迫)响应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 miRNAs在植物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为推动miRNAs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植物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MicroRNA(miRNA)

    基于转录组SSR的三角梅遗传多样性分析

    姚国琼杨帆严苓方孙正海...
    3615-3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三角梅的遗传背景,本研究采用软件MicroSAtellite搜索其苞片转录组SSR位点,使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50对SSR引物,将筛选出的多态性引物用于55份三角梅材料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采用Popgene 32、PowerMarkerV3.25和Structure V2.3.4等软件分析三角梅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从5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5对条带清晰且多态性好的引物,2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有3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30,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在0.01~0.66之间,均值为0.38.55个三角梅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92,平均遗传距离为0.43;在遗传距离0.44处,聚类分析将55份材料分为3个群体.与印度三角梅栽培种比较而言,本实验研究的三角梅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高,结果可为三角梅品种鉴定、保护及进化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三角梅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

    基于简化基因组技术的33份芒果品种遗传分析

    王露露王磊姚全胜周开兵...
    3627-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芒果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目前关于芒果育种材料与抗病性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相关性的研究较少.为分析探究不同抗、感细菌性角斑病芒果品种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GBS(Genotypingby sequencing)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33份芒果材料进行测序,基于数据处理后的SNP信息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分析芒果种质材料的遗传进化和亲缘关系,结合前期抗病性评价实验结果探究其遗传分化特点及与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3份芒果品种可划分为7个类群,类群Ⅰ包含7个高、中抗品种中的5个;类群Ⅲ与类群Ⅳ遗传距离近,包含了 4个高感品种中的3个;群体结构分析最佳分群数为9;主成分分析显示这些芒果品种整体没有产生特别明显的分组,但是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远近关系和进化树结果基本一致;遗传多样性分析中,所有芒果品种的期望杂合度为0.336 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69 4,有效等位基因数1.573 2个,Shannon信息指数为0.504 1,表明芒果遗传多样性较低;且从高抗品种到感病品种的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标由高到低分别为中感>感病>中抗>高感>高抗,说明这些品种中高感品种、高抗品种相对其他抗感病梯度的品种,各自之间的遗传一致性较高,而中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以上结果表明芒果高感品种与高抗品种之间遗传差异大,亲缘关系远;群体血统混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提高品种抗病性.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芒果杂交育种、种质创制、芒果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芒果简化基因组测序遗传分析

    森林草莓FvSPL2基因克隆、过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分析

    任子政邱安然常琳侯佳聪...
    3638-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基因家族,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在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究SPL基因对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花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森林草莓'Hawaii4'为试验材料,基于森林草莓转录组数据分析,克隆得到SPL转录因子基因FvSPL2,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并构建了 35S∷FvSPL2过表达载体.结果表明:FvSPL2基因编码区全长639 bp,编码212个氨基酸;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结构分析表明FvSPL2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其含有高度保守的SBP结构域和一个核定位信号NLS.RT-qPCR分析结果显示FvSPL2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叶柄和叶片中次之.此外,该基因在不同花期表达先上升后下降,在半开花中表达量最高,且与花苞和全开花差异显著.这些结果说明该基因主要参与开花调控过程.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FvSPL2基因在森林草莓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数据依据.

    森林草莓FvSPL2基因克隆荧光定量RT-PCR

    蒙古莸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位点分析及引物筛选

    刘雅璐叶冬梅包文泉林涛...
    3646-3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为蒙古莸在分子水平上提供理论依据,以便对濒危稀有种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本研究下载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蒙古莸叶绿体基因组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蒙古莸叶绿体基因组进行cpSSR分析.利用MISA软件全面搜索蒙古莸叶绿体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并对其分析;运用Primer Premier 3.0设计并筛选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用于后续研究.在全长151 707bp的蒙古莸叶绿体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1个cpSSR位点,位点间平均分布距离为4 893.77 bp,其中以单核苷酸重复为主,且主要分布于LSC区,占SSR位点总数的74.19%;其次是四核苷酸重复,分布于LSC及SSC两区,占SSR位点总数的19.35%,分布最少为三核苷酸,仅占总位点数的3.23%.将所有31个位点合成31对叶绿体微卫星引物,通过毛细管电泳检测,最终筛选出8对多态性引物.此外,挑选多态性好的马鞭草EST-SSR引物,扩增结果产生非特异性条带,且与马鞭草扩增片段范围相差较大.基于软件的参数设置,单核苷酸重复数量占比最多,三核苷酸重复占比最少;从31对引物筛选出8对多态性引物,扩增率达100%,多态率为26%;此外,马鞭草与蒙古莸的扩增条带范围相差较大,说明二者有较大差异的遗传背景.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为后续蒙古莸的种质鉴定、系统发育、群体遗传进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植物学蒙古莸叶绿体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微卫星引物

    维氏气单胞菌IscR异源表达调控大肠杆菌氧化应激耐受

    孙灵敏郑渊哲李宏李娟娟...
    3654-3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维氏气单胞菌(Aeromvnas veronii)基因组为模板,扩增iscR基因全长,经双酶切后与外源表达质粒pET28a连接,并利用电击转化法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通过阳性克隆子筛选,获得含有重组质粒pET28a-iscR的BL21重组菌株BL21-pET28a-iscR.以该重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特定浓度的IPTG,诱导重组菌株中IscR蛋白表达,并采用0、0.5、1.0、1.5、2.0 mmol/L 5个H2O2终浓度对BL21-pET28a-iscR和转入空载质粒的对照菌株BL21-pET28a处理30 min,最后通过浓度梯度稀释点板试验,观察经不同H2O2浓度处理后细菌的菌落生长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菌株BL21-pET28a相比,在相同H2O2终浓度处理情况下,重组菌株BL21-pET28a-iscR的生长能力均较强,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来源的IscR蛋白可以异源表达并发挥功能,从而提高重组大肠杆菌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初步证明维氏气单胞菌IscR蛋白参与细菌响应氧化应激胁迫的调节,为后续进一步探究IscR蛋白参与病原菌环境适应和毒力等功能,并解析细菌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维氏气单胞菌IscRpET28a过氧化氢

    遗传改良作物的法律挑战:以StarLink Corn为研究案例

    陈睿
    3661-3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StarLink Corn事件为案例,探讨了遗传改良作物在法律和监管方面面临的挑战.Star-Link Corn是由Aventis CropScience开发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含有一种来自土壤芽孢杆菌的蛋白质Cry9C,旨在抵抗某些害虫.尽管仅获批用于动物饲料,但该产品意外进入了人类食品供应链,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法律诉讼.本研究分析了事件对农业产业、消费者信心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强调了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需要更加严格和全面的法律框架.同时,提出了对风险管理、公众接受度、国际法律框架和新兴生物技术法律挑战的进一步研究建议.本案例为未来遗传改良作物的法律和政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教训.

    遗传改良作物StarLinkCorn法律挑战食品安全生物技术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