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胶孢炭疽菌微管末端结合蛋白CgEB1的功能初步分析

    梁琳悦王倩男
    5569-5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橡胶树胶孢炭疽菌基因组中鉴定到一个编码微管末端结合蛋白的基因CgEB1.为了研究CgEB1在胶孢炭疽菌生长和对寄主致病力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该基因的敲除突变体菌株△CgEB1,并对其生长和致病等表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CgEB1的缺失导致病原菌的营养生长、产孢及其对寄主橡胶树叶片的致病力都受到明显的抑制.通过对附着胞结构的观测,发现敲除突变体菌株△CgEB1中附着胞形成率和对洋葱表皮细胞的入侵率都显著下降.此外,与野生型菌株WT相比,敲除突变体菌株△CgEB1对盐胁迫更加敏感.以上结果表明CgEB1是胶孢炭疽菌重要的致病因子.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CgEB1基因功能致病性附着胞

    棉花GhLTPG6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及功能初步分析

    吴翠翠
    5578-5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摘 要 脂质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参与植物碳源储存、抵抗病原菌侵袭等多种生理过程.植物中脂质转运蛋白(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lipid transfer protein,LTPG)参与植物体内蜡质的运输,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陆地棉TM-1中克隆了 1个脂质转运蛋白基因GhLTPG6(GH_D05G0009),分析了 GhLTPG6在不同组织器官及低温、高温、高盐和干旱胁迫下的转录响应.序列分析表明GhLTPG6的cDNA全长645 bp,并分析GhLTPG6基因的理化性质及其功能结构域,其包含1个LTPG结构域(AAI).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hLTPG6与AtLTPG6在同一进化分枝上,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hLTPG6定位于质膜上.RT-qPCR分析表明GhLTPG6在10DPA的纤维中表达量最高,GhLTPG6异源过表达拟南芥发现,GhLTPG6对拟南芥莲座叶表皮毛的长度有促进作用,而对其密度无显著影响,说明GhLTPG6可能对棉花的伸长起重要作用.低温处理后,GhLTPG6的表达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而在高温、高盐和干旱处理后,GhLTPG6的表达量逐渐上升,说明GhLTPG6同时参与棉花的抗逆胁迫.以上研究结果表明GhLTPG6基因可能在棉花伸长期起重要作用,且可能参与棉花的非生物胁迫响应,该基因功能具有潜在的多效性.

    陆地棉过表达脂质转运蛋白亚细胞定位顺式元件分析表达分析

    筇竹K+通道蛋白QtKCO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张倩张馨艺芮蕊王澍...
    5587-5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KCO家族基因在筇竹钾运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筇竹实生苗(2年生)为试材,利用RACE技术,克隆出KCO家族基因,命名为QtKCO1(基因登录号:MT078981),并分析其表达特征.结果表明,QtKCO1基因全长为1 502 bp,开放阅读框为1 041 bp,编码347个氨基酸.QtKCO1具有5个跨膜区域,且与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的同源性最高,为85.88%.另外,QtKCO1基因是组成型表达,在筇竹每个组织器官(竹笋,根,茎,叶)均有表达,表达量依次为竹笋>茎>叶>根.高浓度KC1胁迫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QtKCO1基因在根表达量增加,而在茎和叶中表达量则下降.与对照组相比,NaCl胁迫处理条件下,筇竹QtKCO1在筇竹各个组织器官中均呈现上调表达,且表达量依次为叶>茎>根.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KCO家族基因在钾运输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外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筇竹QtKCO1胁迫基因克隆和表达

    '台农1号'杧果转录组测序分析

    霍婷王明珠姚润冬丛汉卿...
    5593-5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一种味道甜美、营养丰富的热带水果.为了进一步了解杧果果实中独特风味形成的原因,本研究通过GC-MS检测了'台农1号'果实后熟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得杧果在成熟时会产生大量的萜类化合物.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对转色期杧果(0 d)和成熟期杧果(4 d)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发现9 832个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与转色期相比,完熟期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4 138个,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5 694个.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杧果果实中6条与萜类生物合成相关途径的108个unigenes,分别是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途径、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的生物合成途径、二萜生物合成途径、单萜生物合成途径、柠檬烯和蒎烯降解途径以及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途径.在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途径中发现36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发现,采后的杧果果实主要是通过MVA途径合成IPP和DMAPP等类异戊二烯前体物质.研究结果丰富了杧果的转录组资源,这些基因为深入挖掘杧果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研究杧果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依据,也为杧果香味品质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台农1号'杧果转录组测序基因功能注释萜类化合物

    油棕△9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SAD)鉴定及表达分析

    周丽霞曾春茹吴秋妃曹红星...
    5604-5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9硬脂酰-ACP脱氢酶(SAD)是调控油棕果实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和积累的关键酶,鉴定油棕EgSAD家族成员,对其理化性质及表达模式的分析对EgSAD的基因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信息.本研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获得4个EgSAD基因,EgSAD1定位在油棕2号染色体上,EgSAD2定位在7号染色体上,EgSAD4定位在11号染色体上,EgSAD1有2个外显子,EgSAD2~EgSAD4有3个外显子.4个油棕EgSAD蛋白均定位在细胞核,油棕EgSAD1~EgSAD4蛋白质大小分别为471、393、391和399 aa,EgSAD1和EgSAD2的等电点分别为6.05、EgSAD3和EgSAD4的等电点分别为5.99和7.13,分子量分别为43.41、45.01、44.94和45.92 kD.EgSAD2在油棕中果皮的4个时间点均超高量表达,其余3个基因在各组织中只有微量表达或不表达,该结果为油棕EgSAD基因调控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分子机理解析理论依据.

    油棕SAD基因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十字花科植物抗氧化基因(OXR)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梦云袁凌云朱世东侯金锋...
    5610-5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OXR(Oxidation resistance)基因含有TLDc保守结构域,能够有效清除活性氧,在细胞抗氧化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Tha)、白菜(Brassica rapa,Bra)、甘蓝(Brassica oleracea,Bol)、黑芥(Brassica nigra,Bni)、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Bna)、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Bju)和胡萝卜(Daucus carota,Dca)7种十字花科植物基因组数据库,通过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的 6个OXR基因序列比对,共筛选鉴定出所选植物的50个OXR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进化树的构建表明,OXR基因家族成员有5个亚分支;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OXR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响应温度和激素的顺式作用元件和结合位点,表明十字花科植物的OXR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参与逆境响应和激素调节;OXR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并有24对OXR串联重复基因,表明OXR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植物OXR基因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十字花科OXR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拟南芥和番茄斑萎病毒NSs蛋白互作的转录组分析

    宋晓宇史晓斌王利敏陈彤...
    5622-5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番茄斑萎病毒NSs蛋白在番茄斑萎病毒与植物互作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以转NSs基因拟南芥和生态型拟南芥为研究对象,使用Illumina RNA-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Ss对植物转录水平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和生态型拟南芥共有1 25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66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Gene Ontology(GO),主要涉及细胞组分、代谢过程和酶活性等功能.517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KEGG通路中,NSs主要降低了苯丙烷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基因的表达,这些通路都与植物防御病原微生物侵染相关.101个差异表达基因被鉴定为转录因子,分属于39个转录因子家族,包括调控苯丙烷生物合成的MYB家族和调控生长素信号转导AUX/IAA转录因子家族.研究发现,NSs蛋白与拟南芥的互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NSs影响了拟南芥的次生代谢、激素调节、防御反应等多项生物功能,这为后续深入研究NSs在番茄斑萎病毒与宿主植物互作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番茄斑萎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番茄斑萎病毒NSs互作转录组测序

    基于56K SNP芯片的云南高原粳稻群体结构分析

    王天杰李娟罗迪朱骞...
    5630-5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存和合理利用云南宝贵的稻种资源,明晰云南高原粳稻资源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收集了云南不同稻区的代表性粳稻主栽品种及其骨干亲本,利用水稻56K SNP芯片检测鉴定,基于鉴定到的SNP进行了系统进化树构建、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结构分析.246份供试材料共获得40 207个高质量SNP,结合SNP变异类型注释,最终筛选获得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30 939个核心多态性SNP位点,并成功构建了云南高原粳稻群体的特征分子指纹图谱数据库.云南高原粳稻群体群体结构分析(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高度保持一致趋势,结果表明同一系列类型稻区内的材料间亲缘关系较近;稻区间均有不同程度亲缘交融.群体遗传多态性与结构分析明确表明,云南高原粳稻品种资源以"滇杂""滇禾优""楚粳""云粳""合系""凤稻""丽粳""剑粳"等系列育成品种为主导.研究阐明了云南高原粳稻品种资源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结果将为云南高原粳稻群体分子鉴定及其优良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为高原粳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云南粳稻资源56KSNP群体遗传进化

    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何瑞超李小雷贾学宇王雪...
    5640-5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绿豆种质资源遗传信息丰富度、掌握材料间亲缘关系,加强绿豆育种进程以及为新品种鉴定提供依据.本试验利用37对SSR引物对19份绿豆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4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条带,扩增条带总数为216个,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100个,平均多态率为46.30%.每对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1.497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290 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4 1.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介于0.183 1~0.564 5之间,由此表明材料间遗传关系较近,遗传背景狭窄.以GD均值0.338 9为基准,可将其分为4个类群,大部分生境相似的材料被聚为一类.试验还筛选出一对特异性引物bm487,可有效地鉴定材料间的差异.

    SSR遗传多样性绿豆聚类分析种质资源

    基于SSR标记的西瓜新品种'黑津'和'申蜜968'的纯度鉴定

    尤佳琪李超汉杨红娟朱丽华...
    5648-5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西瓜新品种'黑津'和'申蜜968'的亲本及其杂交种为试材,采用基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的SSR分子标记检测方法,从24对SSR核心引物中筛选出P10引物(BVWS00106)和P15引物(BVWS00433)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适用于'黑津'和'申蜜968'杂交种纯度的快速检测.研究发现,在3%(w/v)浓度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条件下,采用P10和P15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的'黑津'和'申蜜968'杂交种及其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均能够明显区分,统计'黑津'和'申蜜968'杂交种纯度分别为98.3%和96.7%,与'黑津'和'申蜜968'的大田植物学表型特征鉴定结果高度吻合.进一步分析比较各亲本种质的SSR引物多态性表现,构建出'黑津'和'申蜜968'亲本材料的遗传特异性DNA指纹图谱,为开展西瓜新品种'黑津'和'申蜜968'杂交种纯度的室内快速检测和新品种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西瓜新品种纯度鉴定SSR标记